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 油脂精炼-脱酸

C 油脂精炼-脱酸

炼耗%
2
3
总炼耗 中性油皂化
色泽和皂脚中的含油量随超量
。超量碱增大,皂脚絮凝好,
沉降分离的速度也会加快。
1 25% 超量碱/理论碱
皂脚含油
α-Laval快速混合连续碱炼中 超量碱与炼耗之间的关系
loozii0633 sss 22
超量碱的计算有两种方式:
A.对于间歇式碱炼工艺,通常以纯氢氧化钠占原油 量的百分数表示。选择范围一般为油量的0.05%-0.25%, 质量劣变的原油可控制在0.5%以内。 B.对于连续式的碱炼工艺,超量碱则以占理论碱的 百分数表示。选择范围一般为10%-50%。油、碱接触时间 长的工艺应偏低选取。
O
O
O
O
CH3
HCl
O
O
O CH3
棉酚 + NaOH
棉酚钠
loozii0633
sss
8
(二)影响碱炼反应速度的因素
化学动力学因素(与浓度和温度有关)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和反应的速度方程式如下:
V1 = K1[CA]m ·[CB]n
式中:V1 — 化学反应速度(mol / l· min); K1 —反应速度常数(与反应物性质和温度有关);
loozii0633
CH2 OH CH OH O CH2 O
sss
+ HO(CH2 )2 N(CH3 )3 + R1COONa + R2 COONa OH ONa P OH
O (CH2 )2 N (CH3 )3 OH
磷脂的皂化
7
其它反应 黄曲霉毒素 B1 + NaOH
O O
NaOH
邻位香豆素钠
O Na O C HO O
loozii0633 sss 17
碱的用量
总碱量 = 理论碱 + 超量碱
理论碱:满足与游离脂肪酸中和所需要的碱量。
可通过查表或计算求得。
超量碱:满足其它反应及无形损耗所需要的碱。
可凭经验或通过小试来确定。
loozii0633
sss
18
① 理论碱
理论碱可按原油酸值或游离脂肪酸的 百分含量进行计算。
loozii0633
sss
23
③ 碱量换算
GNaOH GNaOH 理 GNaOH 超 (7.13104 VA B) GO C C
式中:GNaOH — 碱液量(kg); GNaOH理 — 理论碱(kg); GNaOH超 — 超量碱(kg); Go — 原油的重量(kg); VA — 油脂的酸值(mgKOH/g 油); B — 超量碱占油重的百分数; C — NaOH溶液的百分比浓度(W/W)。 油脂工业生产中,大多数企业使用碱溶液时,习惯采 用波美度为碱液浓度单位。各种常用烧碱溶液的重量百分 比浓度与波美度的关系可查表换算。 loozii0633 sss 24
loozii0633 sss 10
界面因素(与分散度有关)
油中游离脂肪酸与水中碱之间的反应属非均相反应。
V2 = K2 · F
式中 V2 — 非均态化学反应速度;
K2 — 反应速度常数; F — 脂肪酸与碱液接触的面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碱炼操作时,碱液浓度要适当稀一些,碱滴应分
散细一些,使碱滴与脂肪酸有足够大的接触界面,以 提高中和反应的速度。
O(CH2)2N (CH3)3 OH
P OH
磷脂的水解
6
皂化反应
O CH2 CH CH2 O O O C O C O C R1 R2 + 3NaOH R3 CH2 CH CH2 OH OH + R1COONa + R2COONa + R3COONa OH
甘三酯的皂化
O CH2 CH CH2 O O O C R1 O C R 2 + 3NaOH O P OH
沉降分离皂脚中带有相当数量的中性油,一般呈三种 状态: ① 中性油胶溶于皂膜中(由于肥皂的增溶作用,使
部分中性油与皂中碳氢基结合);
② 中性油在胶膜与碱滴分离时落入胶膜内而被胶膜 包容;
③ 中性油在胶团絮凝沉降时,被机械地夹带和吸附。
以上三种状态的中性油,第一种不易回收,而后两种 较易回收。
loozii0633 sss 15
loozii0633
O R1 R2 + H2O R3
NaOH
CH2 CH CH2
O O OH
C O C
R1 R2 + R3COOH
甘三酯的水解
R1 R2 + 3H2O
NaOH
CH2 CH CH2
OH OH O O
sss
+ HO(CH2)2N (CH3)3 + R1COOH + R2COOH OH OH
当原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以酸值表示时:
式中:GNaOH — 氢氧化钠的理论添加量(kg); Go — 原油脂的重量(kg); VA — 原油脂的酸值(mgKOH / g 油); M NaOH — 氢氧化钠的分子量(40.0); M KOH — 氢氧化钾的分子量(56.1)。
loozii0633
sss
19
loozii0633 sss
是对精炼成品油质 量影响最大的阶段
3
碱炼法是用碱中和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 所生成的皂吸附部分其他杂质,而从油中重力 沉降分离或用离心机分离的精炼方法。
游离脂肪酸 + 碱 皂
氢氧化钠(烧碱)
碱炼用碱种类 碳酸钠(纯碱) 氢氧化钙
loozii0633 sss 4
一、碱炼的基本原理
界面反应
