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高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写景抒情散文是高中文学类作品阅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而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核心问题则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欢迎大家参阅。
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篇一:南游杂感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中国现代着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二马》、《老张哲学》、《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正因为这些反映人民生活的伟大的艺术作品,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但文革中不幸自沉于北京昆明湖。
一九六二年的上半年,我没能写出什么东西来。
不是因为生病,也不是因为偷懒,而是因为出游。
二月里,我到广州去参加戏剧创作会议。
在北方,天气还很冷,上火车时,我还穿着皮大衣。
一进广东界,百花盛开,我的皮大衣没了用处。
于是就动了春游之念。
在会议进行中,我利用周末,游览了从化、佛山、新会、高要等名城。
广东的公路真好,我们的车子又新又快,幸福非浅。
会议闭幕后,游兴犹浓,乃同阳翰笙、曹禺诸友,经惠阳、海丰、普宁、海门等处,到汕头小住,并到澄海、潮安参观。
再由潮汕去福建,游览了漳州、厦门、泉州与福州,然后从上海回北京。
回到家里,刚要拿笔,却又被约去呼和浩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于是,就又离家十来天。
这已是五月中了。
从北而南,从南而北,这次跑了不少路,到了不少地方。
若是一一述说,很够说三天三夜的,也许难免罗唆。
在路上,无暇为文,只零碎地写了一些短诗。
现在,我想写点南游的感想,或不至过于琐碎。
公园在各地游览中,总是先逛公园,即由此说起吧。
看了南北十几座名城,得到这个印象:凡是原来有的公园,都整整齐齐,采饰一新,而且添加了新的设备。
几乎所有的公园里,都特为儿童们开辟了游戏场。
我最爱立在这些小乐园外,看胖娃娃们打秋千,溜滑板,骑五彩的木马。
真好看!我在幼年时,没有享过此福。
看到这些幸福的娃娃,我不由地就想到中国的明天。
谁知道他们将来会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呢!从前没有公园的城市,不管规模大小,现在都添辟了公园。
这是城市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解放前,有些公园破破烂烂,有名无实。
今天,不管是原有的,还是新辟的,都的确象公园了。
同时,公园里的饭馆,茶馆也变了样子。
从前,这些是有闲阶级消磨时光的地方。
他们吃饱喝足,就该评论来来往往的妇女们的头脚了。
今天,顾客主要是劳动人民。
这是个极大的变化。
从前,我不敢多到公园去,讨厌那些饱食终日,言不及义的闲人们。
现在,一进公园,看到花木的繁茂,亭池的美丽,精神已为之一振。
及至看到游人,心里便更加高兴。
看,劳动人民扶老携幼,来过星期日或别的假日,说着笑着,或三五友人聚餐,或全家品茗休息,多么美丽呀!公园美,人健康,生活有所改善,不是最足令人高兴的事么?这真是劳动人民干净土,百花今始识风流啊!这就是我那些不象诗的诗中的两句。
招待所在广东、福建各处,有个北方不大见到的光景。
这就是不少的城市都有很体面的招待所,招待归国观光的侨胞。
人民热爱侨胞,这是一个证明。
在我路过流沙的时候,我就是在还未完工的一座这种招待所,休息了半天的。
流沙是个不大的地方,招待所却相当体面。
这使我非常高兴:想当初,我在国外的时候,我虽是北方人,可是每逢遇见闽、粤的侨胞,便彼此象看见了亲人。
他们问长问短,迫切地打听祖国的情况。
那时候,国内正值国民党当权,内政外交无一是处。
我对他们说什么呢?没的可说,只好相对惨笑。
今天,侨胞们可以回来看看了,祖国真是百废俱兴,气象一新!就拿流沙这个不大的地方来说吧,就有很体面的电影院、戏院、革命纪念馆,水库等等。
在戏院里,我们看到最好的潮剧。
在那条不长的街道上,卖热炸豆腐的、凉粉的、豆浆的、炒面的、水果的色香俱美,品种繁多。
不错,祖国在建设中不能不遇上一些困难;可是,翻了身的中华儿女还会叫困难吓倒吗?不会!绝对不会!遇见困难便去克服!克服了困难,便长了经验,长了本领,从而干得更好,更快,不是吗?文物在解放前,去看名胜古迹几乎是一种痛苦。
举例说:三十年前,我到过河南的龙门。
那里的千年以上的雕塑杰作久已驰誉全世。
可是,多少多少精美佛像的头,已被帝国主义者勾结我国奸商砍下来偷运到他们国家去了!这多么令人伤心啊!龙门如是,别处也如是,就是北京的文物也难逃此劫:古寺名园中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有的被帝国主义者偷走,有的被国民党的军队肆意破坏了。
今天,凡是值得保存的文物都加以保护,并进行研究,使我们感到自豪。
不但广州、福州的古寺名园或修葺一新,或加意保护,就是佛山的祖祠,高要的七星岩,也都是古迹重光,辉煌灿烂。
这使我们多么高兴啊!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有古老的文化,文物的保护不但增加我们的历史与艺术知识,而且也使我们更热爱祖国啊。
昔日观光,感到痛苦;今日游览,令人兴奋!戏剧在广东、福建各地游览,几乎每晚都有好戏看。
