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专业三年发展规划(0403)

计算机网络专业三年发展规划(0403)

计算机网络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2010-2012)
一、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及专业发展目标定位
(一)社会需求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产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产品的不断创新,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正以几何数量级上升,网络已逐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

2010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国家提出三网合一规划,更为互联网的应用拓宽空间,三网合一的应用网络平台是基础,对于网络行业,特别是输送基层网络搭建与维护的中级网络人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市场有需求,计算机网络教学如何应对,如何在教学上适应国家的需求,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

(二)专业发展目标定位
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发展目标是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必要前提。

发展目标确定后,才能制定和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活动,以适应中职教育的重实践、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总体要求,使计算机网络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要。

网络专业争取在三年时间内,完善网络课程的结构,适应不断更新的网络设备的需求,并编写一套符合中职学生要求的教材或校本教材;通过在职进修与引进关键课程教师,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在现有的实训条件下,优化教学、科研手段,制定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实训课程;保持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上海市中职系统中的领先优势,争取成为上海市中职系统中有影响的重点专业。

二、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为使本专业成为上海市中职系统的重点专业的目标,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1、通过教学、督导结合,细化教学环节管理,优化教学质量,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

2、增加实训实践环节,摒弃复杂的理论推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
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实践动手能力,做到毕业时就能上岗工作。

3、搞好本专业的校本教材建设,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是行业升级发
展快,要跟上行业需求,必须开发出一系列符合企业要求的校本教
材,并能不断更新。

4、积极参加教师教学法评优活动,市教委组织的教学法评优,是集中
反映中职系统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参加与学习评优活动,全面提
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水平。

5、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的形式,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二)完善课程体制,建设适合中职教学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精品课程
一个专业有特色,课程是其中之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是沿用了高等教学,这些课程重理论,实用性差,由此教学的学生不受企业欢迎。

需要在1-3年内创建符合企业需要的精品课程,通过课程改革,提升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质量。

1、精品课程规划的级别、门数和建设时间
2、精品课程教材规划体系
精品课程群教材体系是由专业内若干国家级、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的理论
课教材、实训课教材和辅助教材组成,它包含了为基础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纸质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电子教材,多层次、系统化的专业精品课程群教材体系。

3、精品课程教师规划体系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精品课程群规划中最重要因素,也是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师资层次目前还是参差不齐的,反映在职称上是高级职称人数占比少,双师型人数少,没有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专业精品课程群教师群,要优化整合师资队伍,需要对教师的职称、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形成合理化的师资梯队,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好的年轻教师。

具体参见“师资队伍建设”。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建立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训设施,加强网络专业的实训教学。

1、与企业合作,开发设置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课程,在三年内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计算机互联网建设、综合布线与局域网操作的实训课程标准及操作指导手册,提高劳动局计算机网络技术员四级考证合格率。

2、巩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在今后3年内,寻找2至3家计算机网络公司,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有效运行的制度化,共享协调机制,在明确责、权、利的基础上,双方签订协议,达到双赢的目的。

3、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考点工作,争取在1-2年时间内,计算机网络实训室成为劳动局“计算机网络技术员四级”职业资格证书考点。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总体目标: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以及专兼职比率更趋合理的师资队伍。

到2011年,努力使高级教师职称的比例达到30%以上。

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修考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争使之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100%。

积极创造条件,选送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培训交流,依据有关政策,力争不断推出能够在市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持续提升教师素质。

2、具体目标:
学历结构: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20%与50%以上;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达30%:60%:10%比例;
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80%及以上;
3、实施办法:
(1)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加大专业师资引进力度, 通过引进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紧缺教师,优化教师结构。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采用在职与脱产相结合、自学与进修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以在职和自学为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劳动局技能考证,培养双师型的专职实训教师。

(4)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

(五)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
1、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届“星光计划”取得团体第一名与“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全国大赛第二名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组织好平时计算机网络园区网、综合布线与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学生兴趣小组工作,使技能训练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2、加强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员四级证书考证培训工作,通过考证培训,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六)校企合作
突出技能培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本专业根据网络实训室的特点,以“工作室”模式的校企合作,可以真正的实行产教
结合、推进专业产业化,它既能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动
手能力,又能更好地增强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专业发展,把职业教育做大
做强。

具体做法如下:
该工作室主要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牵头,与上海企想有限公司共建,学校
提供先进的实训设施和实训场地,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工
作经验,工作室没项目时由企业技术人员直接辅导学生在实训室实习,使学生从
开始实训就接受实际的操作技能要求,我们的专业老师做企业技术人员的助手,
从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当工作室接到项目时,首先在实训室对学生进行选拔,
从而促使那些没选上的学生努力学习技能,为进入工作室做准备。

选拨出的学生
就直接进入工作室参加项目的施工,专业老师直接在项目的第一线参与,其目的
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室+工作室+企业工作岗位”新教学模式的改革
进程,递进式地培养学生技能。

学生在实训室完成基础教学,在工作室进一步学
习企业运作流程,工作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采用基于工作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
教学,激发学生学技能的热情,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采用“工作室”校企合作的模式目的及意义
1、打破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
“工作室”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削枝强干,避免交叉重复的理论教学内容,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和穿插,并且依托工作室的诸多资源与优势,淡化了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的界限,大力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打破了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界限
由于“工作室”制的展开,学校有更多的专业老师力量注入,此举完全改变了以往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疏远的关系,并解决了以往外聘教师管理和教学效果难以控制的难题,责任和义务牢牢地将他们和学生、学校拴在了一起!
3、打破了教室和车间的界限
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弊病,教师和学生面对一个有限的空间很难展开理论教学以外的其他形式教学方式。

“工作室”制几乎完全打破了教室和车间的界限,一切教学行为均可以根据导师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空间并转换空间,教室可以是车间,车间也可以是教室。

(七)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1、入学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就业规划。

2、毕业时,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积极引导和解决学生就业。

3、完善毕业生就业公告制度。

4、毕业后,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水平的跟踪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