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线索
儿童语言发展的定义:儿童语言发展又称为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
严格来说,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一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
言语的发展以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三者功能的成熟为基础,是在活动过程中、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成人的影响、通过不断模仿和练习逐渐发展起来的。
儿童不是被动地模仿成人言语,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儿童言语的发生是理解先于表达,言语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通常将词的出现为界将整个过程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两大阶段。
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大体可分为语言前阶段和语言表达阶段。
(1)语言准备期(语言前阶段):出生~1岁,包括发音和学语。
新生儿一生下来就会因为饥饿、渴、疼痛等而引起哭叫,不同原因的哭声在响度、时间、音调上逐渐有所差别。
两个月左右,发出“啊”、“咿”,或类似于a、o、u、e等元音,随后出现辅音 p、m、b,在6~8个月最明显。
约5个月开始进入牙牙学语阶段,发出ma—ma、ba—ba类似于“妈”、“爸”的单音节语音,或者两个重复的音节“妈妈”、“爸爸”,但这是无意识的,并非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
第9个月起牙牙学语达到高峰,能连续发出不同的音节。
婴儿8、9个月时开始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并对成人的一些要求做出反应。
1岁左右能听懂10-20个词。
(2)语言发展期(语言表达阶段):儿童1岁左右开始有意识地叫妈妈、爸爸,并逐渐说出一些能被理解的词,这意味着进入了言语发展期。
婴儿刚学会说话时,常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比该词意更为丰富的意思,如:“饭饭”可能是指“这是饭”也可能是指“我要吃饭”等。
2岁儿童的言语大部分是简单句,或常用两、三个词组合一起的话句,结构简略、断续,如“妈妈鞋”等。
3岁时已基本都是完整句,逐渐学会用代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但常发音不准,说话70%-80%可被听懂。
4-5岁时说话可被完全听懂,常在玩儿的时候自言自语。
6岁时说话流利。
小儿说话有早晚,或属于正常范围或属于异常情况,与先天的脑和言语器官的发展进程有关,也与家庭语言环境密不可分。
而且性别也与言语的获得有关,女孩倾向比男孩早开口。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神经系统和发音器官的成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它既受年龄因素制约,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3到4岁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发出的有些语音不够准确和清晰。
他们虽然掌握了一些常用词,但对词意的理解较肤浅和具体。
他们已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能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思,但语言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4到5岁的幼儿基本上能够听清和发清楚全部语音,已能听懂日常一般句子和一段话的意思,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在迅速增加,在使用简单句子的基础上,语言逐渐连贯起来。
5到6岁的幼儿在成人正确的教育与引导下,能够发清楚全部语音,并能听懂一些较复杂的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能够掌握表示类概念的词汇以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语言的连贯性有所加强。
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语言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