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 言情词三首课件—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19 言情词三首课件—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子丽
芳尘 扬起的尘土带着芳香侧面
的 相 自己
不过 失落 盼望女子经过人 家却渐渐远去

的心 情
目送
倾慕
女子渐行渐远自己 只好伫立凝望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生 活环境?
这位女子所住的地方应该是“月桥花 院,琐窗朱户”,可以说环境幽深美丽, 房屋富丽;和春天相伴,只有春天知道 她的住处。
梦境
横塘路
贺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 庆湖遗老,山阴人,居卫州。长身耸目, 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 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 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 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 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 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 于融化前人成句。
《横塘路》意境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丽人轻盈的步履不经过我居处的 横塘的道路,我只好目送她美丽的身 影渐渐远去。谁和她一同度过美好的 青春年华?她的住所,想必有弯月形 的小桥、开满鲜花的庭院、雕刻着连 环花纹的窗子、红色的房门,只有春 天才知道她的住处。
赏析
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A.凌波 B.锦瑟 C.蘅皋 D.彩笔
小结
这首词说来好笑,原是贺方回退居苏州时, 因看见了一位女郎,便生了倾慕之情,写 出了这篇名作。这事本身并不新奇,好象 也没有“重大意义”,值不得表彰。无奈 它确实写来美妙动人,当世就已膺盛名, 历代传为佳句,——这就不容以“侧艳之 词”而轻加蔑视了。
作者簡介 詩文朗讀 基本解读
鉴赏要点
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 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 官至宰相。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 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 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 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我国古代艺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突出神似,不大注重形似。这个思 妇的身材容貌如何,作者没有给读者作任何审美提示,全由读者自由联 想。而她对丈夫的刻骨思念,这种思念对她的煎熬之苦,却给读者留下 了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鉴赏要点
体会文人言情雅词的特点。它所表 现的是普普通通的离愁别恨,是刻 骨的相思。但整个行文都非常含蓄 委婉。全篇只有“离恨苦”点题, 其余都是间接地暗示出来,让读者 思而得之。
轻飘的云朵缓慢流动,长满香 草的水边高地笼罩了一片暮色,我 挥动彩笔新写了伤感断肠的词句。 要问我心中莫名的愁绪总共有多少? 就像那满地如烟的青草,满城随风 飘舞的柳絮,梅子黄熟时节的连阴 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这两句具体展现了哪两项内容?
和 女子 凌波 步履极其轻盈 正面
女 的美
行文高度凝练而流转自如,显示出 作者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或借景 抒情,或比喻,或衬托,或拟人, 各种手法运用自然妥帖,没有丝毫 刀斧痕迹。通篇章法灵活而结构严 整,前后照应,针线细密。
梦境
鹊桥仙
秦观
知人论世解词人
秦观 (1049—1100),字少游, 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 苏)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 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 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 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 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 但由于这些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名 篇佳作不少,历来都被视为婉约派的大 家之一。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哪几个行为?表现了什么?
前句说作者眼前云朵飘飞,身边已 经暮色四合。含蓄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 一个行为:他一直呆呆地站在蘅皋之地, 直站到天色渐晚。这一句表现了作者一 片痴情,可谓风月情种。
后句说作者心中的伤感无法排遣,于 是拿起笔来,写成令人断肠的词句。这 一句贺铸主要是展现自己的伤感。
词文赏析: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 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上片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表达对 牛郎织女相会的高度评价和颂扬 。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 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下片描写牛郎织女的离别,抒发对牛郎织 女爱情的热情歌颂,申明词人的爱情观。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这是思妇追述昨夜因相思而通宵不 寐的情形。“离恨”是此词的词眼, 全篇只此两字点题。
● “明月不谙”,埋怨明月, 是无奈,是自怨。“谙”, 人格化的写法,月本无灵性, 此处赋之以灵性,说月本来 应该同情我的“离恨”之苦, 可是她却不。
昨夜西风凋碧树。
这里语带夸张,极言 西风摧残力之强。这 是比喻,用“西风凋 碧树”之烈,比喻相 思对“我”的煎熬和 摧残之甚。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他常用委婉手法, ○ 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妙, 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
晏殊
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 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 何处。
菊“愁烟”,兰“泣露”,早晨的 雾气笼罩在菊花上,在她看来像是 盖上一层忧愁的烟;兰花上的朝露, 在她看来像是相思人洒的相思泪。 “罗幕轻寒”,读到下文可知这 “寒”是秋寒,但与其说是秋寒, 不如说是人的内心的孤单造成的凄 寒。“燕子双飞去”用燕侣双飞, 反衬自己的独处。
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
logo
这望,并没有什么预定的目的, 不是得到什么消息说他可能今天 会回来,而仅仅是为了宽解一下 相思的痛苦罢了。可是望无所得, 反而使相思更加强烈。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 何处。”望不可得,那就给他写 封信,倒一倒内心深处的苦水, 或许会得到某种慰藉,可是他的 行踪不定,“山长水阔”,信往 哪儿寄?无从寄,又加了层痛苦。
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结句,甚是为人称道,试简 要分析词人用了什么修辞艺术手法?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1)词人用了三个比喻,即博喻。
(2)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 限愁思。
(3)生动的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情 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烟草、风絮、 梅 雨),写出了愁之多,愁之广。
•这是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爱情的热情歌颂, 也是他申明的爱情观。在作者看来,爱情 所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 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久,即使不能朝 夕共处,也同样是满幸福的。
主旨:
•这是一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吟 唱对象的情歌。 •通过对牛郎织女纯洁爱情和高尚情操 的赞美,揭示了伟大爱情的真谛在于 坚贞。
这三种景致并非孤立,而是复合在同
一画面上,天地迷茫,色调灰暗,恰好 与身处其间的失意人心境相符,词人借 景抒情,亦情亦景。
连用三个比喻,即博喻,可以更强 烈的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A.同用絮具,体生梅动子的黄景时物雨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
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 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 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 “贺梅子”的雅号。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 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 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 举。
1.此词颇具创新精神。从旧题材中 提炼出新的主题,道人之所未道。
2.善于议论,在议论中抒情。上片和 下片的歇拍两句,都是议论也是抒情。这 些议论,新颖独到,很能启迪人。与此相 关,所抒发对情感也显得真挚高尚。
小结:
•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不停留在色相 的美好、感官的愉悦的浅层描写,而能够揭示出心 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 高度来审视。 •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恋情”,这是秦词的又一显 著特色。秦观善于将仕途失意、人生困顿的感慨融 会到离情别恨的描写中去。因与苏轼的关系,秦观 一进入仕途,就被视为旧党的成员,在新党执政期 间,一贬再贬,一生坎坷不平,潦倒失意。这种身 世飘零落拓的感慨,常常流露在对爱情的描写之中。
这几句表达了这位女子在贺铸心中的 魅力以及贺铸对女子的爱慕。
对女子的想象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 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是虚写。
2.“但”字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留恋、遗憾之情。
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 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幾道。其爱国 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 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 见其影响。代表作为《横塘路》、《鹧 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等。这首词是 贺铸晚年的作品。贺铸晚年退隐苏州, 住在横塘附近。他因为偶然看见了一位 美丽的女子,于是产生倾慕之情,写下 了这首词。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玉露”,紧扣季节和时间,即初 秋的夜晚,同时补一笔景物描写。尽管 一年才能见面一次,但是他们的爱情坚 贞不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不衰, 而且恩爱弥笃。这样理想、圣洁、永恒 的“仙爱”,即使相会一次,也比凡俗 的平庸之爱强得多。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