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则是能对旅游者产生 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地文景 观物象。
其内容包括:地质体与地貌形态 1.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地形(地势、形态) 2.多姿多彩的地表物质
¡ì
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类型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AB-沉积与构造 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AD-自然变动遗迹 AE-岛礁
4、搬运作用
岩石经风化和剥蚀后,其产物大部分被流 水、海浪、冰川、风等搬运,迁移到其他 地方的作用,则称搬运作用。
5、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当场所后,因条件变 化(如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而 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ì
我国大陆的地形
¡ì
3、地文景观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典型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山体
•孔子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
山按地质成因分:褶皱山、断块山、褶皱-断块山、火山
褶皱山(folded mountain)地表岩层受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 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 最大的类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 ) 断块山又称断层山,因地壳断裂上升而形成,是受断层控制的岩块,呈整体抬升 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泰山、华山、庐山等)
主要类型—按“海拨”划分
1000~3500米 500~1000米
3500~5000米
5000米以上
低山
中山
高山
极高山
主要类型—按“旅游功能“划分
☆ 登山探险型 ☆ 观光游览型 ☆ 运动娱乐型 ☆ 历史文化型 ☆ 综合型
主要类型—按“地貌类型“划分
⊙ 花岗岩地貌 ⊙ 丹霞地貌 ⊙ 流纹岩地貌 ⊙ 熔岩地貌
第二章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我国质量监督检疫总局2003年2月24日发布的分类标准(GB/T 18972-2003)
3个层次: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
其中主类8个、亚类31个、基本类型155个。
八大主类:
决定旅游活动的难易程度
1)地貌条件决定旅游项目的选择和兴建 2)地质地貌影响旅游开发条件和可进入性 3)地质地貌变化带来不利因素,如泥石流、崩塌等
造就重要的构景要素
构成旅游景区的主景;起到烘托作用
体现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特征和观赏效果
风景的骨架和载体 地质地貌影响人文景观的形成 地质地貌是陆上活动型旅游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质地貌还可作为突出的科考型旅游资源
火山
¡ì
黑龙江五大 连池火山群
火口湖
火山熔岩形成的“石虎”
从空中俯瞰黑龙山火山口
浙江温州乐清市雁荡 山形成于1.2亿年前, 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 流纹质古火山,全山 总面积450平方公里, 景点550多处,是流纹 质火山岩自然博物馆。 具有“日景耐看、夜 景消魂”、“一景多 变,移步换形”的特 点。辟有八大景区, 其中灵峰、灵岩、大 龙湫精华荟萃,被称 为“雁荡三绝”。现 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 游区,同时也是世界 地质公园。
学习提示
一 主要内容 地文景观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鉴赏
二 学习重点 掌握地文景观基本类型 掌握地文景观的鉴赏价值和鉴赏方法 知道一些典型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ì
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概念
地文景观是地球内、外营力作用于地球的 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和事物的总称。
⊙ 岩溶地貌 ⊙ 石英砂岩地貌 ⊙ 雅丹地貌 ⊙ 冰川地貌
¡ì
2、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成因
内营力(内力),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 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压力 等内部能量,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 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等各种作 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水平、垂直),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硅酸盐),变质作用( 变质岩)和地震(快速断裂或错动).
3、变质作用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当所处的环境改 变时,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 等方面也会发生变化,以建立新环境下新 的平衡,这样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由 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做变质岩。
4、地震
外营力作用
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主要由来自地 球外部的太阳能所引起。它使地壳表面各 种物质成分不断破碎、分解、迁移、沉积 ,使地壳表面削高填低趋于夷平。具体表 现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 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一、地文景观
二、水域风光
三、生物景观
四、天象与气候景观
五、遗址遗迹
自然旅游资源
六、建筑与设施
七、旅游商品
八、人文活动
人文旅游资源
学习内容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概念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成因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类型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开发
1、地壳运动
地壳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垂直运动和 水平运动,两种运动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可 相互转化。
2、岩浆活动
岩浆是地壳深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硅酸 岩熔融体,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岩浆 沿着岩石圈破裂带上升而侵入到地壳,称 为岩浆侵入活动。岩浆上升到地壳一定位 置未达地表就冷凝成岩,称为侵入岩;岩 浆喷出地面,称为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 由此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由 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外营力(外力),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 能等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它使地壳表面各 种物质成分不断破碎,分解,迁移,沉积,使
内营力作用
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 能量如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产 生的旋转能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等所产 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和地震。
1、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气体(氧、二氧化碳)、水 溶液、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岩石及矿物的 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 程,称为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水、湖水、冰川、 风等处于运动状态的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 石、土壤等的破坏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3、侵蚀作用
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又称侵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