形成皂膜
定向排列,扩散反应 胶态离子膜形成
胶膜拉长 胶膜脱落 胶膜絮凝
碱炼脱酸过程示意图
胶膜是一表面活性物质,能吸附原油中的胶质色素等杂 质,并在电解质、温度及搅拌等作用下,相互吸引絮凝成胶 团,由小而大,形成“皂脚”,而从油中分离沉降下来。
loozii0633 sss 14
(四)皂脚含油
操作温度(℃) 初温 75-80 50-55 25-30 20-30
sss
终温 90-95 60-65 45-50 20-30
备 注 用于浅色油品精制 用于浅色油品精制 用于深色油品精制 用于劣质棉油精制
29
> 24
注:1N=(1 mol/L) ×离子价数
对于连续式碱炼,碱液的用量一般 以单位时间的流量进行换算:
Q1 r FFA % Q 1000 或 M N 1.78 Q1 r VA Q 100 N
式中:Q — NaOH溶液的流量(l/h); Q1— 原油的流量(l/h); r — 油脂的密度(kg/l); FFA%— 游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VA— 原油的酸值(mgKOH/g); M — 脂肪酸的平均分子量; N — 碱液的摩尔浓度(mol/l)。
loozii0633 sss 11
相对运动因素(与混合强度有关)
V3 = K3 ·V′ 式中:V′ — 反应物相对运动速度; K3 — 反应速度常数; 相对运动速度快(混合强度大): 反应形成的皂膜(胶膜)破裂,迅速离开反应界面。
碱液分散度高,碱滴更细,分布更均匀。
loozii0633
sss
12
分子扩散因素(与浓度差和扩散距离有关)
(一)化学反应 中和反应
RCOOH + NaOH RCOONa + H2O
不完全中和反应
2RCOOH + NaOH RCOONa· RCOOH + H2O
loozii0633
sss
5
水解反应
O CH2 CH CH2 O O O C O C O C
O CH2 CH CH2 O O O C O C O P OH
loozii0633
sss
26
(二)碱液浓度 碱液浓度的确定原则: ① 碱滴与游离脂肪酸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能保证碱滴在油中有适宜的降速;
② 有一定的脱色能力;
③ 使油-皂分离操作方便。 酸值
loozii0633
色泽
sss
皂脚密度
27
碱液浓度的选择依据:
① 原油的酸值与脂肪酸组成 ② 制油方法 ③ 中性油皂化损失 ④ 皂脚的稠度 ⑤ 皂脚含油损耗 ⑥ 操作温度 ⑦ 原油的脱色程度
理论碱的计算
当原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以百分含量表示时:
G NaOH GO FFA% 40.0 M
式中:GNaOH — 氢氧化钠的理论添加量(kg); Go — 原油脂的重量(kg); FFA%— 原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百分含量; M — 脂肪酸的平均分子量;
loozii0633
sss
20
部分油脂中脂肪酸的平均分子量
loozii0633
sss
28
(三)操作温度
初温(中和温度) 终温(油-皂分离温度)
升温速度(以1℃/min为宜)
间歇式:温度相对低 连续式:温度相对高
碱液浓度与操作温度的关系(间歇式碱炼)
烧碱溶液浓度 (°Be′) 4-6 12-14 16-24
loozii0633
原油酸值 <5 5-7 >7 >9
扩散速率遵守菲克定律:
式中:V4 — 扩散速度; D — 扩散常数; C1 — 反应物液滴中心的浓度; C2 — 界面上反应物的浓度; L — 扩散距离[与形成的皂膜(胶膜)厚度有关]。
扩散速率与原油中的胶性杂质的多少有关。
loozii0633 sss 13
(三)碱炼反应过程
碱滴分出
重复界面反应 直至消耗殆尽
烧碱溶液波美度与比重及其他浓度的关系(15℃)
波美度 (°Be′) 4 6 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比重 ( d) 1.029 1.043 1.059 1.075 1.083 1.091 1.099 1.107 1.116 1.125 1.134 1.143 百分浓度 (%) 2.50 3.65 5.11 6.58 7.30 8.07 8.71 9.42 10.30 11.06 11.90 12.59 当量浓度 (N) 0.65 0.95 0.33 1.77 1.98 2.20 2.39 2.61 2.87 3.11 3.37 3.60 波美度 (°Be′)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比重 ( d) 1.15 1.161 1.170 1.180 1.190 1.200 1.210 1.220 12.30 1.241 1.252 1.263 百分浓度 (%) 13.50 14.24 15.06 16.00 16.91 17.81 18.71 19.65 20.60 21.55 22.50 23.50 当量浓度 (N) 3.89 4.13 4.41 4.72 5.03 5.34 5.66 5.99 6.33 63.69 7.04 7.4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