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探讨(3篇)第一篇:供给侧改革下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研究摘要:供给侧改革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发展,取得突破,企业就必须在自主创新上狠下功夫,不能仅仅在低端产业链上挣扎,而是通过自主创新“创造新供给”,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满足市场的更高需求,企业才能持续向前发展,同时带动经济向好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企业;自主创新“十三五”开局,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也被写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供给侧改革的一大重点就是要推动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更好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从有效供给侧入手,通过创新发展新产业、拓展新业务、研发新产品,满足市场的更高需求。
本文重点探讨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如何自主创新发展,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一、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驱动因素发生质的转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下的功夫不多,在很多行业领域和国外比有一定差别。
综合来讲有三方面原因:1.改革开放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未满足、短缺市场,也就是“卖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品质、个性化的要求不高,导致企业更多考虑如何生产更多产品,提升产能,而不是如何在质量或者创新上增大投入。
2.企业的要素成本低,尤其是较低的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
这导致企业能够依靠成本优势打败竞争对手,而不用通过创新走差异化竞争策略。
3.国外有技术来源。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很多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比有较大差别,我们能够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引进等方式引进国外较先进技术,而不用靠自主创新这种既花资金又耗时间的方式去积累,而且创新还有失败的风险。
综合以上因素,导致以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自主创新上重视水准还不够,投入不足,企业的自主创新基础相对薄弱。
但我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新经济常态下,市场早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个性化需求增加;要素成本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国外技术购买很难,我国企业已经融入到世界化的市场竞争中,国外领先的企业也不愿意将成熟技术转让出来。
总来说之,以前影响我们企业不用花大力气自主创新的因素发生了质的转变,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这就更需要企业增大自主创新投入,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二、供给侧改革下企业如何走好自主创新发展之路1.企业要自主创新,离不开人的因素,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必须要有引进、使用、激励创新人才的好的机制。
这里的人才要具备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有创新的水平,二是有强烈的创新意愿。
创新水平方面,企业需要在招聘引进、培养使用上采取有效措施,用更开放的心态和视野招聘高层次人才,敢于让员工在重大项目上锻炼水平、提升水平;创新意愿方面,则需要企业在人才激励上有创新机制,让员工的价值创造和贡献得到应有的回报,通过好的激励机制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只有两者兼备,让创新人才的活力充分迸发,企业才有可能在自主创新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2.企业要自主创新,就必须敢于大量的投入。
这里的投入,不光是研发资金的投入,更有时间、精力、资源的投入。
企业要有这种觉悟和勇气,这种觉悟和勇气既体现在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上,也体现在战略执行的落实上。
不能是口号上要自主创新,大力投入,在实际落实上却瞻前顾后,雷声大雨点小,短期行为严重。
纵观国内外先进企业,他们无一不是在其核心业务领域实行大量的创新投入,尤其对于重大科研创新项目,研发投入大,时间跨度长,这就更需要企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耐性,聚焦核心业务实行“饱和攻击”。
对企业来说,自主创新既是歼灭战,又是拉锯战。
3.企业要自主创新,需要一个宽松适宜的金融财税政策环境。
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实行研发创新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企业需要通过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手段支撑企业的发展投入,包括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
所以,在当前经济形势相对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在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减少税负成本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让企业轻装上阵,对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内在动力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供给侧改革下政府如何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在供给侧改革下,政府要鼓励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建设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营造创新发展氛围。
结合本文第二部分提到的内容,作者认为政府能够在以下几点给予企业更好的支持:1.容许企业采取更加灵活和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让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
对创新人才的激励,不光民营企业能够搞,国有创新型企业同样需要机制的创新,但当前对于国有企业在核心骨干人才的长效激励上,政府仍需要给予政策指导和支持,这对国有创新型企业引进和激励核心高端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2.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能够对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新一代支柱产业增大政策指引和规范,对在这些领域有自主创新项目、有科研创新成果、有技术基础的企业给予支持,有利于企业突破瓶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3.政府应为企业营造更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环境,在协助企业融资和降低企业成本上多出有利政策,协助企业在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练好内功,提升水平,更好发展。
4.政府对自主创新力度大的企业,在指标考核和业绩要求上应适当放宽,既注重当下,更考虑长远,不要因为短期业绩要求加重企业发展压力,让企业不能集中精力去创新创造,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
