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中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别

美术中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别

美术中素描和设计素描的差别1素描和设计素描之差异性(1) 审美意识和造型观念的差别在审美意识和造型观念这个问题上,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有着很大的差别。

传统的绘画素描训练是建立在古典西洋画知识的背景之上的。

因此,它的审美观和造型观也是以西方古典艺术为基础的。

它始终贯穿着感性和理性、整体和局部、表象和结构、平面到空间的反复调整的心理体悟活动,并忠实地记录着观察对象的结果。

全面准确地再现现实生活的情景,从而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审美标准和固定不变的审美尺度,这样有利于传统美学观念绵延不断地传承,然而不利于审美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在造型观念上,绘画素描以再现真实为目的,就决定了其只能以具象的造型为主要表现方式。

具象造型由于经过千百年名家大师的研习,其形式已经成熟和完善,逐渐失去了追求造型的热情。

设计素描是以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艺术为其知识背景,且现代艺术的时代特征特别明显,形成了设计素描和时代同步变化的动态审美方式。

设计素描强调神秘主义和客体的结合以适应社会的不同要求,其审美特点是求变求新的创新美学观念。

[6]同时,设计素描的审美特点决定了其造型观念的束缚而力求对造型形式变化的不断创新和不懈追求。

设计素描和现代艺术的造型观的区别在于:它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却是不断创新和变化的,是充满热情和新奇感的,能满足人们喜新厌旧的审美要求。

(2)创新观念的培养是设计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绘画素描虽然强调眼、脑、手的协调训练,但在这里脑的主要作用是接受、记忆、判断、分析、衡量训练的标准更多地是对象和表现结果的一致性,也就是它是重视眼和手的协调。

[7]绘画素描强调“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思维方法是科学的,但是也有其片面性,“整体观”忽视了对局部生动性和个性的关注,养成了依赖客观事物的习惯,造成了主体对客观的冷漠,阻碍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挥。

设计素描则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主张眼(观察)的作用是收集和积累,而思维加工的训练则侧重于脑(记忆和创造)和手(表现)这两方面,也就是大脑的信息、储存综合处理和表达的配合。

意象、抽象、创意训练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手段。

设计素描的训练不过分强调整体的观念,而是追求整体和局部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生动感、效果化。

这种追求对相关的知识、新信息的反馈以独特的思维和见解有效的高要求。

把创造放在首位,这是设计素描的基本特点,也是和把真实再现作为重点的绘画素描的主要区别之一。

设计素描创作观念培养的内涵,包括了思维的创造、形式的创造、技法的创造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的创造。

(3) 学习方式的差别绘画素描沿用古典绘画的方法,着重于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眼脑手的协调能力的培养。

它的科学性通过准确的透视、严谨的造型、精确的解剖得到了体现。

它们是既定的,没有悬念的,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定式: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着衣真人——人体模特,这套完整而不变的程序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画家。

但由于训练对象的单一性,造成受教育者对其他物体的形象反应不够敏感。

因此,这套针对绘画的成熟的技能训练体系,对于不同特性的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设计素描首先在选取再现对象上就不同于绘画素描,它不再局限于石膏、静物、真人,其范围扩大至一切生活日用品、环境、建筑,凡是人眼能观察到的一切,哪怕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可作为选取对象。

这种范围广大的选取对象方式,能使学生增强造型参和的热情,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设计素描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增加了局部精致刻画和反映局部之间关系的结构刻画的表现,跳出了一味强调“整体表现”的模式。

设计素描还摆脱了绘画素描磨铅笔耗时间的陋习,增加快速表现的比重,对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和快速的表现以及两者的协调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在表现媒介使用上要求不拘一格,可以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尝试表现对象,改变了一支铅笔一张纸的素描传统模式。

不同的器物和材料的表现技巧,更能满足设计专业的要求。

(4)表现形式和手段方面的差别绘画素描通常的表现形式是明暗调子,绘画素描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分析明暗规律和理解结构。

它要求画着以明暗层次为手段,充分地、生动地表达客观对象的体积感、质感、量感、空间氛围感以及某种程序的色感。

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主张紧扣专业要求,主要用简练、明了、准确的线条表达形体结构,尽量避免明暗手段。

线条的价值在于准确,在于符合透视规律,因此设计素描对比例尺度的要求尤其严格。

为了适宜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来进行造形,设计素描写生对象的照明不用打灯光,多用自然光、漫射光,或者采用光源的光照。

“光”不是设计素描的主角,表达和理解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才是目的。

基础素描的绘画性,决定了它以画面视觉效果为最终目的,因此,明暗调子是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

