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入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入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5. 答案要点: (1) 相同点:二者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市场失效行为。(3 分)
第 5 页 共 13 页
(2) 不同点:逆向选择是由于在商品或劳务市场上,交易的双方往往对于交易的对象 具有不对称的信息而引发的效率损失问题,是一种隐蔽信息问题,而且往往是由 一种事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2 分) 道德风险则是指代理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做手脚,对它的行动它的委托人可能难 以了解,是一种隐蔽行动问题,而且往往是一种事后的信息不对称。(2 分)
注意: 请将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答在此试题上无效! 一、简述题(40 分)
1. 简述债务——通货紧缩理论。(8 分) 2. 在卢卡斯对经济计量政策评估的批判中,预期起什么作用?(8 分) 3. 简述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不同的原因。(8 分) 4. 试述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8 分) 5. 简释为什么银行危机经常处于短期经济波动的中心。(8 分) 二、计算与推导题(20 分)
1. 为了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不同的政策鼓励个人消费。一种政策是增 加消费者的收入,另一种政策是直接向消费者发放等值的购物券。这两种政策哪种更为 有效,为什么?(7 分)
2.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酝酿取消养路费而改征燃油税。试分析这一税制改革将对我国私家车 拥有者的消费支出产生何种影响。(7 分)
(1) 政府征收的养路费属于征收的类似许可证的固定费率,对于所有私有车的拥有者 都一视同仁,属于强制消费部分,基本不具备税收调节消费的功能。(3 分)
(2) 而燃油税则根据私家车的拥有者消费燃油的数量进行征收,并且同浮动的燃油价 格间接挂钩,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调节燃油消费行为的税收杠杆,有利于消费者形 成节约燃油的习惯和效果。(4 分)
π1 = ( p − c1)q1 = (120 − q1 − q2 − c1)q1
第 6 页 共 13 页
π 2 = ( p − c2 )q2 = (120 − q1 − q2 − c2 )q 2
q2
=
50
+
1 6
c1
−
5 12
c2
p
= 120
−
q1
−
q2
=
120
−
(20
−
1 3
c1
−
1 6
c2 )
MC = 4q ,其中 q 是企业的产量。企业造成的污染给社会带来的边际成本是 2q,企业
面对的市场需求是 p = 360 − q 。请求解:
(1)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产量和价格,以及社会的最优产量。(5 分) (2)如果政府对每单元产品征收污染税,税率是多少才能使企业的产量与社会的最优产 量相一致?(5 分) 3. 假 定 某 个 寡 头 垄 断 的 行 业 内 存 在 两 个 厂 商 , 它 们 所 面 临 的 行 业 需 求 曲 线 为
3. “两步收费制”和“搭配销售”是垄断企业经常采取的定价和销售策略,其目的是为了 尽可能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企业利润。请阐述这两种策略的具体内容、前提条件和二者 之间的联系。(7 分)
4. 为什么在长期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报酬总量等于社会所生产的产品总 量?(7 分)
5. 比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有何相同点和区别。(7 分) 五、计算题(35 分)
第 4 页 共 13 页
微观经济学部分(仅供参考)
一、 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1) 从刺激个人消费的角度讲,发放等值的购物券比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更有效。(1 分) (2) 原因: 增加的消费券由于不具备除消费以外的其它功能,尤其是不具有价值储藏功能,因此相当
于增加了消费函数中的消费的强制消费部分,该部分会引致消费的等额增加。(3 分)而如果 增加直接增加收入,则收入的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储蓄,其余部分才用于消费,并且消费遵循边 际消费递减规律,不断直接增加的收入可能会更多的转化为储蓄而不是消费,相当于增加了消 费函数中与收入有关的自主消费部分。(3 分) 2. 答案要点:
4. 答案要点: (1) 要素的价格是由要素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的,而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 衡下,厂商和消费者都被动地接受市场形成的价格,而要素所有者按照市场形成 的要素价格获得收入,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 分) (2) 而根据产品分配净尽定理的欧拉定理,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而且厂商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所有生产要素实际所 取得的报酬正好等于社会所生产的总产品。(4 分)
