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归纳与整理(共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展示交流、典例剖析、归纳梳理,进一步熟悉金属单质的性质并能加以运用。
2.通过讨论交流、典例剖析、归纳梳理,进一步熟悉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通过讨论交流、典例剖析、归纳梳理,了解金属材料的广泛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步学习】情景导入:本章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同时探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一、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其应用1.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构建重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网络图。
【温馨提示】2.问题探究:(1)活泼金属与水、酸、盐溶液反应的本质与顺序是什么?【温馨提示】活泼金属与水、酸、盐溶液反应的本质均是与H+的反应,反应顺序是:有酸酸在前,无酸水为先。
(2)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温馨提示】钠与乙醇反应,钠块先沉在液面下(原因:乙醇的密度比金属钠的密度小),后上下浮动(原因:金属钠表面产生的气泡浮力增大)、能看到表面冒出气泡(原因:乙醇与计算钠反应产生氢气),并不能熔化成小球(原因:反应速率慢,放热少)。
(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反应机理是怎样的?请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温馨提示】铝先与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和Al(OH)3,Al(OH)3可溶于NaOH生成NaAlO2和H2O,反应中Al为还原剂,水为氧化剂。
【对应训练】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镁铝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强,不与稀硫酸反应B.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的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C.钠可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与热水才能反应,说明钠比镁活泼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也显+3价【答案】 C【解析】合金中各成分金属仍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A错误;Na是活泼金属,Na与MgCl2溶液反应时,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不能置换出Mg,B错误;Fe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Fe的化合价取决于非金属的氧化性强弱,并不一定是+3价,如Fe与S反应生成的FeS中Fe显+2价,D错误。
2.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A.Mg2+B.Cu2+C.Al3+D.AlO-2【答案】 D【解析】Mg、Al、Cu三种金属与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滤液中有Mg2+和Al3+,加入过量NaOH 溶液时,滤液中的Mg2+转化为Mg(OH)2沉淀,Al3+转化为AlO-2留在滤液中。
活动二、钠的重要金属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1.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构建钠的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知识网络。
【温馨提示】2.问题探究:(1)钠的氧化物生成、组成及性质有何特点?【温馨提示】①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温度有关,加热或点燃产物是过氧化钠,反之是氧化钠。
②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③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1价,因此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氧化剂、供氧剂、漂白剂,且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④不管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金属钠失电子均变为+1价的阳离子,因而等量的钠完全反应失去的电子数相同。
(2)Na 2O 2与H 2O (g )、CO 2的反应电子转移、气体体积变化、固体质量变化有何规律?【温馨提示】①电子转移关系:当Na 2O 2与CO 2、H 2O 反应时,物质的量的关系为2Na 2O 2~O 2~2e -,n (e -)=n (Na 2O 2)=2n (O 2).②气体体积变化关系:少量是原来气体体积的12,等于生成氧气的量,即ΔV =V (O 2)=12V (混合).③固体质量变化关系:CO 2、水蒸气分别与足量Na 2O 2反应时,固体相当于吸收了CO 2中的“CO ”、水蒸气中的“H 2”,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Δm (CO 2)=28 g ·mol -1×n (CO 2),Δm (H 2O)=2 g ·mol -1×n (H 2O).(3)鉴别Na 2CO 3,NaHCO 3有哪些方法?【温馨提示】①利用热稳定性不同(Na 2CO 3稳定,NaHCO 3受热容易分解);②相同条件下利用反应速率或现象不同(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③利用溶液的碱性不同(相同条件Na 2CO 3碱性比NaHCO 3强)。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相互混在一起的除杂方法有哪些?【温馨提示】①Na 2CO 3固体(NaHCO 3):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②Na 2CO 3溶液(NaHCO3):加适量的NaOH 溶液。
③NaHCO 3溶液(Na2CO3):通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5)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可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温馨提示】溶液中将析出白色晶体(沉淀)。
