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二极管和晶体管第十四章 二极管和晶体管一、本章提要介绍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PN结的构成是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共同基础。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稳压管和几种光电器件。
二、本章课时安排章节序号及名称主要内容学时分配本章总学时14.1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介绍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基本概念。
1学时14.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 PN结的构成;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0.5学时14.3 二极管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和参数。
0.5学时14.4 稳压二极管稳压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0.5学时14.5 晶体管晶体管的基本结构、电流分配和放大原理、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1学时14.6 光电器件光电器件: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
0.5学时4学时 14.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一、相关内容回顾自1948年第一个晶体管问世以来,半导体技术有了飞跃的发展由于半导体器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耗电少、寿命长、,工作可靠等突出优点,在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是最常用的半导体器件,虽然在物理课中有所了解,但为了理论的系统化、我们还要从讨论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和PN结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它的单向导电性)开始。
因为PN结是构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共同基础,了解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是学习电子技术和分析电子电路必不可少的基础。
二、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1)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的概念;(2)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概念。
2.教学难点:(1)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机理;(2)杂质半导体分为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两种,它们的特点和导电机理。
1第十四章二极管和晶体管三、主要内容1.学时分配小节标号及标题详细内容学时分配学时总数14.1.1本征半导体本征半导体为完全纯净的、具有晶体结构的半导体,最常见的为硅和锗。
0.5学时14.1.2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结构、特点、导电机理。
0.5学时1学时2.授课内容概述: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机理与金属导体不同,在受到外部能量激发时,晶体共价键结构中的价电子挣脱束缚,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纯净的啊、半导体中,电子和空穴的数目相等。
电子和空穴都可以参与导电,是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
电子空穴对的数量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是影响半导体器件温度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3.具体授课内容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硅、锗、硒的(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
通常导体制做导线,绝缘体做绝缘鞋、导线等。
很多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在不同条件下有很大差别,利用它对温度、光照和某些气味的反映做成热敏、光敏、气敏元件。
更重要的是,如果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某种杂质后,它的导电能力就可增加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倍。
原因在于半导体的特殊结构--晶体结构(晶体管名称的由来)。
14.1.1、本征半导体本征半导体——纯净的没有结构缺陷的半导体单晶(晶格取向完全一致)(无杂质)用得最多的半导体是硅(原子序数是14)和锗(32),都是四价元素,即有4个价电子。
在本征半导体的晶体结构中每一个原子与相邻的四个原子结合,每一原子的一个价电子与另一原子的一个价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这对价电子是每两个相邻原子共有的(共有化运动)它们把相邻的原子结合在一起,构成所谓共价键的结构。
在共价键结构中,原子最外层虽然具有八个电子而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共价键中的电子还不象绝缘体中的价电子被束缚得那么紧。
在获得一定能量(温度、光照)后,即可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受激发)成为自由电子。
温度越高自由电子越多。
这样共价键中就留下一个空位,称为空穴,原子的中性便被破坏。
而带正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吸引相邻原子中的价电子,填补这个空穴……如此下去,就好象空穴在运动(剧场),也有复合现象。
因此,当半导体两端加上电压时,将出现2第十四章二极管和晶体管两部分电流:电子电流————自由电子作定向运动空穴电流———— 价电子递补空穴与金属导体在导电原理上的区别。
电子和空穴称为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是成对出现的,又不断复合,在一定温度下,载流子的产生和复合达到动态平衡。
于是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便维持一定数目,温度越高载流子数目越多,导电性能也就好。
故温度对半导体器件性能影响很大。
本征半导体虽然有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但由于数量极小导电能力仍然很低,如果在其中掺入微量的杂质(某种元素)这将使掺杂后的半导体——杂质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大大增强。
根据掺入杂质的不同,杂质导体可分为两大类:14.1.2、N型半导体(电子半导体) 和P型半导体(空穴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导体中掺入五价元素(磷、P、砷、锑),如图硅中掺磷。
由于掺入硅晶体的磷原子数比硅原子数少得多,因此整个晶体结构基本不变,只是某些位置上的硅原子被磷原子取代,磷原子参加共价键结构只需四个价电子,多余的第五个价电子很容易挣脱磷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
于是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数目大量增加,自由电子导电成为这种半导体的主要导电方式。
