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切削原理(基本理论)

金属切削原理(基本理论)


金属切削的基本物理现象包括:切削变形、切 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本章将 针对这些现象进行阐述。 § 3-1 切削变形 切削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都是以切屑形成过程 为基础的。 了解切屑形成过程,对理解切削规律及其本质是非 常重要的,现以塑性金属材料为例,说明切屑的形成及 切削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一) 切屑的形成过程 我们将切屑形成过程近似地比拟为推挤一叠卡片的 形象化模型。
剪切角随着切削条件不同而变化,根据纯剪切 理论:剪应力和主应力方向约呈45°,且主应力fa 与作用合力Fr一致,则可确定剪切角φ为: φ=45°-(β-γo) 其中β为摩擦角 。
五) 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及其对切屑变形的影响 1 前刀面上的摩擦
塑性金属在切削过程态。故切屑与前刀面之间不是一般的外摩擦,而是切屑和 前刀面粘结层与其上层金属之间的内摩擦。 这种内摩擦实际上就是金属 内部的滑移剪切,它不同于外摩 擦(外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系数以 及正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内摩擦与材料的流动应力特性以 及粘结面积大小有关。
六)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定义: 在切削速度不高而又能形成连续性切屑的情况下, 加工钢料等塑性材料时,常在前刀面切削刃口处粘着一 块楔形的金属块,它的硬度较高(通常是工件材料的2~ 3倍),在处于稳定状态时,能够代替刀刃进行切削。这 块冷焊在前刀面上的金属称为积屑瘤。
形成机理: 切削加工时,切屑与前刀面发生强烈摩擦而形成 新鲜表面接触。当接触面具有适当的温度和较高的压 力时就会产生粘结(冷焊)。于是,切屑底层金属与前 刀面冷焊而滞留在前刀面上。连续流动的切屑从粘在 刀面的底层上流过时,在温度、压力适当的情况下, 也会被阻滞在底层上。使粘结层逐层在前一层上积聚, 最后长成积屑瘤。
切削长度与切屑宽度之比或者切屑厚度与切削厚度 之比称为厚度变形系ξ 即:
ach lc lξ a lch ac
变形系数ξ是大于1的数,可以用剪切角Φ表示
ach OM sin(90 0 ) cos( ) ac OM sin sin
上式也可写成
从OA线(称始剪切线) 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到OM 线(称终剪切线)晶粒的剪 切滑移基本完成。这一区 域(I)称为第一变形区。
2
第二变形区
切屑沿前刀面排出时进一步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和 摩擦,使靠近前刀面处的金属纤维化,纤维化方向基 本上和前刀面平行。这一区域称为第二变形区(Ⅱ)。
3 第三变形区
已加工表面受到刀刃钝圆部分和后 刀面的挤压与摩擦,产生变形与回弹, 造成纤维化与加工硬化。这部分称为第 三变形区(Ⅲ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
第三章
金属切削基本理论
概述: 金属切削过程就是用刀具从工件表面上切去多余 的金属,形成已加工表面的过程,也是工件的切削层 在刀具前面挤压下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切屑而被切下 来的过程。
伴随着切削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形成了许多物理 现象,金属切削理论总结了关于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 本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这些物理现象及其变 化规律对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指 导生产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削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见图 当V<30m/min时,切削速度提高,摩擦系数变大。
这是因为在低速区切削温 度较低,前刀面与切屑底层不 易粘接,粘结的严密程度随速 度(温度)增高而发展,从而使 μ上升。
当v超过30m/min后,温度 进一步升高,材料塑性增加, 而使切屑底层材料的τs下降, 故μ随之逐渐下降。
许多梯形叠加起来就迫使切屑 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弯曲。因此也 可以说,金属切削过程是切削层受 到刀具前面的挤压后,产生以剪切 滑移为主的塑性变形,而形成为切 屑的过程。
二) 三个变形区 根据切削实验时制作的金属切削层变形图片,可绘 制出如图所示的金属切削层的滑移线和流线示意图。流 线表示被切削金属的某一点在切削过程中流动的轨迹。 由图可见,切削过程中切削层金属的变形可大致划 分为三个变形区。 l 第一变形区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刀刃附近,切削层金属在此处 与工件母体分离,一部分变成切屑,很小一部分留在已削层内产生的塑性变形区——剪切滑移变形; 第Ⅱ变形区 与前刀面接触的切屑底层内产生的变形区——挤压变形; 第Ⅲ变形区 近切削刃处已加工表层内产生的变形区——已加工表面变形。
1) 硬化程度愈高,硬化层深度也愈深; 2) 加工硬化给下一道工序造成困难,刀具易被磨损; 3) 硬化层表面常会出现细微裂纹,增大表面粗糙度和降 低材料的疲劳强度,金属材料经硬化后提高了屈服强度。 影响因素:
刀-屑接触部分可分为两个区域,在粘结部分为内 摩擦,滑动部分为外摩擦。图中也表示出了整个刀-屑 接触区上正应力σr的分布,金属的内摩擦力要比外摩 擦力大得多,因此,应着重考虑内摩擦。
2.影响前刀面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 工件材料、切削厚度、刀具前角和切削速度是 影响前刀面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 实验表明在相同切削条件下,加工几种不同工件材料, 如铜、20钢、40Cr钢、1Crl8Ni9Ti等,随着工件材料的强 度和硬度的依次增大,摩擦系数μ略有减小; 这是由于在切削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材料的硬度、强 度大时,切削温度增高,故摩擦系数下降。 切削厚度ac增加时, μ也略为下降;如20钢的ac从0. lmm增大到0. 18mm, μ从0 .74降至0 .72。因为ac增加 后正应力也随之增大。 在一般切削速度范围内,前角γ。愈大,则μ值愈大。 因为随着γ。增大,正应力减小,故μ增加。
③刀具前角的影响:采用小前角比用大前角时容易产生 积屑瘤。
前角小切屑变形剧烈,前面的摩擦力也较大,同 时温度也较高,因此容易产生积屑瘤;
反之前角较大时,切屑对刀具前刀面的正压力减小, 切削力和切屑变形也随之减小,不容易产生积屑瘤,当前 角大到40°~50°时一般不会产生积屑瘤。 ④刀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减小刀具前刀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可减小积屑瘤的产生。 ⑤切削液的影响。 切削液中含有活性物质,能迅速渗入加工表面和刀具之 间,减小切屑与刀具前刀面的摩擦,并能降低切削温度,所 以不易产生积屑瘤。
cos 0 tg sin 0
ach cos( ) ac sin
上式表明: 变形的大小与剪切角φ和前角有关。一般前角γo增 大,剪切角φ增大,ξ减小。 前角γo一定时,若剪切角φ增大,那么切削变形就
小。 用剪切角φ来衡量变形的大小,测量比较麻烦;而变 形系数ξ可直观反映切屑的变形程度,并且容易测量。
三) 第一变形区内金属的剪切变形 追踪切削层上任一点P,可以观察切屑的变形和 形成过程。 当切削层中金属某点P向切削刃逼近,到达点1时,此 时其剪切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τs,故点1在向前移动 的同时,也沿OA滑移,其 合成运动使点l流动到点2。 2- 2 ´为滑移量,当P点依 次到达3、4点后,其流动 方向与前刀面平行,不再 沿OM线滑移。OA称为始 剪切滑移线,OM称为终剪 切滑移线。
精加工时:一定要设法避免积屑瘤的产生;
粗加工时: 1) 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时,一般也不希望产生积屑瘤; 2) 采用高速钢刀具时,积屑瘤粘附在刀具前面上,在 相对稳定时,可代替刀刃切削,有减小刀具磨损,提 高耐用度的作用。 在精加工时应避免或减小积屑瘤,其措施有: 1) 控制切削速度,尽量采用很低或很高的速度,避开中 速区(尤其是10—20m/min) ; 2) 增大刀具前角,以减小刀屑接触区压力; 3) 减小进给量; 4) 减小刀面的表面粗糙度; 5) 使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以减小摩擦; 6) 提高工件材料硬度,减少加工硬化倾向。
令μ 为前刀面上的平均摩擦系数,则
s Af ! s Fn Af 1
Ff
式中: Af1——内摩擦部分的接触面积;
σav ——内摩擦部分的平均正应力; τs ——工件材料剪切屈服强度。 由于μ随切削温度升高略有下降,随材料硬度、 切削厚度及刀具前角而变化,其变化范围较大,因 此, μ是一个变数。
影响积屑瘤产生的因素: ①工件材料的影响:塑性高的材料,由于切削时塑性 变形较大,加工硬化趋势较强,积屑瘤容易形成;而 脆性材料一般没有塑性变形,并且切屑不在前刀面流 过,因此无积屑瘤产生。 ②切削速度主要通过切削温度影响积屑瘤。 低速(Vc<3~5m/min)时,切削温度较低(低于 300℃),切屑流动速度较慢,摩擦力未超过切屑分子的结 合力,不会产生积屑瘤。 高速(Vc>60~70m/min)时,温度很高(500℃~600℃ 以上) ,切屑底层金属变软。摩擦系数明显降低,积屑瘤 也不会产生。 中等速度(5—35m/min)时,切削温度约为300°左右, 摩擦系数最大,最容易产生积屑瘤。 约20m/min 时最大。




