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电缆线路的安装、运行及维护正式版

电力电缆线路的安装、运行及维护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电力电缆线路的安装、运行及维护正式版电力电缆线路的安装、运行及维护正式版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电力电缆同架空线路一样,也是输送和分配电能的。

在城镇居民密集的地方,在高层建筑内及工厂厂区内部,或在其他有腐蚀性气体和易燃、易爆的场所,考虑到安全和市容美观的问题以及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宜架设甚至有些场所规定不准架设架空线路时,就需要使用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与架空线路相比有以下优点:(1)运行可靠,不受外界影响,不会像架空线路那样,因风害、雷击、鸟害等造成断线、短路与接地等故障,机械碰撞的机会也较小。

(2)不占地面和空间,电力电缆一般都敷设在地下,不受路面、建筑物的影响,适合城市与工厂使用。

(3)供电安全,地下敷设,不会对人身造成各种危害。

(4)运行维护工作量小,节省线路维护费用。

(5)不使用电杆,节约木材、钢材、水泥,同时使市容美观整齐,交通方便。

(6)电力电缆的充电功率为电容性功率,有助于提高线路功率因数。

电力电缆虽然有以上优点,但它成本高,投资费用较大;敷设后不易变动,运行也不够灵活;发生故障后,测寻和修复都比较困难;电缆头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要求也较高,所以目前只适用于特定的场所。

1 电力电缆的安装敷设1.1 电力电缆线路路径的选择一条电力电缆线路在正常条件下运行,其寿命为40年~50年,且投资又大。

因而电力电缆线路路径的选择就极为重要。

其路径的选择不仅与敷设时投资的大小、施工的方便与否有关,而且与今后几十年电力电缆能否安全、经济运行关系极大,决不可掉以轻心。

电力电缆线路路径的选择,主要从安全、经济和便于施工三个方面考虑。

1.1.1 安全运行(1)必须考虑电力电缆在投入运行后不致遭到各种损坏,如机械外力、振动、摩擦、化学腐蚀、杂散电流和热影响等。

(2)电力电缆路径的选择应与未来的规划相结合,避免与规划发生冲突,运行后再迁移,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和负载的增长。

(3)在选择电力电缆线路路径时,应尽可能让电力电缆水平敷设,以减少电力电缆的高度差。

(4)选择电力电缆线路路径时,还应考虑便于今后的运行维护和检修。

1.1.2 经济(1)尽可能选择最短距离,节约投资,减少线路损耗和发生事故的几率。

(2)还应结合未来规划及发展情况考虑路径,以减少总投资。

1.1.3 便于施工(1)应尽量减少穿越各种管道、铁路、公路等设施和拐弯、迂回,以便于敷设。

(2)应考虑便于电缆的运输。

(3)当电力电缆线路采用隧道或排管敷设方式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应选择土质较好,地下水位低的路径,以免土质松软增加施工的困难或在运行中地基下沉损坏管道。

2)应选择已定型的道路,与市政规划一致,以免日后迁移造成浪费。

3)应选择在车行道的一侧或慢车道上,有较宽的人行道或绿化带时,力争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这样可降低管道所承受的载荷和少穿越马路。

4)应选择比较直的路径,避免建设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以利于少占道路的断面和便于电缆的敷设。

5)应避免与其他管线的主干线在同一马路上,以减少交叉或相互干扰。

6)应结合电力系统的长远规划以及有利于架空线路的逐步转入地下,应按该地区的最终容量考虑,一次投资、一次建成,不宜日后再进行扩建。

1.2 电力电缆线路的敷设方式及其要求1.2.1 电力电缆线路的敷设方式(1)直接埋设在地下,这是最通行和最经济的敷设方法。

(2)敷设在电缆沟内,用于多条电缆的敷设。

电缆沟虽然当时投资比直埋较大,但其便于进行温度监视和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改善其散热条件。

另外,电缆沟还具有便于电缆检修、新设、更换以及有利于防止外力损伤和故障测寻、修复等优点。

(3)安装在电缆隧道内,当在发电厂或变电站出线电缆很多或并列敷设条数较多(如20~40条以上时)的地区敷设电缆时,应考虑建造电缆隧道。

建造电缆隧道虽然建设时投资大、工期长、建筑材料耗费多,而且带来通风、防火、防漏水等大量问题,但是它具有以下优点:1)大量地减少了电缆线路所占道路断面(走廊)。

2)减少对电缆的外力破坏和机械损伤。

3)消除因土壤中有害物质引起的保护层化学腐蚀。

4)检修或更换电缆迅速方便。

5)随时可以增放新电缆,而且不必掘开路面。

(4)敷设在电缆排管内,当较多电缆通过市区街道时,直埋对电缆压力大,又不适宜建造电缆沟和隧道,可建造电缆排管,造价低于隧道,但又具有许多隧道的优点,还不必考虑防火问题。

(5)敷设在电缆托架上,是厂区内电缆安装的新形式,厂区内(尤其是发电厂或化工厂内)管线很多,建筑电缆沟已很困难,又常常因为热管道的跑汽、跑水而损伤电缆,因而在厂区内采取电缆托架架空安装来代替电缆沟。

(6)架空安装,由于近年塑料电缆的发展,电缆的重量减轻,把电缆吊挂在吊线上(或固定在杆塔上)的方式逐渐得到应用。

架空电缆和埋在地下的电缆相比,易受外界的影响,不够美观,但建设费用较低。

1.2.2 电力电缆线路敷设的安全技术要求(1)电缆直接敷设在地下的安全技术要求1)电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通过农田时埋设深度不小于1.2m。

