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六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六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1.解释下列名词
(1)生物氧化(2)氧化磷酸化(3)底物水平磷酸化(4)P/O (5)解偶联剂(6)线粒体穿梭系统(7)解偶联作用(8)呼吸链(9)能荷(10)电子传递链磷酸化(11)高能化合物
2.填空题
(1) 生物氧化是__________在细胞中__________,同时产生__________的过程。

(2) 高能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__________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被称能量代谢的__________。

(3)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
________。

(4) 呼吸链的复合物Ⅳ又称__________复合物,它把电子传递给O2,故又称它为__________。

(5) 由NADH→O2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 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中,鱼藤酮专一地抑制_________的电子传递;抗霉素A专一地抑制_________的电子传递;CN-、N3-和CO则专一地阻断由_________到_________的电子传递。

(7) 氧化磷酸化ATP合成酶在水解ATP时,每水解一分子ATP产生_____个质子从
线粒体基质移位到细胞浆。

(8) 2,4-二硝基酚(DNP)能够阻碍________的生成,而________照样进行。

DNP在这里被称为________。

(9) 线粒体的氧化___________与磷酸化___________的偶联是通过___________来实现的。

3.选择题(1~n个答案):
(1) 1分子丙酮酸完全氧化分解产生多少CO2和ATP
a、3CO2,15ATP
b、2CO2,12ATP
c、3CO2,16ATP
d、3CO2,12ATP
(2) 下述哪些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a、磷酸甘油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琥珀酸硫激酶
(3) 一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生成多少分子ATP
a、35
b、38
c、30
d、24
(4) 下列哪种化合物不是高能化合物
a、6-磷酸葡萄糖
b、ATP
c、琥珀酰辅酶A
d、PEP
(5) 下列哪一过程不在线粒体中进行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氧化
c、电子传递
d、糖酵解
e、氧化磷酸化
(6) 下列哪种物质导致氧化磷酸化解偶联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2,4-二硝基酚
d、寡霉素
(7) 下述哪种物质专一地抑制F0因子?
A、鱼藤酮b、抗霉素A c、寡霉素d、苍术苷
(8) 氰化物中毒时呼吸链中受抑制的部位在
a、NADH→FMN
b、FMN→CoQ
c、CoQ→Cytaa3
d、Cytaa3→1/2O2
e、以上都不是
(9) 抗霉素A对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抑制的作用点在
a、NADH脱氢酶附近
b、细胞色素b附近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偶联ATP的生成
(10) 鱼藤酮是呼吸链专一的抑制剂,它作用于
a、NADH→辅酶Q还原酶
b、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
c、还原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
d、细胞色素氧化酶
(11) 氰化钾抑制的是
a、细胞色素C
b、细胞色素氧化酶
c、超氧化物歧化酶
d、ATP酶
(12) 在呼吸链中,将复合物Ⅰ和复合物Ⅱ与细胞色素系统连接起来的物质是什么
a、FMN
b、Fe-S蛋白
c、CoQ
d、Cytb
(13) 在正常呼吸的线粒体中,还原程度最高的细胞色素是
a、细胞色素a
b、细胞色素C
c、细胞色素b
d、细胞色素a
e、细胞色素aa3
(14) 以下分子中位于线粒体膜的内侧的是
a、F0
b、细胞色素C
c、辅酶Q
d、F1
(15) 下列哪些酶系定位于线粒体内膜?
A、F1-F0H+-ATPase b、CF l-CF0H+-ATPase
C、呼吸链d、TCA循环酶系
(16) 以下哪一个是正确的
a、线粒体内膜对H+离子没有通透性
b、线粒体内膜能通透H+离子由内向外
c、线粒体内膜能通透H+离子由外向内
d、线粒体内膜能自由通透H+离子
(17) 生物体的呼吸链中若缺乏辅酶Q,可代替辅酶Q作为中间体的是
a、磷脂
b、维生素A类似物
c、胆固醇
d、维生素K类似物
(18) 完整的线粒体当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传递电子的速度才能达到最高值
a、ADP高ATP低
b、ADP低Pi高
c、A TP低Pi高
d、ADP高Pi高
(19) 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链的组成部分
a、NADH
b、NADPH
c、FADH2
d、FMNH2
e、Cytaa3
4.问答题:
(1)什么是生物氧化?生物氧化中的CO2、H2O和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2)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异同点。

(3)给实验动物注射一定量的2,4-二硝基酚,立即造成体温上升,为什么?
(4)呼吸链有哪些组分?它们各有什么生化作用?在线粒体内膜上的排列有何规律?
(5)由于线粒体内膜的选择透性,在线粒体内形成的A TP是如何到达细胞质中,供生命活动需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