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58页PPT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58页PPT
29
7.福建菜系
• 流派:由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发展起 来,并以福州菜为其代表。
• 特点:以海味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咸 香、色美味鲜。
• 名菜:雪花鸡、金寿福、烧片糟鸡、桔 汁加吉鱼、太极明虾
2019/9/2
302019/9/2ຫໍສະໝຸດ 太 极 明 虾31
8.安徽菜系
• 流派:由皖南、沿江和沿淮地方风味构 成。皖南菜是主要代表。
相关书籍推荐:
《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
《日本料理点菜高手》
おわる
冬 瓜 盅
12
2019/9/2
古 老 肉
13
2.浙江菜系
• 流派: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方
菜构成,最负盛名的是杭州菜
• 特点:鲜嫩软滑,香醇绵糯,清爽
不腻
• 名菜:龙井虾仁、西湖醋鱼、叫花
鸡
2019/9/2
14
龙井虾仁
2019/9/2
15
西湖醋鱼
2019/9/2
16
叫花鸡
2019/9/2
17
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
系”。后来形成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
社会所公认的有:川、粤、苏、闽、浙、
湘、徽、鲁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
2019“/9/2 八大菜系”。
7
•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 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 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 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 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 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菜犹如古拙朴 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若风流儒雅 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 才艺满身的名士。中国“八大菜系”的 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 有千秋。虽民间关于菜系之首的争论颇 多,但多为义气之言,并无从考稽。
• 在江户时代,商人们在大年夜忙里偷闲 吃着荞麦面,这种习惯被传开形成了后 来流传至今的除夕夜吃「年越しそ ば」(过年荞麦面)的习惯,其中包含 着祈求来年幸福,希望能想长长的荞麦 面一样长寿的意思。另外,刚搬进的新 居时给邻居送荞麦面,也是日本人的一 个习惯。
荞麦面
中日饮食简单比较
一、相似方面: 1、中日两国的主食都以大米为主,大米在中日两国饮食文化中均占有相当重要的 地位。 2、对于面食,中国人是最早种植小麦的地方,而各种面食又源于小麦,小麦种植 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对面食也是由衷的热爱,特别是面条,中日两国人都很爱吃, 但由于日本的水质好,有丰富的海鲜,使得面条特别好吃。如果说面条源于中国却 盛于日本,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 二、差异方面。 1、中国人饭菜量大,日本适度。中国人在家吃饭或请客吃饭,只要有客人,不管在 什么地方,都要讲究要有剩余,不能依照主客双方实际饭量准备,家庭也是如此,这 一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与日本饭菜相比,日本则适度。当然这指一般在家 庭用餐或在餐馆被请去吃饭,特别是定食(或份饭),对一般食欲好的人恰好,对饭 量大的人,少一点,对食欲差点的,偏多一点,即使剩一些,也浪费不多,这种适度 的饭菜有利于健康。 2、中国人喜吃热菜,日本人喜欢冷餐。这与两国的风土也有很大关系,中国的不少食 品原材料是晒干保存的,待食用时浸水复原,易失鲜味,需要过油加工,油性食物吃方 有味道,且容易消化。日本与中国比较日本的冻食量远比中国多,因为日本食物中海鲜 多,不经加工或减少加工,可更多保持鲜度,且不损伤维生素。海产品本身含盐分有一 定滋味,而且盐有消毒功效,生吃无妨(生鱼片在日本就很流行)。加之日本的水质好 ,温差变化小,寒冷地区不多,适于食用冻食。 3、中国饭菜偏咸,日本饭菜偏甜。咸味菜肴适合大陆性气候的中国风土。而日本气候温 和,四周环海,降水量大,空气湿润,除酷暑外,不会大量出汗,所以甜食适于日本人的 胃口。 4、中国人重视“吃”,日本人重视“看”。世人经过长期实践和体验,总结出一些“名言”,也 充分证明了中国人重视“吃”,日本人则重视“看”。如:中国认是用舌头吃饭——品其味,日 本人是用眼镜吃饭——观其行。
• 传统的日本料理主食是米饭,然后
再配上其他菜肴——鱼,肉,蔬菜, 酱菜,以及汤。料理的名称则是用这 些菜肴的数目来命名。举例来说,最
日 本
饮 简单的日本餐是“单菜餐” ,一汁一 食 菜),内容是一碟酱菜(通常是醃黄萝卜
),一碗饭,以及一碗汤;例如传统的日
简 本早餐,通常是味噌汤,米饭,和一
碟酱菜。
2019/9/2
8
2019/9/2
9
1、广东菜系
• 流派:有广州、潮州、东江三个 流派,以广州菜为代表。
