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及范文

学校代码:13899学号:06409020毕业论文题目:作者: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日一论文排版(一)页面设置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米,左、右边距:2.7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

(二)页眉页脚页眉1.5厘米,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07级毕业论文”居中排,封面不设页眉;页脚1.75厘米,为页码,居中排,不加任何修饰。

封面不设页码,从目录以“1”向后排列页码,字体为宋体小五,不加粗。

(三)文字格式行间距22磅,字间距按“标准”设置;段前0.5行,段后0行。

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

文章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

(四)分页论文封面单独一页,为首页;目录单独一页,为第二页;论文中的摘要、关键词、导语、正文、参考文献,连续编写,不用单独分页;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

(五)图表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

表格用三线表,要有表题,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图表居中,表题放在表前,图题放在图后,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数字和后面文字间隔两个空格,居中,宋体五号。

如:表1 Wistar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四季变化(pg/ml,x±s)季节例数生理组春分7 106.02±21.21夏至7 66.03±14.85##▲秋分7 50.32±9.01##▲冬至7 137.27±27.95 注:与冬至比较,##P<0.01;与春分比较,▲P<0.05。

(六)文内标题层次文内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间用小点号相隔,末层数字后不加点号。

如“1”,“1.1”,“1.1.1”,“ 1.1.1.1”各层次的序号均顶格排写。

与后面标题文字空两格。

各标题的内容部分另起一段书写,不和标题同行(如只有数字编号没有标题,则数字后面空两格直接写内容)。

二论文格式(一)论文字数论文字数在2500-3000字左右为宜。

(二)撰写顺序目录;正文: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导语、分层论述、参考文献,致谢。

具体格式要求分述如下:1 目录格式要求目录在封面之后,“目录”二字宋体三号,中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加粗。

“目录”二字下空一行写目录内容,目录内容用宋体四号,加粗,按论文编写顺序编写,所有项目均顶格写,目录中所列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后面页码对齐,中间用“……”连接。

2 标题格式要求论文标题要简短、明了,能概括全文内容,并引人注目。

一般在25字范围内,尽量不用副标题。

题名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应尽可能包括关键词。

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

3 署名格式要求论文标题下一行居中写:作者姓名,指导老师姓名,四号宋体。

再下一行写(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 06XXXXXX ),小四仿宋体。

均加粗。

4 摘要格式要求摘要,要求可以概述论文主要内容和论文写作目的和意义;采用第三人称撰写。

“摘要”二字顶格,置于[]内,四号宋体,加粗;后空两格写摘要正文,小四宋体,不加粗。

字数200字左右。

5 关键词格式要求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词语。

可选2-4个,“关键词”三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

各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无标点符号,小四宋体,不加粗。

6 正文格式要求先写导语,然后分层论述。

导语,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导语中要求写的内容较多,而篇幅有限,这就需要根据研究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阐述重点。

编写导语不要与“摘要”雷同,主要写研究的起因、目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动态,强调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等。

要意思明确,语言简练。

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

7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序号按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标号,“[ ]”标于引文后标点符号的右上角(用“上标”格式),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置于方括号内,序号与后面参考文献的序号一致。

在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隔开,如:[12、13],也可用起止序号,中间加“~或一”,如:[9~11]。

数次引用同一文献,按首次出现序号标明。

引用外文文献,外国人名写法:姓在前,名在后,姓不缩写,名缩写。

不受文献条数限制。

格式:“参考文献”四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所引文献按序号排列,小四宋体,不加粗。

(l) 期刊书写格式:序号作者.题名[J].杂志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码或起止页码最后不加标点。

如:[1]李松林,任延军,崔熙等.血红林蚁与鼎突多刺蚁管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l994,29(9):521-523[2]Brown J J, Mirowski M. The automatic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 defibrillatro: an overview[J]. J Am Coll Cardiol, 1985,6(Suppl 2): 461 (2)书籍书写格式:序号作者名主编.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版次出版年:起始或起止页码如:[3]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448 致谢格式要求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

致谢是作者对本文研究和撰写过程有过实质性贡献或帮助,但尚不足以列为作者的组织或个人表示谢意的一种方式。

致谢的言辞应简练、诚恳、朴实、有分寸。

切忌浮夸,堆砌华丽词藻,也不要写成抒情散文。

“致谢”二字四号宋体,加粗,居中,中间空两中文字符;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

200字左右即可。

具体内容及格式举例见后文:学校代码:13899学号:06501066(学号:小四宋体左对齐排,不加粗)毕业论文题目:浅论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题目: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作者:陶伟利______专业:中医学_______班级: 06中医2班___指导老师:赵树宏______(作者、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小三宋体加粗居中排)2011年 4 月10日(日期: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目录(“目录”二字,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中间空两个空格,下空一行)摘要 (2)关键词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2)2.1 气滞血瘀型 (3)2.2 寒凝血瘀型 (3)2.3 湿热下注型 (3)2.4 气血虚弱型 (3)3 临床病例 (3)3.1 病例一 (4)3.2 病例二 (4)4 讨论 (5)参考文献 (5)致谢 (6)(目录内容:四号宋体加粗,按论文编写顺序编写,所列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前顶格,后页码对齐,中间用“……”连接)浅论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作者陶伟利指导老师赵树宏(作者、指导老师:四号宋体加粗居中排,作者与学生姓名、指导老师与老师姓名间空两格,学生姓名与指导老师间空四格)(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06501066)(学校专业年纪学号:小四仿宋体加粗居中排,年纪学号间空两格)[摘要]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伴有全身不适等。

是当今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西医对于痛经缺乏有效地根治方法,本文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气血虚弱四个常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摘要”二字顶格,置于[]内,四号宋体,加粗;后空两格写摘要正文,小四宋体不加粗)关键词痛经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关键词”三字顶格,四号宋体加粗;各关键词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小四宋体,不加粗。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

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1],病因多与内分泌因素,子宫因素,遗传因素等相关,治疗方法包括止痛药、激素类药,手术等。

病人对西药极易产生耐药性,而手术的复发率较高,因此西医对痛经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致使大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而中医则从病因着手,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表现而施以不同的方药对痛经进行治疗,从根本上缓解了症状,降低了痛经的发病率。

(导语:无须标出“导语”,属正文内容,小四宋体,不加粗)1 病因病机(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月经周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变化节律的体现。

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所致。

或因郁怒,气机不利导致气滞血瘀,经血滞于胞宫,排出不畅而疼痛;或因经期感寒涉水,寒湿内侵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滞,排出不畅,不通则痛;或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行经后气血更虚,致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2 辨证论治(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记载:“经行腹痛,证有虚实。

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

有滞无滞,于此可察。

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

”所以,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以及月经期、量、色、质,兼症,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论治。

2.1 气滞血瘀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每于经前1~2 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痛,或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有心烦急躁易怒,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滑。

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基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2.2 寒凝血瘀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

治宜温经散寒、暖宫止痛。

基础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2.3 湿热下注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期加剧,或低热起伏,伴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带下黄稠,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基础方用清热调血汤加减。

2.4 气血虚弱型(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

序号与内容间空两格,无标点符号)经期或经后1~2 d,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水色淡,量少质稀,或月经后期,面色萎黄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纳少便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