掺杂后成为N型半导体其自由电子数目可增加几十万倍。
由于自由电子增多而增加了复合的机会,空穴数目便减少,故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空穴是少数载流子。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素(硼B、铝、)如硅中掺硼,硼原子只有三个价电子。
构成共价键时,因缺少一个电子而形成一个空穴。
这样,在半导体中就形成了大量空穴,以空穴导电作为主要导电方式,故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四、小结这一节我们主要讲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同学们掌握:1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2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五、课上思考题书后练习与思考 14.1.1、14.1.2、14.1.3六、教师课后体会这节课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很多同学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回答问题时有独特见解。
总体上讲,本课的掌握情况较好。
但由于半导体内部原子结构和载流子运动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点难度,所以结合多媒体动画的手段进行启发引导,有助于学生理解半导体原子结构和其内部的载流子运动。
14.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4.3 二极管3第十四章二极管和晶体管一、重点内容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1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2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二、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半导体、本征半导体、杂志半导体、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的概念和结构特点等。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是构成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元素,所以本节我们将介绍由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构成的PN结,而PN结正是制作二极管的基础。
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1 PN结的构成;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3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和参数。
2.教学难点:1 PN结形成过程中其内部的载流子运动。
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形成的原因。
3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的概念。
4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死区电压、反向击穿电压。
四、主要内容1.学时分配小节标号及标题详细内容学时分配学时总数14.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 PN结的构成;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0.5学时14.3 二极管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和参数。
0.5学时1学时2.具体授课内容:15.2 PN结P型或N型半导体虽然它们都有一种载流子占多数(但整个晶体是不带电的),并不能直接用来制造半导体器件。
一、PN结的形成4第十四章二极管和晶体管由于P区有大量空穴(浓度大)而N区的空穴极少(浓度小)。
因此空穴要从浓度大的P区向浓度小的N区扩散。
首先是交界面附近的空穴扩散到N区,在交界面附近的P区留下一些带负电的三价杂质离子。
形成负空间电荷区。
同样,N区的自由电子要向P区扩散,在交界面附近的N区留下带正电的五价杂质离子。
形成正空间电荷区。
这样,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交界面的两侧就形成了一个空间电荷区——PN结(势垒区)正负空间电荷在交界面两侧形成一个内电场,内电场对多子的扩散运动起阻挡作用(阻挡层)对少子则可推动它们越过空间电荷区,进入对方,少子在内电场作用下有规则的运动称为漂移运动。
扩散和漂移是互相联系,又是互相矛盾的,在开始形成空间电荷区时,扩散占优势,但在扩散运动进行过程中空间电荷区逐渐加宽,内电场逐步加强,于是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扩散运动逐渐减弱,而少子的漂移运动逐渐增加,最后扩散和漂移达到动态平衡,空间电荷区的宽度基本上稳定下来。
PN结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形成空间电荷区的正负离子虽然带电,但是它们不能移动(原子核)不参与导电,而在这区域内,载流子极少,所以空间电荷区的电阻率很高,在此区内多子都扩散到对方复合掉了(消耗尽)--耗尽层。
一、PN结的单向导电性。
PN结没有外加电压时,扩散和漂移处于动态平衡,如在PN结上加正向电压,外电场与内电场的方向相反,内电场被削弱,整个空间电荷区变窄,扩散与漂移的平衡被破坏。
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增强,形成较大的扩散电流(正向电流)正向电流包括空穴电流和电子电流两部分。
PN结呈低阻导通状态。
若给PN结加反向电压,则外电场与内电场方向一致,内电场增强,空间电荷区变宽,使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难于进行,但却加强了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少子越过PN结进入对方)在电路中形成了反向电流,很少,PN结呈高阻状态,称载止,但反向电流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结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15.3 半导体二极管一、基本结构5第十四章二极管和晶体管点接触型:锗,结面积小,电流小,高频小功率,开关,检波面接触型:硅,结面积大,电流大,低频大功率,整流二、伏安特性正向特性:死区电压:硅:0.5,锗:0.1。
导通电压:硅:0.6—0.8,锗:0.2—0.3反向特性:击穿电压:雪崩击穿,齐钠击穿。
另有热击穿。
三、主要参数1、整流电流I OM2、反向工作峰值电压U RM3、反向峰值电流I五、课上思考题1、二极管伏安特性上有一个死区电压。
什么是死区电压?硅管和锗管的死区电压的典型值约为多少?答案:死区电压是指二极管刚开始出现正向电流时所对应的外加正向电压,硅管死区电压的典型值约为0.5V,锗管的约为0.1V。
2、为什么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与外加反向电压基本无关,而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又明显增大?答案: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的大小决定于少数载流子的数量,而少数载流子的数量主要决定于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越高,受热激发的电子、空穴也越多,这部分成对出现的电子或者空穴,是半导体材料中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当环境温度不变时,少数载流子数量也不变,反向电压变化所引起的反向电流变化不大。
而当环境温度增加时,少数载流子的数量增加,同样的,反向电压所形成的反向电流自然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