1. 根 据 人 们 的 实 际 观 察 , 消 费 者 对 两 种 商 品 的 需 求 分 别 为 x1 = 1/( p1 + p2 ) ,
x2 = 1/( p1 + p2 ) 。假定存在两组不同的价格 ( p1, p2 ) 和 (q1, q2 ) :
(1)请分别写出在价格 ( p1, p2 ) 条件下的需求是价格 (q1, q2 ) 条件下的需求的直接显示偏
p1 ×1/( p1 + p2 ) + p2 ×1/( p1 + p2 ) ≥ p1 ×1/(q1 + q2 ) + p2 ×1/(q1 + q2 )
在这种情况下,若消费者总是在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束,则一定有 他对(1/ p1 +p2, 1/ p1 +p2)大于(1/q1+q2,1/q1+q2),即(1/ p1 +p2, 1/ p1 +p2)是(1/q1+q2, 1/q1+q2)的直接显示偏好。 同理:若价格为(q1,q2)时购买的商品束为(1/q1+q2,1/q1+q2)为(1/ p1 +p2, 1/ p1 +p2) 的直接显示偏好,则满足关系式:
3. 答案要点: (1) 两部收费制是与价格歧视有关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价格歧视的一种定价制度,其包 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费,其与消费量无关,另一部分是与消费量有关的使用 费。说它与价格歧视有关,是由于两部收费也是为了获取消费者剩余,并且,若 厂商只面临一类消费者,则厂商实行两部收费,实质上等同于价格歧视。但是, 两部收费在面临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消费者时,就不等同于价格歧视,因为其只 能做到一物一价,或同类服务收取同样的价格。(3 分) (2) 搭配销售是一种商品的购买条件是消费者必须购买指定的第二种商品而这第二种 商品或者是消费者不需要或者是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在其它地方购买。搭配销售使 企业能够有效的向较多使用搭售商品的顾客收取更高的价格,因此企业可以使用 搭配销售来实行价格歧视。(3 分) (3) 二者都属于企业的非统一定价策略,并且都与实行价格歧视以更大可能的将消费 者剩余转换为企业利润的行为有关。(1 分)
3.(1)在假定 c1=c2=0 的条件下,市场的上的两个寡头垄断厂商的遵循的是古诺竞争, 则此时的市场产量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 2/3,完全竞争市场的产量满足,p=MC,则完全竞 争时产量为 120,则在寡头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价格为 p=120-D=120-80=40,两个厂商每个 人的产量为 40,利润为 40*40=1600. (2)而如果厂商 1 是“领导者”,厂商 2 是“追随者”,则最终的垄断解符合斯塔克尔伯 格解的情况,假设厂商 1 和 2 的产量分别为 q1 和 q2,则厂商 1 和厂商 2 的利润函数分别 为
(3)如果 c1 < c2 ,证明厂商 1 采取竞争策略将厂商 2 逐出市场是一种不可置信威胁。(5
分) 六、论述题(30 分)
1. 根据福利经济学定理阐述市场竞争、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15 分) 2. 什么是公共物品,它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请推导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公共
物品的最优化配置所需满足的条件。(15 分)
第 1 页 共 13 页
代尔-弗莱明模型,但在分析大国时需对该模型做出相应修正。试比较该模型用于分析 大国和小国经济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该模型对当前中国宏观政策调控的困境进 行分析。(20 分)
第 2 页 共 13 页
专 业:经济学院所有专业
注意: 请将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答在此试题上无效! 四、简答题(35 分)
二、 计算题 1.(1)消费者在价格为(p1,p2)时购买的商品束为(1/ p1 +p2, 1/ p1 +p2),在价格为(q1,q2)
时购买的商品束为(1/q1+q2,1/q1+q2),如果在价格为(p1,p2)时(1/ p1 +p2, 1/ p1 +p2)是(1/q1+q2, 1/q1+q2)的直接显示偏好,则满足关系式:
−
(50
+
1 6
c1
−
5 12
c2 )
=
50
+
1 6
c1
+
7 12
c2
π1
=
(
p
−
c1 )q1
=
(50
−
5 6
c1
+
7 12
c2
)(20
−
1 3
c1
பைடு நூலகம்
−
1 6
q1 ×1/(q1 + q2 ) + q2 ×1/(q1 + q2 ) ≥ q1 ×1/( p1 + p2 ) + q2 ×1/( p1 + p2 )
(2)所谓显示偏好弱公理是指如果(x1,x2)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 和(y1,y2)是两个不同的商品束,则(y1,y2)就不可能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如果上述两个表达式同时成立,则我们可以证明(x1,x2)和(y1,y2)实际上是相同的 商品束,所观察到的需求函数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消费者在上述两种不同价格下的需求 量不会有所不同,否则必然违背显示偏好弱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