原因是:发生Na 2CO 3+CO 2+H 2O===2NaHCO 3↓,①同温下,NaHCO 3的溶解度比Na 2CO 3小,②生成的NaHCO 3的质量比消耗的Na 2CO 3的大(即106 g Na 2CO 3生成168 g NaHCO 3),即溶质增加,③反应消耗了水,即溶剂减少,因此出现沉淀,主要原因是①。
(6)做焰色反应实验时,为什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而不用稀硫酸?【温馨提示】铂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物质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这是因为金属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挥发,若用稀H 2SO 4洗涤铂丝,则由于硫酸盐的熔、沸点较高而难以挥发,会造成对后面实验的干扰。
【对应训练】1.往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 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 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A .甲<乙<丙<丁B .丁<甲<乙=丙C .甲=丁<乙=丙D .丁<甲<乙<丙【答案】 B 【解析】 (1)甲、丁相比:甲:Na →NaOH 消耗H 2O ,溶剂减少 丁:NaOH 无反应 溶剂不变 故NaOH 的质量分数:甲>丁。
(2)乙、丙相比:⎭⎪⎬⎪⎫乙:2Na 2O ――→H 2O4NaOH丙:2Na 2O 2――→H 2O4NaOH +O 2生成NaOH 相等消耗H 2O 相等,溶剂相等故乙、丙溶液完全等同。
(3)乙、丙与甲相比:甲:Na 乙:Na 2O 丙:Na 2O 2当它们物质的量相等时,甲(Na)所得NaOH 是乙、丙(Na 2O 、Na 2O 2)所得NaOH 物质的量的12,它们所消耗的水相等,故溶剂相等,因此甲的质量分数比乙、丙小。
2.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Na2CO3受热不分解,而NaHCO3受热易分解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分别加入CaCl2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C.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跟同一种盐酸充分反应时,消耗酸的体积之比是2∶1D.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时,两者都产生沉淀【答案】 B【解析】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澄清的石灰水Ca(OH)2与NaHCO3溶液反应时,均生成CaCO3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HCO3===CaCO3↓+NaOH+H2O或者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
活动三、铝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1.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构建铝的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知识网络。
【温馨提示】2.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完成下表内容。
【温馨提示】名称氧化铝(Al2O3) 氢氧化铝[Al(OH)3]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很高白色胶状物质,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与酸反应Al2O3+6H+===2Al3++3H2O Al(OH)3+3H+===Al3++3H2O与碱反应Al2O3+2OH-===2AlO-2+H2O Al(OH)3+OH-===AlO-2+2H2O加热不分解2Al(OH)3Al2O3+3H2O 制备方法Al(OH)3加热分解①Al3+与氨水反应;②AlO-2溶液中通入CO2;③可溶性铝盐和偏铝酸盐混合主要用途①作耐火材料;②冶炼铝的原料①制药②净水作用(2)中学化学学习阶段接触到许多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除了Al及其重要化合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温馨提示】①弱酸的铵盐,如:NH4HCO3、CH3COONH4、(NH4)2S等;②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KHS、NaHSO3等;③氨基酸。
(3)铝热反应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温馨提示】镁条燃烧,放出一定的热量,KClO 3作为引燃剂在受热状态下同时发生分解,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反应: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的铁在高温下呈熔化状态。
【对应训练】1.将固体X 投入过量的Y 中,能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能燃烧,不易溶于水,则X 和Y 分别可能是( )A .钠和氯化铝溶液B .铝和烧碱溶液C .过氧化钠和氯化亚铁D .锌和稀硫酸【答案】 A【解析】 A 项中Na 与水反应生成NaOH 和H 2,NaOH 与过量的AlCl 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OH)3。
B 项中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无沉淀生成;C 项中2Na 2O 2+2H 2O===4NaOH +O 2↑,NaOH 与过量FeCl 2溶液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D 项中Zn +H 2SO 4===ZnSO 4+H 2↑,无沉淀生成。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B .用过量氨水除去Fe 3+溶液中的少量Al 3+C .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 2后过滤D .MgO 中混有少量Al 2O 3: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O 【答案】 B【解析】 Al(OH)3不溶于氨水,故向含少量Al 3+的Fe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时,Fe 3+、Al 3+均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达不到除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