论网络小说的发展前景(一)什么是网络小说(二)网络小说的现状(三)网络小说的前景(四)网络小说进军影视业的“忧患”(一)什么是网络小说网络小说的定义:网络小说是指利用网络如BBS、Web界面连载发表的小说,与一般的小说比起来,网络小说的语法会更近口语并充斥网络流行语。
另外除了文字内容,利用符号图案排版等进行变化也是其特色,网络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主要形式。
网络小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可以包含所有在网络上发布和流传的小说,但从网络小说起源的狭义层次上,主要是指由网络写手创作并首次在网上发布,进而流传的小说形式。
网络小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的男生看的小说,被泛称为男频;另一类是女生看的小说,被泛称为女频。
男生看的小说大多追求从身体到权利的强大,而女生看的小说大多从爱情的角度出发,而这两个类型的小说的强大取决于网络上男性和女性的比例。
网络小说的特色:网络小说与一般的小说形式有些许不同,它比较宽松的文体使的内容包含很广泛,仙侠、玄幻、网游都市,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就是正规的小说形似所不能包含、容忍的小说一般都可以算做网络小说。
(或者可以用另一种解释,在网络上首发的就是)绝大多数网络小说是以快餐文学为定义,大都情节冗长,很大一部分情节不符合常理逻辑,有时情节还很虐,口水话多,结构枝枝蔓蔓,内容有时相互矛盾,缺乏经典之作。
虽然也不乏有脱颖而出的杰作,但是,很多网络写手写作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赚钱,这使得网络小说具有很大的功利性,失去了文学性,难以被文坛认同。
造成这些弊病的原因:一是网络小说的写作成本太低,从读者到作者很容易,很多缺少文化修为的人大量涌入;二是以字数多少为盈利模式,导致作者重量不重质;三是作品大都是即时更新,而不是先写好再发表,读者催促作者更新,一般每天至少更新几千字,这样很难出经典。
(二)网路小说的现状国内网络小说在网络以文字为主的时候便出现了,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那个时候的网络小说更趋向于一种意识的表达,是作者宣泄个人理想的工具。
2001年,著名网络小说家今何在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网络小说《悟空传》,这是第一本在现实中出版的网络的小说,引发了国人对网络小说的无限热情。
随后,网络小说逐渐向商业化发展,出现了许多知名网络小说商业网站,如起点中文网,17K文学网等等,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有才华的作家。
但是,网络小说的商业化也使得网络小说大军中低级趣味,无聊低俗小说的泛滥,大量宣扬不道德行为,扭曲社会价值观的小说作品出现,以赢利为目的,发表了大量垃圾文学,可以说是一大悲哀。
然而,其中也有许多具有真正思想的作者,比如宁致远所作小说《楚氏春秋》、酒徒所作小说《明》、猫腻所作小说《庆余年》、方想所作小说《卡徒》,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虽然网络小说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总体上和其他文学发表形式相比,仍具有文学性不足、思想深度浅、和以快餐文学为主的缺点。
同时,盗版侵权网站的肆虐也是网络小说的大敌。
经过6年发展,到2007年之后互联网基本在国内普及,网络小说也随之从萌芽到成长再到成熟,在争议中步步前行。
在2010年之后,网络小说与影视剧集结合越来越紧密,成为了中国大陆文学的中坚力量,并且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蓬勃生长。
(三)网路小说的前景业向合作、开放、融合、共赢发展2013年12月17日,17K小说网与创世中文网在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在版权合作与开发、作者及编辑培养、版权保护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本次两大网络文学原创网站的强强联手,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之前网络文学产业的合作更多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而17K小说网与创世中文网合作,开创了友商合作的先河,市场参与者除了竞争关系之外,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促使产业健康发展,共同将网络文学市场的蛋糕做大。
多屏全网跨平台趋势明显网络文学目前正向PC、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智能电视等多屏终端扩展;每个用户用户使用的平台也逐渐多元化,包括Windows、Android、IOS等。
用户对多屏同源、同步的阅读需求日趋增强。
多数厂商为了适应用户的此类需求,纷纷推出了阅读云服务,使用户可以用同一帐户,在多终端、不同平台、不同网络中无缝切换。
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市场仍然是渠道为王的市场,尤其是运营商作为最强势的渠道依靠强大的用户资源,在网络文学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市场中内容资源同质化严重,渠道商(运营商及阅读服务提供商)难以在竞争中建立门槛,通过大量资源投入获得的用户如何留存下来,是其重点需要攻克的难题,而内容资源将成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网络文学市场将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
全产业链、全媒体运营趋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逐渐意识到版权资源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开始组织自己的版权资源,签约并培养自有作者,打造独家内容,向产业链上游渗透。
传统上游内容提供商为了巩固自身市场地位,更加重视对作者、编辑的培养,以聚拢人才,提高内容的质量与数量。
部分上游出版社涉足网络文学服务,自建网络文学出版平台,开发阅读服务应用,逐步向下游渗透。
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厂商正在向全业产业链运营方向发展,旨在打造数字图书资源的生产、集成、运营、销售、服务闭环体系。
同时,网络文学内容提供商,正在逐步建立电子书+纸质书+版权增值(影视、游戏等)全媒体运营体系,使自身发展成为全媒体内容运营商。
用户付费意愿提高,付费方式多元化趋势随着用户付费意识逐渐增强,政府加大对版权的保护力度,付费用户逐渐增多,网络文学领域的支付环节也将成为厂商关注的焦点。