设计素描的专业性决定了它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

(5)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的差别在空间和立体表现方面,一些画得比较充分深入的明暗基础素描,立体和空间的表现十分真实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维空间的想像能力。

关于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画者表面的感受,而是取决和思维的推理。

设计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要把物体自身的前和后、外和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练习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能力。

那么在形象的典型细节表现方面,设计素描所要的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设计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概括出来。

基础素描和设计素描虽然在观察方法,构图安排、表现形式以及画面效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其内涵是不尽相同的,很多地方还有相当大的差异性。

总之,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素描的形式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设计素描也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深入到素描的艺术教育中。

它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于基础素描的非凡要求和规律。

2 素描和设计素描之相同性世界巨匠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素描是绘画、雕塑、建筑的最高点,是所有绘画的源泉和灵魂。

”[3]素描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是步入设计领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专门为造型艺术打基础。

美国美学家阿思海姆认为: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

由此可见,素描作为视觉艺术,发挥着创造性思维的作业。

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基础,而设计素描是素描的延伸和发展。

2.1 造型的基本手段——线条线条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基本形式因素,是点的运动的延续。

在素描和设计素描中第一要素就是线条,通过线条来表现物体的形象和轮廓,引起观众的联想。

两线一面、三线一体,可以感觉到线条在展现空间感上的魅力。

素描和设计素描作品都是由千万条线组合而成的。

有粗线、细线、直线、曲线、硬线、软线、长线、短线、光滑线、粗糙线、横线、竖线等。

由于线条能明确、肯定地表示出物体体积的大小,空间位置、轮廓概念及面的转折。

因此,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条一直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被巧妙地运用,充分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也给作品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

线条在素描和设计素描中展现了丰富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更有一种表现节奏的作用,轻重起伏波纹式的线条,或刚柔相间,长短穿插、曲直弯曲,抑扬顿挫,给人以音乐的节奏感。

2.2 绘画材料的运用素描和设计素描作画工具和材料比较简单。

如炭精条、石笔、铁笔、钢笔、木炭条、炭笔、毛笔、圆珠笔等,也有用钻子和金刚石作画的。

在画面上不同材质的表现,对烘托画面的艺术表现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认为,干笔适宜作清晰的线条、水笔宜于表现平面;精美的笔触可用毛笔挥洒、而概括性的线条可用铅笔或粉笔去勾勒;炭笔是两者都可以兼用的。

画纸可采用铅画纸、绘画纸等,纸质要有韧性、耐磨并有纸纹,不能用表面光滑、太薄的纸张。

虽然在各种新的表现技法和材料层出不穷,电脑设计日益普及的今天,但运用铅笔、钢笔、木炭笔以及其他工具手绘完成素描和设计素描作品仍是一种重要的、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段。

手工描绘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艺术家对客观自然对象的心理感受。

在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方面能更加随心所欲,并且还会由于满含激情的冲动之笔为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手绘素描的训练,能够对素描的造型语言点、线、面、黑白灰的构形意义有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而就创意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手绘的创意表现实际上就是点、线、面、黑白灰的创意表现。

总之,素描和设计素描,在材料工具的运用上有很大的相同性。

2.3 绘画的一种独特形式绘画素描中的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用简练扼要的表现技法,迅速将自己感受到的神情形象、生活场景,以及细节,简要明确地描写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它是画家锻炼观察力、熟悉生活、记录形象,积累素材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培养概括取舍,去粗取精,提高艺术表现技巧的重要手段。

[4]设计素描中的快速表现主要培养绘画者对表达对象敏锐的观察力、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快速概括地描绘物体的表达能力,进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并养成随时随地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是绘画学习者的一门必修课。

[5]虽然速写和快速表现在画理上和绘画中的速写在表现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速写是快速表现的基础,快速表现是速写的延伸。

快速表现在绘画的基础上是一项不可缺的内容。

素描和设计素描的概述绘画素描和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础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

历来被称作:“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柢”。

[1]设计素描,则以比例尺度、透明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练习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基本上使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

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

任何学科的形成,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文化科学的发展和起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逐渐发展深化。

早在公元前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在骨片、石板、岩洞和陶器上以最简单的工具和朴素的形式刻划,表现出各种形象,出现了素描最早的雏形。

公元5世纪到文艺复兴开始之前的素描,在东方的印度和中国,达到了封建时代艺术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在西方,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加上宗教思想的制约,严重的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自14世纪后,欧洲各地,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将美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到了16世纪,文艺复兴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成为杰出的代表,登上素描高峰之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