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
一、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语音问题
首先,因为种种原因,英语中有些词的音和形不一致。

如woman、some、fiancé、kimono 等等。

其次,英语中有些音是汉语中没有的,最的例子是[θ]和[e]。

最后,有些词读音相同(如:meet“遇见”和meat“肉”)或相
近(如:four nights“四个晚上”和fortnight“两星期”),但意
义完全不同;有些词在担当不同的语法功能时读音不同(如:record,作动词时读作[ri'k:d],作名词时读作['rek:d]);还有一些词
在表达不同的意义时读音不同(如:tear,读作[tε.]时,是动词,
意为“撕裂”;读作[ti.]时是名词,意为“眼泪”)。

(二)一词多义
以基本词汇take 为例,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可找到如下意义:携带,带去,移动;拿走;捉,俘虏;取得,获得;握,抓;接受;忍受;需要,耗费;测,量;记录,写下;凑效,起作用,等等。

(三)同义词或近义词
例如continual、continuous、successive & constant 均有“连续的”、“持续的”之意。

continual 强调重复或持续发生,但连续之间允许有间断。

例如:The people in the city suffered a lot from the two weeks of continual rain.
continuous 语意,强调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间断。

例如:Is
this a continuous flight, or do we stop off anywhere?
successive 强调事物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无间断。

例如:The school has won five successive games.
constant 多指习惯性的重复和不变的持续。

例如:There frigerator keeps food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四)搭配问题
搭配问题包括名词与形容词的搭配,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动词、名词或形容词与介词的搭配,动词与副词的搭配,等等,其中动词加上副词或介词等构成的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短语动词表达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概念,往往不是其组成部分的语义相加,在理解方面会造成相当大的困难,如pull one’s leg 意为“开某人的玩笑,愚弄某人”,而不是“拖某人的后腿”;其次,动词后面跟的词有时是副词,有时是介词,往往词形是相同的,不容易判断某个短语动词后能不能加宾语,即使能加宾语,也不容易判断动词的位置是在介词或副词的前面还是后面;第三,短语动词一方面有其多义性,一个短语动词可能有多种意义,多个短语动词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意义;另一方面,短语动词在使用的时候,其主语和宾语往往受到搭配的限制。

(五)文化差异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民族特性,语言的民族特性自然会由词汇反映出来,这就使得词汇具有了该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文化必然造成不同的表达。

1.汉英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
因为历史、地理、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差异,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并不是完全对等的。

一种语言中所具有的某些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并不存有。

比如汉语中的“汤圆”、“麻将”、“太极”、“叩头”、“阴阳”等等,英语中的“motel”、
“Hippy”、“cowboy”、“Punk”等等,所有这些词汇都反映了鲜明
的民族特征,单看其字面意义,很难把握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2.汉语和英语词汇的不等值现象
产生词汇不等值现象的原因是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某一词在一
种文化中具有多个意向,而当转移到另外一种文化中去时,就未必如此。

比如汉语中“先生”能够用来尊称前辈、大师,无论男女;英语
中的“sir”只能指男性。

又如英语中的“spring”不但仅表示汉语中
的“春天”,还能够指“弹簧”、“泉,源泉”、“跳跃”、“裂缝”、“动机”、“青春期”等,甚至可用来做动词。

这类词汇不等
值现象是因为词义大小不等所致,还有因褒贬色彩相反或相左而导致
的词汇不等值现象。

比如“dog”,在西方一般与“忠诚,忠实,伙伴”等相联系,是褒义的,所以在英语里“幸运儿”被称作“lucky dog”,“Love me, love mydog.”意为“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意为“凡人皆有得意日”;但“狗”在中国文化中多带有贬义,
如“狗肉朋友”、“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
象牙”,等等。

再如“ambition”一词,具有褒贬两种色彩:
褒义色彩:One who is filled with ambition usually works hard.(怀有理想的人通常是勤奋的。


贬义色彩:Knowledge of inequality has stimulated
envy,ambition and greed.(对不平等的了解刺激了妒忌、野心和贪婪)
3.由对词汇的体验不同所引起的不同的联想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同一所指的特点与表象的感觉和体验是
完全不一样的。

如汉语中的“南瓜”与英语中的“pumpkin”具有相同
的概念意义,不过在不同的文化中,在人们头脑中引起的联想却是不
同的。

中国人尤其是老一辈的人,看到南瓜可能会想起过去吃野菜、
喝南瓜汤的苦日子,但英美人则不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他们会想到感
恩节或万圣节,南瓜是与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再如“蝙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