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中职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
随着大学、高中扩招及高等护理专业的迅速发展,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现生源质量下降、教学难、就业难的局面,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已成事实并被普遍关注。
[1]
我校是目前温州地区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是经国家卫生部劳动技能培训中心正式批准的温州地区的卫生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并通过了浙江省卫生厅专业设置评估验收达标的中等卫生学校。
目前在校生人数近600人,临床实习学生248人。
在校生所使用的教材为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系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护理专业专用教材。
本人近期通过对我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师生反应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予以解决。
现针对我校中专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特提出本人粗浅的看法如下:
1 我校中职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内容过多,护生普遍感觉难以掌握。
中等职业学校卫生基本都是15-18岁左右,考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分数低、不能升入高中或高职,家长与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基础。
在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中等卫校过度强调普通文化课的教育,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与自卑心理,既不利于学生成长,也有悖于职业教育的规律。
另外一些复杂的解剖名词、医学概念、药品名称不能够熟练记忆,
使在教学进展过程中出现难度,久而久之易使此部分学生丧失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与勇气,导致学习成绩持续下滑,更严重者可能导致退学问题。
另外,由于温州地区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做生意,所有普遍存在孩子“放养”现象,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及自我约束性差,也是对理论学习兴趣下降的因素。
1.2 设置的课程内容抽象思维多、教学课时多,实训课程偏少。
学生学习任务重,探索钻研的时间少,学习被动,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切合当前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缺少职业行为素质的训练。
部分学生表现为: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注重伦理道德修养,在诚实、守信等基本文明方面表现欠佳;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及人际关系的认识和了解,心理承受能力不佳。
1.3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不利于将来顺利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目前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即基础课、专业课、实习三阶段,这种模式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有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充分体现专业体系,实践课比例较小,在临床实践过程,学生对于临床的常规处理产生诸多不理解,动手操作能力差,使学生专业自信心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
另外,课程设置本身造成了某些课程的前后衔接困难,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对脱节。
没有运用“学习层次”的原则,有的教材部分内容相重合,使主次不清晰。
2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课程设置中强化整体观念,淡化学科意识。
在课程结构中应体现
各门课程都是以护理教育为主线,为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
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社会发展客观需求,从学生需求和特点出发,也要考虑学科的发展。
本人认为,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改革升级护理课程结构开始,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护理教育的宗旨,即在人、环境、健康、护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突出整体护理的理念。
课程设置上还应淡化学科意识,打破传统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的课程设置模式,强化整体观念,建立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可分为公共和人文修养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等三大部分。
[2]
2.2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温馨护理人文服务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温馨护理人文服务意识,将护理理念贯穿其中,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文服务意识,将护理工作从“微笑服务”转变到“感动服务”。
在教学中,还应将护理美学、礼仪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安全、护理与法、护理教育等理念和方法融入各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沟通技巧与实际能力。
2.3 以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为中心,精心编制合理的教育课程模块。
在对中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可以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数学、政治、化学;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
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
认为政治、化学、生物学等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
建议在编写护理教材上要充分体现出三“要”和三“不要”原则。
即要理论联系实践、要运用“学习层次”原则、要明确标示出反映国家护士执业标准的掌握要点;不要编得过深、不要编得过浅、不要只为应试而编。
在学习层次上体现知识层次、理解层次、应用层次中做到会运用,能演示、综合运用层次能创新及预测推理、评价层次会辨别和判断等。
2.4 开发新型中职教材、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难度较大,教材内容学时少、教学方法没有根本性改变及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的问题,改进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注重学生的知识强化。
另外在语言上要做到通俗易懂,一些专业课本上描述抽象、专业性强,学生难以接受,因此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本知识由浅入深、语言生动活泼,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
过去,我校中职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未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具有鲜明护理专业特色的护理学课程体系,今后我校的护理学教育仍需坚持不断改革的基础上,把握好课程设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适应温州地区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