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20河北石家庄重点高中摸底]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氯丁橡胶(合成橡胶),1934年又推出了尼龙纺织品。
杜邦公司依靠科技创新成为美国20世纪30年代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
杜邦公司20世纪30年代的迅速发展( )A.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B.得益于民众高涨的消费欲望C.得益于廉价的原料与人力成本D.利用了美苏冷战的有利时机2.[2020江西抚州适应性检测]1930年,美国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
据此可以推知( )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B.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D.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3.[2020江西南昌摸底测试]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
他从整顿金融入手,推出“百日新政”,这期间制定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
这表明( )A.整顿金融是新政的核心措施B.经济危机根源于金融危机C.金融整顿是经济恢复的前提D.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的管控4.[2020河北唐山摸底考试]1934年,美国公共工程管理局规定:针对各个城市负责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和运营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果所负责的工程全部位于该城市的行政区划之内,那么,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
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
由此可知( )A.新政措施与地方政府利益不一致B.地方政府抵制联邦政府权力扩张C.美国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缺陷D.“以工代赈”遭遇重大挫折5.[2020河北九校第二次联考]二战后,英国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是由政府建立新的公司来经营这些企业。
如钢铁工业就全部由政府持股建立的“大不列颠钢铁公司”接管,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赔偿。
这反映出二战后英国( )A.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发生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C.确立了公有制主导地位D.逐步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6.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负责。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材料反映了( )A.英国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B.英国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C.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英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7.[2020陕西百校联盟一模]20世纪70年代,英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只有1.6%,在西方七个工业大国中排行最末。
但从1980年到1988年,英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增长速度猛增至5.2%,而同期美国为4%,加拿大为3.6%,意大利为3.5%,日本为3.1%,法国为3.1%, 德国仅为2.2%。
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B.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推进C.撒切尔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D.福利国家制度逐步建立完善8.[2020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检测]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新的社会流动,大致包括含义相左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面内容,从社会职业分层角度看,社会流动出现明显的向上趋向。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明显加速B.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连为一体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弊端显现D.新科技革命助推社会结构的调整9.[2019江西抚州七校联考]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召集纽约主要银行家和保险公司总经理举行秘密会议,劝说银行建立5亿美元的经济信贷备用金,劝说保险公司在债权人真有困难时不要取消其抵押品赎回权。
据此可知,胡佛( )A.意识到金融领域的破坏最严重B.强调国家干预以迅速克服危机C.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危机的扩散D.主张调整银行业,打击投机活动10.[2019贵州贵阳监测考试]自新政实施以来,美国人遇到了“两种不同的自由概念”:一种是以“以工代赈”为核心的生产;另一种是对财富的平等分享。
对此,罗斯福解释说,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这旨在说明( )A.美国已经放弃了市场经济模式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有所扩大C.美国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D.美国的民主制度得以继续保留11.[2019青海西宁四中四模]大萧条之前美国的失业率是3%左右,1931年是15.9%,1939年仍停留在17.2%。
1943年,美国的失业率已降至1.9%,1944年下降到1.2%。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新政调整工业生产B.新政调节农业生产C.政府兴办公共工程D.二战需求的刺激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北美、西欧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而中国、印度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
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D.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2.[新角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这种政策的制定更多反映的是政党政治选举的隐性需求。
国家利益和经济民族主义是否与大众的利益相一致则成了次要的问题。
这表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 )A.严重背离了本国大众利益B.是政党自利取向的产物C.使世界经济陷入更大危机D.顺应了民族主义的潮流3.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六七十年代,拉美国家掀起了国有化运动的浪潮。
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
这一运动在当时( )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B.推动拉美国家迅速现代化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4.[原创题]下表反映了美国福利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美国( )时间福利特征政府措施1935年以前自助济贫1935—1980年福利国家开支膨胀1981—1992年福利的自由放任缩减开支1993年后福利多元主义控制开支A.社会福利的范围比较小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C.已认识到高福利的弊端D.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5.[2020河南洛阳第一次联考]下面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表,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时间1950年1970年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美国7.437.555.1 2.932.364.8日本26.031.742.3 6.047.047.0联邦德国10.749.639.7 3.351.745.0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6.[2019安徽六校一测]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这说明当时美国( )A.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B.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C.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D.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7.[2019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下表反映的是1955—1968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情况。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4% 5.7% 5.1%7.2% 2.8%A.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B.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减弱C.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显著成效D.市场调节在发挥主导作用二、非选择题(第8题12分)8.[2020福建期中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由于工商界自身的规律过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的地方,经济仍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
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1.C 本题考查经济危机的影响。
根据“1930年”“成为美国20世纪30年代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邦公司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廉价的原料和人力成本,C项符合题意。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A项不正确;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民众并不具有高涨的消费欲望,B项不正确。
美苏冷战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1930年”“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使美国社会矛盾尖锐,并引发了一定的政治危机,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高度敏感,故B项正确;美苏争霸发生于二战后,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由材料推不出C项结论;美国政府只是限制苏联人口向美国流动,并没有阻断国际人口流动,排除D项。
3.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根据“从整顿金融入手”“有关金融的法律就占了1/3”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的管控,D项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复兴工业,A项不正确;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而非金融危机,B项不正确;“金融整顿是经济恢复的前提”的说法没有依据,不符合史实,C项不正确。
4.B 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制和罗斯福新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联邦制,这种制度体现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
由“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可知,联邦政府欲扩张权力;由“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可知,联邦政府的权力扩张遭到地方政府抵制,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摆脱经济危机是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目的,并且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新政措施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不一致,A项错误。
材料无法说明美国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缺陷,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之争,不能说明罗斯福“以工代赈”的措施遭遇重大挫折,D项错误。
5.B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采取了国家控股、原有股东得到政府赔偿等举措推动国有化,这属于资本主义体制下对国民经济的局部调整,B项正确。
6.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将原来由国家负责的一些福利项目转交给相关公司和部门,这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反映出英国福利国家政策得到调整,B项正确。
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排除A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