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医宫健康养生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眼诊课程培训-陈炳乐

大医宫健康养生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眼诊课程培训-陈炳乐



巽 离
4
5 6
自3时至4时30分
自4时30分至6时 自6时至7时30分

巽 离
4
5 6
自9时至7时30分
自7时30分至6时 自6时至4时30分


7
8
自7时30分至9时
自9时至10时30分


7
8
自4时30分至3时
自3时至1时30分
中医眼针疗法


取穴原则
取穴即所用的穴,又名配穴。一般针灸取穴比 较复杂。眼针疗法取穴只有三种方法, (1)循经取穴 眼针循经取穴,即确诊病属于哪 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儿个经区。 (2)看眼取穴 据观眼识病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 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区穴。 (3)病位取穴 按上、申、下三焦划分的界限, 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申、下哪个区。例如头痛项 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上焦区;胃痛,胀满, 胁痛等针申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 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下焦区。
中医眼诊学习眼诊的临床Fra bibliotek义1观眼识病是以经络与眼的联系为依 据,在整理化工佗提出察目可验何 脏腑受病的方法基础上,结合研究 者的临床经验而形成的。 2正常人眼的白睛的经脉细而不明显 淡红色,隐隐约约的,当脏腑、肢 体某一部位发生病变后,可以通过 影响经络气血运行,在眼的白睛上 表现出来。所以可以通过观察白睛 络脉形色变化,综合判断何区明显, 何区次要.
中医眼诊
(一)络脉的形状(七种)
1根部粗大---------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渐向前则逐渐变细.次种形状多属 于顽固性疾病(一般40岁以上) 2曲张或怒张------络脉出现曲张,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张,以至于怒张.为 病势较重 3延 伸-----------络脉由一区穿到另一区则出现延伸现象 例:肾→下焦 1) 肾病传入下焦 2) 下焦病(如腰腿疼,生殖泌尿系统) 是由肾经引起,病源在肾. 注:根部赤脉较浓→虽传入下焦而肾病未怠.根部形色浅淡→病已传入 下焦但肾经疾病已渐减轻 4分岔较多--------多出现在眼球上部,下部有时出现,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 变化 5隆起一条--------多属六腑病. 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病多出现 在深层,好象络脉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病多出现在上层,好象在玻璃板上似 的. 6模糊一小片---------多发生在肝区,肝郁证,胆结石证往往出现. 7垂露-----------------白睛络脉下端象垂着的一滴露水珠似的. 例:出现在胃肠反射区,多属虫积.出现在其它经多属郁证.
中医眼针疗法


眶内眶外的刺法
因为眼针疗法是前所未有,从临床探索而创造的,无 参考材料,只靠实践。最初是针眶内,虽然有效但往往引 起针后出血。体针出血是常有的事情,用棉球一擦就可以 解决。但眼睛不同其他部位,血末流出而淤积在球结膜下 这就会引起眼珠赤红或肿胀,数日乃至十余日才能恢复。 以后想出一个方法,针刺之前,先用纱布冷敷使眼球的血 管收缩然后针刺, 这样行针,出血的事故减少了,但不能完全没有。以 后把穴位移到眶外,出血的事故大大减少,但眶下四穴, 如果刺着眼险皮下的血管往往引起眼皮乌青,让患者不满, 我也感到惭愧。经过研究发现用针不合适是造成出血的主 要原因。
大医宫健康养生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大医宫养生馆
中医眼诊
中医眼诊
我们为什么要学眼诊
1它通俗易懂、简便易学,在疾病的诊断、转 归及预后都有极大的预测力,它在临床应 用中其准确率达到将近100%-眼诊本身 2针对于我们现在所学专业非常有帮助,不管 你学的什么专业,你想,你在和你的朋友 闲聊的过程中看见他的眼睛出现了异常的 丝络,你就很自然的问他你是不是这里不 舒服啊,你想,对方对你是什么看法? 3在校期间你就会有自己的病号,总结临床经 验,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 4增进人际关系等等

中医眼针疗法

选针 在眼睛上扎针,非同小可,用针要 选什么样的针呢,当然要细要短。经过 实验多种针最后比较,以29号直径0· 34 毫米、长15毫米即0· 5寸的不锈钢针最为 合适。从此就用这种针作为标准的眼针 针具。
中医眼针疗法


练针
针刺眼睛,唯一条件就是要便病人的眼睛不受损伤,这必须有一套新的练针 方法。一般针灸医生起码要两个条件,第一眼不花,第二手不颤,使用眼针更要 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 练针方法:用空的圆形或四方形盒子,不要盒盖,糊上一层国产的厚点的白 纸(太光滑的不适用),纸上画好眼图,和人的眼睛大小相仿,线条清晰,一个 象人睁着眼睛一样,一个闭着眼睛,前者练眶外进针,后者练眶内进针。把练针 盒放在与人的眼睛同高的地方,要稳定不动摇。在眼图上点上小米粒大的13个眼 穴点。另外,再在眼图外四周距离远点随便点上许多黑点也象小米粒大,星罗棋 布。 眼针的持针方法只用拇食两个指头捏住针柄,使针尖向前和手指同一方向。 然后一手按住练针盒,一手针刺黑点,每天刺1000下,练到如矢中的针刺黑点丝 毫不差的程度,然后再刺眼图上的眼穴,直刺、斜刺、沿皮横刺,轻刺到针尖刺 到纸上而纸不破损,重刺则应针而入敏捷迅速。先练右手,后练左手,眼针要一 针一针的,不能两眼齐刺,但要求左右两手都能熟练而准确的扎针。两只手需要 两个月的时间,右手练20天,左手要练40天,达到左右开弓,得心应手的程度。 盒上的白纸要每天一换。
中医眼诊
中医眼诊
眼 部 解 剖 图
中医眼诊
中医眼诊
眼区的具体划分 1、2、3、4、5、6、7、8、区。 十三穴分肺、大肠、肾、膀胱、 上焦肝、胆、中焦、心、小肠、 脾、胃、下焦。 46712为肝心脾肺肾 358为上 中 下三焦 脏前腑后 由内向外 由上向下 脏腑表里 左右对称 下金水上 木中火土