粤剧、潮剧、话剧、闽剧、高甲戏、莆仙戏没法看完,而且都多么精彩啊!最令人高兴的是每个剧种都有了传人,老师傅们把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男女学徒。
那些小学生有出息,前途不可限量。
师傅教的得法,学生学的勤恳,所以学得快,也学的好。
看到这么多剧种争奇斗妍,才真明白了什么叫百花齐放,而且是多么鲜美的花呀!我爱好文艺,见此光景,自然高兴;我想,别人也会高兴,谁不爱看好戏呢?关于我的南游,说到此为止。
设若有人问:内蒙古的风光如何呢?回答是:气候、山水不同,而人民的干劲也同样冲天,各方面的建设都有很大的成绩,即不多赘。
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篇二:石湖作者:郑振铎前年从太湖里的洞庭东山回到苏州时,曾经过石湖。
坐的是一只小火轮,一眨眼间,船由窄窄的小水口进入了另一个湖。
那湖要比太湖小得多了,湖上到处插着蟹簖和围着菱田。
他们告诉我:这里就是石湖。
我矍然的站起来,在船头东张西户的,尽量地吸取石湖的胜景。
见到湖心有一个小岛,岛上还残留着东倒西歪的许多太湖石。
我想:这不是一座古老的园林的遗迹么?是的,整个石湖原来就是一座大的园林。
在离今八百多年前,这里就是南宋初期的一位诗人范成大(1126-1193年)的园林。
他和陆游、杨万里同被称为南宋三大诗人。
成大因为住在这里,就自号石湖居士,石湖因之而大为着名于世。
杨万里说:公之别墅曰石湖,山水之胜,东南绝境也。
我们很向往于石湖,就是为了读过范成大的关于石湖的诗。
石湖和范成大结成了这样的不可分的关系,正像陶渊明的栗里,王维的辋川一样,人以地名,同时,地也以人显了。
成大的石湖居士诗集,吴郡顾氏刻的本子(1688年刻),凡三十四卷,其中歌咏石湖的风土人情的诗篇很不少。
他是一位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王维的优良传统,描写着八百多年前的家民的辛勤的生活。
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就是淳熙丙午(1186年)在石湖写出的,在那里,充溢着江南的田园情趣,像读米芾和他的儿子米友仁所作的山水,满纸上是云气水意,是江南的润湿之感,是平易近人的熟悉的湖田农作和养蚕、织丝的活计,他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农村里是不会有一个闲人存在的,包括孩子们在内。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
他是同情于农民的被肃削的痛苦的。
更有连田也没有得种的人,那就格外的困苦了。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为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他住在石湖上,就爱上那里的风土,也爱上那里的农民,而对于他们的痛苦,表示同情。
后来,在明朝弘治间(14881505年),有莫旦的,曾写下了一部《石湖志》,却只是夸耀着莫家的地主们的豪华的生活,全无意义。
至今,在石湖上莫氏的遗迹已经一无所存,问人,也都不知道,是身与名俱朽的了。
但范成大的名字却人人都晓得。
去年春天,我又到了洞庭东山。
这次是走陆路的,在一年时间里,当地的农民已经把通往苏州的公路修好了。
东山的一个农业合作社里的人,曾经在前年告诉过我:我们要修汽车路,通到苏州,要迎接拖拉机。
果然,这条公路修汽车路,如今到东山去,不需要走水路,更不需要花上一天两天的时间了,只要两小时不到,就可以从苏州直达洞庭东山。
我们就走这条公路,到了石湖。
我们远远地望见了渺茫的湖水,安静地躺在那里,似乎水波不兴,万籁皆寂。
渐渐地走近了,湖山的胜处也就渐渐地豁露出来。
有一座破旧的老屋,总有三进深,首先唤起我们注意。
前厅还相当完整,但后边却很破旧,屋顶已经可看见青天了,碎瓦破砖抛得满地。
墙垣也塌颓了一半。
这就是范成大的祠堂。
墙壁上还嵌着他写的四时田园杂兴的石刻,但已经不是全部了。
我们在湖边走着,在不高的山上走着。
四周的风物秀隽异常。
满盈盈的湖水一直溢拍到脚边,却又温柔地退回去了,像慈母抚拍着将睡未睡的婴儿似的,它轻轻地抚拍着石岸。
水里的碎磁片清晰可见。
小小的鱼儿,还有顽健的小虾儿,都在眼前游来蹦去。
登上了山巅,可望见更远的太湖。
太湖里点点风帆,历历可数。
太阳光照在潾潾的湖水上面,闪耀着金光,就像无数的鱼儿在一刹那之间,齐翻着身。
绿色的田野里,夹杂着黄色的菜花田和紫色的苜蓿田,锦绣般地展开在脚下。
这里的湖水,滋育着附近地区的桑麻和水稻,还大有鱼虾之利。
劳动人民是喜爱它的,看重它的。
正在准备把这一带全都绿化了,已经栽下不少树苗了。
陪伴着我们的一位苏州市园林处的负责人说道。
果然有不少各式各样的矮树,上上下下,高高低低地栽种着。
不出十年,这里将是一个很幽深新洁的山林了。
他说道:园林处有一个计划,要把整个石湖区修整一番,成为一座公园。
当然,这是很有意义的,而且东山一带也将成为上海一带的工人疗养区,这座石湖公园是有必要建设起来的。
他又说道:我们要好好地保护这一带的名胜古迹,范石湖的祠堂也要修整一下。
有了那个有名的诗人的遗迹,石湖不是更加显得美丽了么?事隔一年多,不知石湖公园的建设已经开始了没有?我相信,正像苏州洞庭东山之间的公路一般,勤劳勇敢的苏州市的人民一定会把石湖公园建筑得异常漂亮,引人入胜,来迎接工农阶级的劳动模范和游览和休养的。
名家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篇三:总有那一片蛙声作者:古清生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许多小孩子们,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
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