而随着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用户的付费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网银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方式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而通过运营商通道付费的比例将被削弱。
高端阅读市场被逐步开发目前,传统出版社虽然大部分都涉足电子版权内容,但是其开放程度有限,导致其在网络文学产业中的优质资源较少,销售渠道不通畅,而且价格偏高,用户接受程度较低。
随着传统出版社的互联网化进程加速,逐渐转变固有观念,其逐渐走出观望状态,开始在网络文学产业布局,未来网络文学市场将会涌现更多的质优价廉的内容资源。
部分传统出版社也在尝试自己经营网络文学业务:开发阅读APP、建设数字出版平台。
基于此趋势,高端阅读领域的内容将逐渐充实,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端用户选择网络文学,该市场将逐步活跃起来。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趋势分析。
(四)网路小说进军影视产业的“忧”“患”国国内,将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较早始于2000年前后。
1999年,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风靡大江南北。
该小说于2000年被改编为电影,后又于2004年被改编为电视剧。
2004—2010年期间,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其中引起关注的有《双面胶》(小说同名)、《亮剑》(小说同名)、《蜗居》等,网络小说改编呈现出扩散、延伸的趋势。
2010年在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关键一年,一方面有相当数量的网络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另一方面则是出现了高质量的、具有相当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影视产品。
电影《山楂树之恋》(小说同名)以文艺片创下过亿票房收入,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小说原名《碧瓷沉》)首轮上星播放收视率便很高,《婆婆来了》(小说同名)、《美人心计》(小说原名《未央·浮沉》)等也都有较好的收视率。
受网络小说改编的利好驱动,2010年之后,影视行业改编网络小说呈现出井喷态势。
2011—2014年期间,大量高收视率、高票房收入的影视产品纷纷出现,包括2011年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失恋33天》、《搜索》,电视剧《倾世皇妃》、《裸婚时代》、《宫锁心玉》、《步步惊心》;2012年的电视剧《宫锁珠帘》、《甄嬛传》;2013年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电视剧《小儿难养》;2014年的电影《匆匆那年》、电视剧《宫锁连城》等。
影视行业对网络小说的改编,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2012年10月,在盛大文学发起举办的“文学改编影视第二次浪潮”论坛上,与会者谈到“据CNNIC网络文学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中有79.2% 的人愿意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
言下之意,对网络小说创作给影视行业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都相当看好。
2012年之后,虽然受到相关规定的影响,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比此前略有减少,但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影视剧制作的重要来源,却是已经无法阻挡的大势所趋。
多种因素促影视剧和网络小说联姻我认为,至少有三重因素促成了影视剧和网络小说的联姻:1.投资成本的减少网络小说价廉质优,是影视行业频频向网络小说作者抛出橄榄枝的重要原因。
据业界人士透露,《何以笙箫默》的电视剧改编版权费,已达百万元,据研究者王璐认为,“在网络小说的电视作品版权费中,已属天价。
”然而,即使是这“天价”般的版权费,和知名编剧的版权费相比较,也仍然称得上划算。
以2014年热播的电视剧《红高粱》为例,该剧购买原作者莫言的改编版权费1000万元,编剧赵冬苓的费用1000万元,合起来花在改编上的成本高达2000万元。
由此可见,在知名编剧成为电影票房和电视剧收视率保证的影视行业,知名编剧收入水涨船高,会给影视公司带来一定的压力,一方面要保证票房和收视率,另一方面又不敢冒险将影视剧本交付给不知名的编剧,在双重焦虑之中,将目光投向那些已经取得了较好市场反响的网络小说,自然成为了影视公司的较好选择。
2.受众市场的保证影视行业之所以如此重视网络小说,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是粉丝受众的活跃和市场的保证。
许多网络小说在之前的网上连载过程中,积聚了大量粉丝,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这使得影视出品方在市场推广和宣传方面,可以更轻松有效地借力以往的读者基础。
如《何以笙箫默》小说2003年在网上连载,是内地言情小说的新生代作品,该书于2007年由朝华出版社出版,在豆瓣读书上有10万余人评价,分值高达8.0分,可谓承载了整整一代“80后”的青春记忆。
正因为此,小说改编为电视剧后,吸引了大量粉丝组团观剧,在百度贴吧、豆瓣电视剧里热烈刷屏评论,为该剧带来了相当的人气。
又如网络作家流潋紫起初在晋江文学网上连载《后宫甄嬛传》,每天几乎都有数万名网友点击阅读,大量忠实的粉丝伴随着故事的发展,辗转追随于作家的博客和各大网站,组建多个QQ群持续讨论情节人物,提出建议,对作家给予不懈支持,从而推动了小说的实体出版,并使得电视剧《甄嬛传》未播先火,打造了国内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奇观。
3.产业链的拓展网络小说与影视行业甚至电商的跨界融合,是网络小说改编的又一个优势。
在媒体融合时代,借助复合式平台,产品可以多次、多元开发,打造出一条小说—动漫—影视剧—桌游—手游—文化衍生品的完整产业链。
如《甄嬛传》热播时,剧中光彩夺目的服饰、琳琅丰富的各色食物小吃等都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电商网站则不失时机地推出了“《甄嬛传》同款”的服装、首饰等产品进行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