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 手工业教案

新 手工业教案

课题:第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复习目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高考考点:手工业的发展重点难点:1、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的成就。

2、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官营手工业的消长。

课前预习案【预习要求】依据课本独立完成预习内容和自测,记忆带“★”的问题,并在课后拓展案上构建知识体系。

【预习内容】一、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一)主要成就:1.冶金业:(1)冶铜业:青铜时代:是指从到。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技艺相当成熟。

特点是:数量较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使用广泛。

(2)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和的技术。

这是我国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3)燃料:①汉代:人们开始用作燃料,并用来冶铁。

北宋相当普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②南宋末年:开始用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预习巩固】、金属冶炼的燃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煤的使用是冶金史上的一大飞跃?2.纺织业(1)丝织业:①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②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称号。

④唐代:出现技艺,以“”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织业:①以来:棉花种植由边疆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②元代: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③明代后期:已取代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棉布主要特点:)【预习巩固】:明代后期,棉布为什么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3.陶瓷业:(1)制陶业: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陶器工艺如、、等。

(2)制瓷业: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

②南北朝:成功烧制出,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③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④宋代:成为“瓷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⑤元代:开始进入生产时期。

⑥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和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世纪,中国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

世纪,中国瓷器已遍销全世界,并深入到普通的外国人家庭。

【预习巩固】:瓷器是中华民族的的伟大发明。

它经历了哪几次突破性的发展?(二)★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2.规模越来越大、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4.多种经营形态并存,互为补充。

5.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

6.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而变化。

二、主要经营形态——生产方式的变化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独立;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但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出现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1)特点:与相结合。

(2) 影响:对于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1)产生:西周时期。

从西周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的大作坊;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生产不计成本;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明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

(3)优势和不足:①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

②不足:官府提供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手段,引起工匠反抗。

【预习巩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材料二:据《考工记》载,齐国的官营手工业包括木作、冶铸等行业共30个专门的生产部门。

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管子·小匡》回答:早期官营手工业有哪些典型特点?你怎样评价官营手工业?3.私营手工业(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2)发展:春秋之后,在曲折中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份。

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4)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

唐宋以来,商品经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明朝中后期使用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孕育出关系。

【预习巩固】私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经历了怎样的阶段?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也有利于劳动力的获得。

【预习自测】1.(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13题)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2.(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4题)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3.(2010年高考上海文综28题)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处经济文化交流。

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①丝绸②纸张③瓷器④棉布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4.(2009高考海南单科)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5.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陶到瓷的过渡开始于新石器时代B.青瓷技术要求比白瓷的更难C.隋唐时期白瓷进入了成熟期D.景德镇在元代成为"瓷都"6.缂丝技术是我国独特的丝织工艺,它出现于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7.“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8、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你认为诗所描写的应是A.青瓷B. 白瓷C. 青花瓷D.彩瓷【高考体验】1、【江苏2012高考】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2、【山东2012高考】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巩固检测】1.“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2.某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该收藏家生活的时代不早于 A.唐 B.宋 C.明 D.清3.对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技术水平高,推动了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B.生产不计成本,生产效益低下C.元朝实行匠籍制度,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D.宋朝出现的雇募工匠制度是对生产关系的调课后拓展案【体系构建】【课后拓展】1、手工业的三大经营方式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特点发展情况作用官营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产品由政府指定和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有利用技艺的提高私营手工业唐以前是家庭小作坊,后孕育出雇佣关系主要是民间消费品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其逐渐发展并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家庭手工业个体农户的副业劳动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对稳定小农经济起了一定作用2做潍坊一轮训练题(74页)CBBBA CDC BADDCCDDD参考:由木炭——煤(汉代开始使用,北宋普遍)——焦碳(南宋始、明流行)。

因为煤的火力远胜木炭。

炼的钢铁硬度、质量大大提高。

参考:自宋末到明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遍及全国,为棉纺织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元黄道婆将海南的先进工具推广到内地,并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

棉布物美价廉、保暖、御寒、耐用。

能适应各阶层人民的使用。

而丝贵重。

参考:东汉烧出了成熟的青瓷——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白瓷进入成熟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瓷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且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宋景德镇成“瓷都”。

出现具有地方特色的五大名窑八大窑系。

——元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期,明清彩瓷成熟。

建议教师从网络搜索以上时代的瓷器代表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参考:生产范围广,分工细致;工匠集中于官府手工业作坊劳动,相互交流经验,且有人才优势。

评价:官营手工业往往资金雄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具有人才优势分工协作。

有助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但官营手工业产品不进入市场,供贵族使用,缺乏竞争。

工匠强制性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

参考:三个阶段。

唐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唐宋至明中期,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大大加深。

明中后期,出现“机户出资,机户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