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组__修改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

第三组__修改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一、文献综述我组共查阅十六篇文献,将其内容分为五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含义、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特点、教学目标的作用及其及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其中只包含教学目标含义的文献总共四篇,关于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的文献有二篇,既包含含义又包含特点的文献有一篇,只包含教学目标特点的文献有两篇,既包含含义又包含教学目标作用的文献有三篇,包含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区别的文献有四篇。

文献中主要观点如下:(一)教学目标的含义对于“教学目标”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有关教学目标的相关的文献资料很多。

经过广泛地查阅资料,我发现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义的理解,不同的学者的观点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

李婧(2010)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将教学目标指向了教学的结。

①王小明(2005)有和李靖类似的看法,他还认为,教学目标规定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是预期经过教学后表现出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测度②。

何圣德(2008)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标准。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

②戴容(2009)和徐英俊(2001)类似地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标准,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认为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对课堂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

③刘芳(2009)认为教学目标相对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是最下位的概念,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预设的本课时或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的身心变化。

与上述其他学者的观点相比,最具实践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

同时,刘芳和戴容都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④戴容还认为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可以分成: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

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

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来说,教学目标是一个最主要的参数。

通过考试等各种信息反馈,检测目标的达成度,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避免教师的时间、精力和教学资源的浪费,防止学生负担过重。

教学目标还有指导控制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的效果。

⑤陈春雷(2007)认为教学目标就是对教学活动所要促成的身心变化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⑥他的观点比刘芳的观点更具体、更实际。

覃翠萍,梁星全(2007)认为,教学目标就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度的教学结果,是教师希望学生从该学科和每节课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它是组织、设计、评价一节课的基本出发点和依据,没有教学目标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想,干什么都是漫无目的。

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的程序等。

⑦他们对于教学目标含义的定位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徐英俊③认为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①李婧.浅析教学目标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②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②何圣德. 关于教学目标的再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6)③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④刘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5⑤戴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J].江苏教育研究,2009,(32)⑥陈春磊.学习设计中学习目标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7,7⑦覃翠萍,梁星全.如何制定教学目标[J].科技咨询导报,2007,(16)习者所要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它表达了学习者通过学习后的一种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是明确的,具体的,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因此应使用明确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表述不清,就会影响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的采用和安排,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二)如何正确表述教学目标关于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李如密(1997)和刘吉才(2009)都认为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准确、具体、规范化,要具有可操作性。

李如密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提出了如下要求:他认为教学目标应描述经由教学后学生所达到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师的教学过程,即经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不要陈述教师做什么,教学目标内容要有一定综合性和覆盖面,引导学生以相互联系的方式习得知识。

从知识性、发展性、教育性三个方面进行陈述,并且要能体现这三类目标的相互联系。

他还提出,对于陈述性知识目标,尽量不要在目标中陈述学习内容,以利于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

他认为,掌握教学目标的特点,使教学目标陈述科学化,主张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没有体现其功能,将会导致教师填鸭式教学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后果,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也就难以引起师生的重视。

①刘吉才则认为教学目标的陈述要突显学生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

要从学生的学习要求出发来明晰教学目标。

②(三) 教学目标的特点对于教学目标的特点,张大均(2005)和赵汉鸿(2006)都认为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灵活性(适应性)的特点。

教学目标系统内的各具体目标并非处于同一层面上,而是层级分明、连续递增的。

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的灵活性是指教学目标可以因校、因班、因课制宜,由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编制,内容和水平可以有一定的弹性,以便灵活掌握,获得最佳成效。

它是由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同时为教师创造性开展教学提供了机会。

③此外,张大均⑩还认为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系统性、可行性等特点。

预期性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即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预见到教学活动可能促使受教育者身心等方面发生哪些变化。

系统性是指教学目标是一个由若干具体目标组成的系统,具体教学目标之间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网络。

可行性指教学目标须清晰、明确、具体、可行,有利于其在实践中顺利达成。

经验表明,人们在确定和实现目标时,除了考虑目标的价值外,还要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赵汉宏还认为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在专业内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使各学科原来互不相关的教学目标变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各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即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性。

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④(四)教学目标的作用陈春雷⑥、刘芳④、覃翠萍⑦、徐英俊、梁星全③都认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环节。

教学活动具有导教功能和导学功能,教师可以围绕目标进行有效教学和学习,使学习者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结果,使教学活动稳定、有效地进行。

此外,他们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导测评功能。

同时,陈春雷⑥还认为,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功能、交流功能。

激励功能:教学目标传达了教师的要求,对学生提出新的挑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功的欲望和自信心。

交流功能:教学目标的制定便于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家长间的交流、同事间的交流及)教师与领导间的交流。

徐英俊③认为教学目标有以下作用:1.有利于实现教学总目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把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都①李如密.教学目标与目标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1997,(5)②刘吉才.让教学目标明晰起来 [J]. 中国教师报, 2009,(1)③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④赵汉宏.“关于‘情境——达标’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3)做具体化的处理,保证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

2.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对教师的教学发挥着调控作用,促使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3.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指南,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明确目标,学习者明确了教学目标,做到了心中有数,可以使教学目标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好的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

4.有利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习者达成教学目标程度的检验,而教学目标则是进行科学的测试、做出客观评价的基础,即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五)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刘长华(2009)和樊家荣(2006)类似地认为: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之间的联系是普遍要求与具体结果、宏观与微观、教师的愿望与学生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是指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中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教学目标则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结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教学目的是一种方向指针,隐含着可能无法实现的意思,时间跨度也比较长;而教学目标往往是对教学目的的细化。

①樊家荣进一步强调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概念内涵的差别上,教学目的统领着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内容,教学目的必须借助教学目标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容易测量,但若失去了教学目的控制,会使教学活动偏离教学目的,所以教学目的是为较详细的目标提供依据,而教学目标旨在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提供可以测量的样本,是对达到既定目的的各个方面进行更精确的、更详细的说明,它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具体阐明了教学的目的。

②李如密(1997)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与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二者都是根据教育目的对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作出的规定。

其区别主要有:其一,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方向目标,具有终极意义;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达到目标,具有程段意义,一般要经过几个程段教学目标的连续达成,才能实现最终教学目的。

其二,教学目的是对教学的总要求,对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只对特定范围的教学活动起规范作用。

其三,教学目的体现着社会的意志和要求,具有主观性和指令性,在某一历史时期常常是相对稳定的;教学目标则更多地体现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具有客观性和自主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动。

③耿佃文(1997)认为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都是以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范围为依据,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