电缆周围应铺以100mm的细土,在电缆上方100mm 处盖上水泥保护板,其宽度应超出电缆直径两侧各50mm。

2)电缆敷设在建筑物附近时,电缆外皮与建筑物基础的距离不应小于0.6m(原则是考虑电缆施工时不受建筑物的阻碍,也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

3)多条电缆同沟敷设或相互交叉时,电缆外皮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①电力电缆相互间或与控制电缆间的最小净距10kV及以下为0.1m,10kV以上为0.25m;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包括通信电缆)相互间为0.5m,如用电缆隔板隔开时,可降为0.1m,穿入管中不作规定。

②电缆相互交叉时的最小净距为0.5m。

电缆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如用隔板隔开时,上述距离可降为0.25m,穿入管内时不作规定。

③电缆平行或交叉时要保持一定距离是考虑以下几个原因:检修电缆时,若邻近电缆距离太近容易造成机械外伤。

为了防止电缆在运行时发生故障而将临近电缆烧坏,因此电缆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电缆间距离太近不容易散热,因而影响电缆的载流量;若电缆相互靠近或交叉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相互接触时,则容易产生“交流电蚀”。

4)电缆与地下管道接近和交叉时,电缆与管道间的净距不应小于以下规定:①电缆与热力管道接近时的最小净距为2m,如用隔板隔开时为1m。

②电缆与可燃气体和易燃液体管道接近时的最小净距为1m。

③电缆与其他管道接近时的最小净距为0.5m。

④电缆与各种管道交叉时的最小净距为0.5m。

⑤禁止将电缆平行敷设在管道的上方或下方。

5)电缆与城市街道、公路或铁路交叉时应敷设于管中。

管的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且不得小于100mm;管顶距路轨底或公路路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m;距排水沟不应小于0.5m;距城市街道路面的深度不应小于0.7m;管长除跨越公路或轨道宽度外,一般应在两端各伸出2m;在城市街道、管长应伸出车道路面。

(6)电缆与铁道平行敷设时,电缆与铁轨的最小净距为3m。

这是为了减少火车通过时引起的振动对电缆铅包产生的损害;另一方面也考虑了便于维修。

当电缆与电气化铁道平行敷设时,为了防止自轨道漏至地下的杂散电流引起电缆保护层发生电化学腐蚀,电缆与轨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0m。

7)直埋电缆引进隧道、人井及建筑物时,应穿在管中,并在管口加以堵塞,以防渗水。

管口的堵塞方法:可以在管内填以油麻,然后在管口内浇注沥青,或用水泥、白灰等将管口堵严。

8)电缆从地下或电缆沟引出地面时,为了防止机械损伤,地面以上2m一段应用金属管或罩加以保护,其根部应伸入地面下0.1m。

9)地下并列敷设的电缆,其中间接头盒位置应相互错开,其净距不应小于0.5m,以便于接头施工,也有利于缩小电缆线路的走廊。

中间接头盒外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

10)敷设在郊区及空旷地带的电缆线路,由于无建筑物等固定标志,给电缆图样的绘制和日后的运行维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因此需要在线路转弯处、接头处和直线部分每隔50m~100m处埋设电缆标桩一个,标明电缆具体位置,并在电缆平面图上标明标桩位置和编号,以便运行维护。

11)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一般应用铠装电缆,以防止在敷设时或运行中遭受机械损伤。

(2)电缆敷设在沟内和隧道内的安全技术要求。

1)电缆沟一般由砖砌而成,少数由混凝土浇铸而成。

沟的大小视沟内电缆的多少而定,沟内各部位允许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内的最小允许距离(mm)表电缆沟要保持干燥,不应潮湿,更不应成为“水沟”。

应当防止雨水或地下水流入电缆沟内,并应在沟内设置适当数量的蓄水坑(一般每隔50m左右设蓄水坑一个),及时将水排出。

2)电缆隧道一般由钢筋混凝土筑成,也可用砖砌成。

隧道一般高度为1.9m ~ 2.0m,宽度为1.8m~2.0m,以便在内部安装电缆支架和工作人员通行。

电缆隧道应有两个以上的人孔,长距离隧道一般每隔100m~200m应装设一个。

不仅是为了便于进行维护、检修,还考虑到隧道内电缆发生故障或火灾时,工作人员能迅速、顺利地进入或撤出隧道。

为了便于巡视检查和检修,隧道内应有良好的电气照明,且应能在两端或出入口进行控制,以便节约用电和避免走回头路。

3)电缆固定于电缆沟和隧道的墙上,水平装置时,当电缆外径等于或大于50mm 时,应每隔1m加一支撑;外径小于500mm 的电缆和控制电缆,应每隔0.6n加一支撑;排成正三角形的单芯电缆,每隔1m应用绑带扎牢。

4)电缆沟和隧道中的电缆,因通过电流而产生的热量,只有极少部分热量(约10%)是靠墙壁散发出去的,主要还是靠空气流动将热量带走。

因此每隔一定距离要留有进气和排气口,使进气口较低,排气口较高,产生压力差驱使空气流通。

5)电缆隧道和沟的全长应装设有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应和所有电缆支架相连,两头和接地极连通。

6)从防火的角度考虑,敷设在电缆沟和隧道内的电缆,应采用裸护套、裸铠装或阻燃性材料的外护层的电缆。

(3)电缆敷设在排管内的安全技术要求,排管的结构是将预先制好的管子按需要的孔数排成一定的形式,再用水泥浇铸成一个整体,管子的数目一般为6根~20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