切屑形成过程模拟
金属被切削层好比一迭卡片1´、2 ´ 、3 ´ 、4 ´…等,当刀具切入时这迭卡片被摞到1、2、3、4…. 的位臵。卡片之间发生滑移,这滑移的方向就是剪 切面。 当然卡片和前刀面接触 这一端应该是平整的,外侧 是锯齿的、或呈不明显的毛 茸状。
当刀具作用于切屑层,切削刃 由a相对运动至O时,整个切削单元 OMma就沿着OM面发生剪切滑移;或 者OM面不动,平行四边形OMma受到 剪切应力的作用,变成了平行四边 形OMm1a1 。 实际上切屑单元在刀具前面作 用下还受到挤压,因而底边膨胀为 Oa2,形成近似梯形的切屑单元 OMm2a2 。
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1. 影响刀具耐用度: 积屑瘤包围着切削刃,同时覆盖着一部分前刀面。积 屑瘤相对稳定时,可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切削刃和前刀 面都得到积屑瘤的保护,减少了刀具的磨损,提高刀具耐 用度;但在不稳定时,积屑瘤的破裂有可能导致硬质合金 刀具的剥落磨损。 2. 增大实际前角: 有积屑瘤的车刀,实际前 角可增大至30°~50°之间, 因而减少了切屑的变形,降低 了切削力。
四) 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 1、剪切角φ 实验证明剪切角φ的大小和切削力的大小有直接 联系。对于同一工件材料,用同样的刀具,切削同样 大小的切削层,如φ角较大,剪切面积变小,即变形 程度较小,切削比较省力。所以φ角本身就表示变形 的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