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之丑与美——庄子《秋水》之启示大学语文5班江楚妍炎热的午后,翻开厚厚的课本,读到《秋水》,庄子用浪漫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他心中那充满奇异色彩和奇思妙想的世界。
海若的谦逊睿智无不令人赞叹,但河伯极具启迪的前后转变,更令我印象深刻。
河伯,即古老的黄河之神,在未见识到海若之美时,他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天下最美。
诚然,河伯有骄傲的资本,中原陆上百川皆汇聚于黄河,黄河之气势雄伟确是没有哪条小江小河可以比得上的。
然而,仅仅是因为自己是这一区域之冠便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最美”之头衔非己莫属亦未免太过骄傲自负了吧。
这就是河伯之丑。
不知天下之大,不懂宇宙之无穷,目光短浅,殊不知自己是只井底之蛙,头顶着的是那一块只有井口大的天空,脚踏着的是井底的淤泥,却以为自己拥有了天下。
然而河伯只是一个缩影,这种井底之蛙的心态似乎是很多人的通病——一旦到达了某种小有成就的境地,便开始骄傲自满,止步不前。
古有夜郎自大的成语典故;近代有清政府固步自封,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而惨遭西方列强侵略瓜分的沉痛教训。
如今,我国改革开放小有成就,一跃成为经济大国之后,便有国民又开始做起“天朝大国”的美梦来了。
实际上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才实施了那么一小步,经济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可事实上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东西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各种问题。
若此时便开始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那么我们的“中国梦”必定会难以实现。
所以,我们不但要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还要努力提升我国的军事实力、文化实力、法律法制等各方面的实力,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突围而出。
虽然河伯有值得非议的地方,然而河伯毕竟是神明,倒也显现出了神明该有的胸襟和气度。
在见识到了海若之美后,他没有嫉妒,没有出言相讥。
他先是由衷地发出赞叹,然后大方地承认了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目光短浅、贻笑大方。
这就是河伯之美。
河伯之美,在于他毫不修饰的真实态度。
这种态度在当今这个到处充斥着虚情假意的社会显得尤为坦率可爱。
如今,社会越来越功利,而人们也越来越懂得用面具来隐藏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
河伯之美,在于他勇于修正的精神。
一个人存在不足并没什么,努力完善自我便是了。
犯错也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认错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下次再犯。
比起智者海若,具有两面性的河伯似乎更接近我们普通人。
而河伯的丑与美确实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的关于修身方面的启发。
学无止境——庄子《秋水》之启示大学语文5班陈晓君曾经有一个徒弟,自以为把师傅的所有技巧都已经学到手了,于是向师傅辞行。
师傅拿出一个罐子,往里一颗颗装鹅卵石,直到装满一罐。
师傅问徒弟:“满了吗?”徒弟说:“这下真的满了。
”师傅又往罐子里加了一些水……徒弟终于从这悟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今读《秋水》一文,我对学无止境也有了更深的认知。
《秋水》是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作品。
他虚构了黄河神河伯与北海身海若这两个人物的对话,揭示了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会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哲理。
是的,人活于世,切不可满足于现今的所学所知,人应往更开阔处坚持不懈地追求新的知识,因为学无止境。
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之时,河伯看到“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乎“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矣”。
所幸,他后来“顺流而东,至于北海”看到了北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了自己的眼光狭窄,见识浅陋。
生活中,同样也不乏像河伯这样的人。
他们生活于一方之地,自以为己之所见所闻便是整个世界。
他们不思进取,不去学习新的知识,习惯固步自封。
生命不息,我们学习的脚步也应当不止。
现已68岁的“月亮妈妈”徐秀珍是广西桂林市人,她本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即便如此,她却未停下学习的脚步。
从1996年开始,她便夜以继日学习英语。
每次一干完农活,就捧起英语书来看,就连在梦中也在背英语单词。
渐渐地,她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她利用桂林外国游客多的优势,跟着他们学习了不同的语言,并在1998年9月破格取得了当地旅游部门颁发的导游证。
目前,“月亮妈妈”已学会了11国语言。
“月亮妈妈”因为知道学无止境,所以才在繁忙的农活之余抽空学习外语,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广西桂林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鲁迅先生在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华人首富李嘉诚坚持每晚看书学习,坚持了几十年;今年91岁的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活到老学到老,86岁开始使用电脑,86岁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现在又打算当“博客”……身为祖国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习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河伯——最终走出崖涘看到大海。
2013年10月23日河伯之丑与美——庄子《秋水》之启示大学语文5班黄茵茵读了庄子的《秋水》 ,我不禁为其超凡脱俗的哲理所震撼。
秋雨按时而降,众多川流汹涌汇入黄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黄河神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景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了。
可见河伯眼界狭窄,见识浅薄,有些骄傲自大。
这就是河伯之丑。
但幸亏河伯并未停止脚步,而是继续顺流东下,来到北海边,看到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他终于“自识其丑”——意识到了自己浅薄与自大。