中医眼诊

眼区络脉的形色
(一)络脉的形状(七种)
1根部粗大 2曲张或怒张 3延伸 4分岔较多 5隆起一条 6模糊一小片 7垂露
(二)络脉的颜色
正常眼区络脉颜色基本上是红色,但是,有浓淡明暗之不同,从这些 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 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 鲜红 紫红 深红 红中带黑 红中带黄 脉络淡黄 脉络浅淡 脉络暗灰
五轮观诊法

肉輪 包含眼瞼、眼皮,一般上下眼臉微腫,呈 水腫病的初兆,還可見於嚴重貧血、營養 不良、失眠、脾胃功能衰竭,更年期綜合 病。上下眼皮對稱性浮腫,多為全身性疾 病; 下眼圈灰暗,多為病勞、失眠、情緒 抑鬱,在婦女多併發經帶之疾。眼凹陷氣 血不足或津傷。
中医眼针疗法

眼针的穴位 人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区,容 纳13个穴,各区的比例相等,但1、2、4、6、7五个区是 肺、大肠、肾、膀胱、肝、胆、心、小肠,脾、胃各占二 分之一,平分春色。3、5、8区是上焦、中焦、下焦,自 占一个整区。眼针穴不另取穴名,属于某区即名某区名, 如“上焦区”、“肝区”等,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 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整个经区也不过指头大小,与 经穴和经外奇穴差不多,而一区两穴的就更小了。找穴时 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区分辨清楚,每个穴占 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
五轮观诊法

風輪
包括眼睛的虹彩和角膜,眼珠清晰明亮,虹彩和鞏膜界限清 楚是健康相,若是兩膜界限含混不清,邊緣不整齊者,這種 人輕易患循環不良症狀及腫瘤。 虹彩組織有豐富的血管,其血管壁也很厚,但表面在正常時 看不到血管,因此膜含多量色素掩蓋,其基質富含神經纖維, 極為敏銳,虹彩周圍有新的紅血絲,乃由砂眼造成,若是表 面有大量薄皮的毛細血管新生則稱為虹彩玫瑰疹,此種現象 多見於糖尿病。 虹彩周圍有白環,為代謝物沉積所致,常見於老年人,提示 較易有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 當出現灰環時, 提示胃和十二指腸有病變;若呈現紅血環說明有胃竇炎、胃 功能失調; 若呈現紅白相間的環、則考慮胃炎產出。
五轮观诊法

氣輪
包含眼睛的鞏膜(白眼珠)、結膜。結膜系由精密的結締組織 構成,呈磁白色或白中透藍,在兒童、因鞏膜較薄,故白色 背影上透藍色,而老年人的鞏膜因有脂肪物質在其中沉積, 所以顏色白中帶黃,有稍隆起的斑塊,在內眼皆最明顯; 而 黃疸的黃色則均勻無隆起,在虹彩周圍很明顯; 越近虹彩色 越淺。 老年人性纖維變弱,因此結膜越薄又脆,所以結膜出血可見 於老人的慢性支氣管炎,老年人的血管壁脆弱或硬化,血液 病、月經期。在鞏膜上出現血絲、要留意勞神過度、胃酸過 多; 若有斑點呈現要注意胸部瘀物、便秘、用眼過度、或高 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和蛔蟲病。
中医眼诊
学习眼诊的临床意义
3结合其他器诊断疾病,指导选穴治疗。 从1万例的观察中,各眼区包括了各科多种 病症,其中以内科病症为多,推而广之, 其诊察的病种很广. 辨证施治与整体观点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 指导原则。观眼识病和舌诊、脉诊一样, 仅是医生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诊断与 观眼识病的符合,其主要意义在于机体 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可以通过影响 经络气血运行,在眼的白睛上有一定的 反应,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中医眼诊

眼诊检查注意事项
1、医生洗净双手,先看左眼后看右眼检查时医生站在患者 正前方 2、先看上眼睑,再看内侧,后看外侧,最后看下眼睑; 3、嘱患者让其放松眼皮,利于医生操作 4、两眼看完最长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5、遇到病人眼睑发硬的不要硬扒 6、中风患者精神、神经性疾病患者不看眼 7、熬夜的人不看眼 8、眼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等不看眼 9、画出眼的丝络
眼科疾病-白内障
眼科疾病-甲状腺眼病
眼科疾病
大 泡 性 角 膜 病 变 细 菌 性 角 膜 溃 疡 角 膜 异 物
真 菌 性 角 膜 溃 疡
中医眼诊
健 康 美 丽 的 眼 睛 !
愿 我 们 都 能 有
中医眼诊
中医眼诊
中医眼诊
谢谢!!!
五轮观诊法
五轮观诊法

眼通五臟、氣貫五輪,輪屬標、臟為本。 輪有病,多為臟腑功能失調所致。運用 眼底脈絡的變化,觀察鞏膜與結膜間的 毛細血管充血,擴張的部位,進行診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