• 特点:烹调方法突出煎、炸、烩、 炖等,口味特点是爽、淡、脆、 鲜。
• 名菜:三蛇龙虎凤大会、烧乳猪、
2019盐/9/2 焗鸡、冬瓜盅、古老肉
10
烧乳猪
2019/9/2
11
2019/9/2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异
2019/9/2
1
民 以 食 为 天
2019/9/2
2
• 日本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 自古以来, 日本的文化就深受中国 的影响。日本的饮食与中国许多相 同之处,但是又存在很大差异。
2019/9/2
3
烹调方法有很大差异
•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属美昧型菜肴。中国菜 分为多种菜系,并有“烧、炒、爆、煮、炸、蒸”等 二十多种烹制方法。
介
•
次食
生鱼片 (将新鲜鱼贝凭
刀功做成)
清水大蟹
红豆粥
寿 司
在江户时代的延宝年间(1673年至1680年),京都的医生 松本善甫把各种海鲜用醋泡上一夜,然后和米饭握在一起吃,
可以说是当时对食物保鲜的一种新的尝试。
在那之后经过了一百五十年,往在江户城的一位名叫华屋与兵卫的人于 文政六年(1823年)简化了寿司的做法和吃法,把米饭和用醋泡过的海 鲜,和新鲜的海鲜握在一起,把它命名为“于兵卫寿司”,公开出售,
2019/9/2
6
菜系的形成
• 清代的时候,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
广式。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
当大的发展,民国时分为华北、华东、华
南和西南四种流派。后来华北流派分出鲁
菜,江浙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华
南流派分为粤菜、闽菜,西南流派分为川
菜和湘菜。川、鲁、苏、粤四大菜系形成
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
2019/9/2
4
中国的菜系
• 菜系的划分 • 菜系的形成 • 八大菜系
2019/9/2
5
菜系的两种划分
• 按省按划分:
• 四大菜系:四川菜、山东菜、江浙菜 、广东菜 八大菜系:川、鲁、苏、粤 、闽、浙、湘、徽。
• 按文化流派划分
• 东北菜、北京菜、冀鲁菜、胶辽菜、 山西菜、中原菜、西北菜、上江菜、江淮 菜、江浙菜、江西菜、湖南菜、福建菜、 客家菜、广东菜
原味章鱼烧
酱汁章鱼烧
(在章鱼烧表面涂上酱料,近年来成为主流。)
天妇罗
• 天妇罗是日式料理中的油炸食品,用 面粉、鸡蛋与水和成浆,将新鲜的鱼 虾和时令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 黄色,吃时蘸酱油和萝卜泥调成的汁, 鲜嫩美味,香而不腻。
蔬 菜 天 妇 罗
海鲜天妇罗
什锦天妇罗
天妇罗盖浇饭
荞麦面
2019/9/2
24
红 煨 鱼 翅
2019/9/2
25
冰糖湘莲
2019/9/2
26
6.四川菜系
• 流派:有成都、重庆两个流派。 • 特点: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著称。 • 名菜:宫爆鸡丁、一品熊掌、鱼香肉丝、
干烧鱼翅
2019/9/2
27
宫 爆 鸡 丁
2019/9/2
28
一品熊掌
2019/9/2
研究感悟
• 在历史的洗礼下,中日两国的文化随着时代的步 伐进行着不断的变迁。一千多年前,中国人昂着 头,顶着灿烂的文化,站在世界的顶点,日本臣 服于中国伟大文化资产之下,但日本人并没有低 头,而是大规模的吸收中国文化,并不断改进壮 大,一千年过后,日本变成了经济大国。因中日 两国历史发展不同,其文化必然会产生许多异同 点。最后还有一句话:文化是不分国界的,没有 站在顶点的文化,只有不断革新的文化。
• 特点: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 炖,讲究火工。
• 名菜: 葫芦鸭子、符离集烧鸡
2019/9/2
32
葫芦鸭子
2019/9/2
33
符 离 集 烧 鸡
2019/9/2
34
日本の飲食
渊源
在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 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 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都是非 常大的。例如,日本栽培的农作物大豆、 赤豆、稻米、小米、玉米等,日本人饮食 中常用的酱、酒、醋、盐、豆豉、酸饭团 等主要经由中国传入日本。可以说,日本 列岛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文化的 影响。 但同时他们又因自己的文化和风俗 而具有自己的特色。
• 日本料理注重“新、奇、鲜”,为营养型菜肴。把生 食或食物放入水中煮食为多,所以日本料理被称为 “煮文化”。除此之外,日本料理的烹制方法还有烧、 烤.炸等有限的几种。
• 制做中国菜时,特别讲究火候。其做工之精细,种类 之繁多,令日本人目不暇接,因此,有些专业用语译 成日语时,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词汇,只能做相应的 解释。 而有的中国菜肴为了翻译起来简练,干脆采用 音译
• 特点:烹调技艺以炖、焖、煨著称;重 视调汤,保持原汁。
• 名菜: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 水晶肴蹄、鸭包鱼
2019/9/2
21
清炖蟹粉
2019/9/2
22
水晶肴蹄
2019/9/2
23
5.湖南菜系
• 流派:湖南一带 • 特点:注重香辣、麻辣、酸、辣、
焦麻、香鲜,尤为酸辣居多。 • 名菜:红煨鱼翅、冰糖湘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