河伯态度的转变体现他能知错能改,及时反省自身的不足。
这就是河伯之美。
从河伯丑的一面不禁让我想到许多类似的例子。
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一直打到北京,摧毁了明王朝。
但后来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中。
可见自古骄傲难成功,这是真理。
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薄。
后来,看到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无边无际的大海,便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见识浅陋。
河伯态度的转变表现了它善于反省自身的美德。
它的美德也深深启发了我们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才能长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能满足现状,要跳出自身狭隘的圈子,开阔视野。
相比宇宙万物,人是微不足道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很有限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栗。
因此,我们应学习河伯的美,时时刻刻保持自知的人生态度。
河伯的丑与美深深启发了我,我们应保持戒骄戒躁,擅于自省的态度。
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
2013年10月20日海若之美——庄子《秋水》之启示大学语文5班麦晓彤自古以来,在中国,谦逊乃是最让人推崇的美德。
近读庄子《秋水》,我感觉庄子则以寓言形式给我们塑造了北海若这一谦逊、厚德、自明的楷模形象。
相对于自满的河伯而言,海若最突出的美非谦逊莫属。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而已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然而海若却说:“人率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北海飘渺无边,一望无际,万川归之,而海若却不以之自傲,这种谦逊的胸怀,你能说它不美么?除了谦逊之外,海若之美还体现在他厚德这一高尚的品质中。
河伯曾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狂妄自大,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才省悟到自己的“丑”。
但是,海若并未以此厌恶、蔑视河伯,反而耐心地解答河伯的疑问,这份雅量又岂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正是因为海若这份容人的雅量,正是海若厚德的这份品质,才使他身上的美更加耀眼,也使河伯羞愧不已。
你能说它不美么?海若之美不仅在于谦逊、厚德,更在于他的自明。
海若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人贵有自知之明。
海若坦然说自己相对于宇宙也不过是如蝼蚁般,更让人认识到海若具有宽阔的眼界,具有自知之明的美!海若仿佛也在用这自知之美激励着你我,大海如此谦逊,而我们更不可自满。
海若从庄子的笔间跃出来,让你我看到了他谦逊、厚德、自知的美,也暗示了庄子对这些品质的赞美及向往,启示我们做人应有的品质,使人不得不赞叹这个角色所蕴含的高尚。
《秋水》沿着河、海、天,最后到达道的境界的思路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越来越广阔无垠,越来越美妙的境界之中。
学无止境——读庄子《秋水》的启示大学语文12班黄林珊读完《秋水》我明白了宇宙无穷,认识有限,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充实自己的道理。
人的认识总难免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
文中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时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与语道者,束于教也。
”意思是和井中之蛙不能谈论大海,是因为它拘泥于生存空间的局限;和夏虫不能谈论冬天的冰雪,是因为它拘泥于时节的局限;和不讲道理的人不能谈论大道理,是因为他们受教化的局限。
人的认识总是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除上述的时间、空间和受教化程度外,有时还会因科学技术的限制而使认识不够全面。
所以,学无止境,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说我已经学成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总有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优越感,总自认为高人一等,大有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自信。
而我的这种优越感在某天晚上的一款电视节目中被彻底粉碎。
近几年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更是推出了一站到底这一类答题大型综艺节目。
我的爸爸妈妈格外的喜欢看,也带动着我爱上了这个节目。
一天,忘了当时在谈论什么,说着说着,妈妈说道:“你不是老说自己多厉害嘛!看看这些题你能答中几道。
”为了证明自己,我自然是一口应承下来。
于是,我站在电视机旁跟着选手答题,几轮下来,准确率不超40%。
我只觉得特丢脸!妈妈却拉过我的手:“妹啊,咱这读书啊是没有到头的,总也有学不完的知识,不能因为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不知自己有几斤几两了,要记住‘学海无涯苦作舟!’你还有的学呢。
”这些话一直记在我心中,每当我自满或不耐烦学习时,我总会记起妈妈说的这些话,记得那时候妈妈的手很暖,很暖。
于是我又鼓起劲来学习!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至大学为止,从小就被大人提着耳跟教育: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就好了!读大学才能找到工作赚钱养家,处于这种社会氛围中,我们不免有学到大学就可停止了的错觉。
为改变这种尴尬的现况,我们必须宏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重视文化的发展及传承。
庄子的《秋水》如给我们当头一棒,连古人都懂的道理,我们怎能忽视!宇宙无穷,认识有限,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太过浅薄而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学无止境,我们唯有不断充实自己。
我们要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实现中国梦亦需容忍大学语文5班肖亮读完《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我越发觉得人若要进步就需要革新,需要包容。
我们需要得到包容谅解就先得谅解包容别人,就像这社会这世界给予我们的,以及我们所应该去报答的。
这篇文章是胡适经过了很多事情后所得出的认识,容忍远比自由重要,而只有以足够的容忍作基础,才会有足够的自由。
人如此,实现中国梦亦如此。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