四、结语在经济新常态以及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企业唯有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水平才是持续发展之道。
企业和政府需要共同发力,一方面解决企业自身的创新动力问题,一方面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建设,这样才能更好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达到改善供给的目的。
参考文献:1朱克力.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M.中信出版社,2016:11-16.2张璐,文宗川,刘亮,黄彦斌.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变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5):9-13.3黄剑.论创新驱动理念下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5):81-86.第二篇:航天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探讨摘要:在新形势、新阶段、新时期中,我国航天企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该文从航天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点着手,通过度析航天企业当前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存有的问题,提出航天企业需要在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建设包容性创新体系和拓展创新实施路径等方面积极作为,切实构建航天产业的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航天;自主创新;体系;构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纵观国内外科技发展史,众多高精尖技术无不来源于航天产业,航天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新形势、新阶段、新时期下,环境的变化对航天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航天产业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持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的建设,努力增强基础技术创新,强化底层技术储备,探索管理体制创新,逐步构建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为航天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航天企业自主创新特点1.1自主创新的内涵自主创新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实行创新,自主创新是多种水平复合作用的结果,在构建过程中能够提升创新主体对资源的掌握和使用水平,实现创新主体资源载体性和外部环境性的结合,形成创新产品和创新的市场品牌。
航天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需要从研究开发水平、生产制造水平、价值实现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环境等方面形成结合,构建全新的创新体系。
在创新构成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主要从生产制造水平、价值实现水平、组织管理水平和创新环境细化水平等方面实行优化,促动在生产研发、市场开拓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持续优化。
1.2自主创新的特点航天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是为了满足国防和航天需要,在整合和使用各种内外部资源情况下,实现自主创新的全新目标体系。
航天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具有系统性,即创新过程是多个创新要素结合所形成的过程,存有众多创新要素的相互结合,这些作用是一种非线性作用,将在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构成方面发挥整体作用。
航天企业创新具有开放性,也就是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吸收外界的水平要素,形成在企业内部水平结构方面的构建,同时能够形成企业自身创新水平的构建。
在航天企业创新中自主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创新也是一个需要逐步积累的过程。
在航天企业创新中需要形成动态性的上升过程,通过创新达到企业的培养和提升,从而促动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持续增强。
2我国航天企业自主创新存有的问题2.1创新基础薄弱我国国防工业改革开始于20世纪末期,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基础工艺和基础技术等方面还存有很大不足,在实行技术改革时多数是依靠财政支持,在航天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技术基础仍较为薄弱,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增强,这也使得航天工业在气动、强度、材料、制造、计量和信息化等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
比如从航天发动机的功能和性能等方面能够看到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及产品成熟度方面还需要提升,同时在构建基础研究平台等方面也存有很多不足。
2.2过于重视模仿我国航天工业十分注重产品的引进与模仿,但在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短板,这就造成了企业在科研及自主创新等方面存有薄弱环节,在一些需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成熟技术的产品方面存有明显不足。
我国在自主知识产权性技术供给和储备方面较为薄弱。
从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看,我国航天工业对引进技术装备的依赖性比较大,比如在测试技术等方面没有能够跟上全新的武器装备的研制。
我国航天工业自主创新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和体制等方面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建设,当前仍有很多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在队伍建设及体制机制建设中存有较大问题,不能适合自主创新的要求,这在科技创新激励制度、资源保障和协同等方面的机制构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3创新运作偏差航天企业在实行商业开发以及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其资金方面存有短缺及管控难的问题,尤其是军工企业在装备采购及管理时,资金即时有效地保证存有一定的困难。
从科研院所角度来说主要是为了承担任务,在应用研发和创新经费等方面存有不足,不能将资金应用于自主创新水平的建设和提升。
在实行自主创新过程中没有能够形成全面的合作机制,同时在持续引入先进国外技术和实行人才队伍建设时,还不能有效做到自身技术的原生创新及创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
3航天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航天企业是我国军工企业中的重要力量,航天企业肩负着航天技术开发与航天产品研制的重要使命,同时还在复杂的武器系统的研制方面承担着艰巨的任务,但是因具有军工企业的属性,其在实行基础性管理和研究以及经费使用和运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合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要求,所以只有有效形成创新的管理模式,构建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才能推动航天产业在新形势、新时期下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