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方法
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 种逻辑方法。类比方法也叫类比推理。 公式: 如果对象A有属性a. b. c. d.
前提 对象B有属性a. b. c. 那么对象B也可能有属性d. 结论 类比的种类:经验类比、理论类比、模型 类比、数学类比、因果类比、结构-功能类比、 概念-机制类比 2. 类比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 ① 类比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打破传 统思想的束缚,明确新的方向。
例如:
按致病因子分类
传染性疾病 胶原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 遗传性疾病
更年期疾病 按年龄不同和生理特点进行分类 儿童性疾病
老年性疾病
② 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否则,就要 犯“子项相容”的错误。
脂溶性维生物
例如:维生物
水溶性维生物 还原性维生物 脂溶性维生物(E) 非还原性维生物水溶性维生物(C)
③ 各子项之和必须穷尽母项。
② 类比方法是提出科学假说的重要途径。 瀑布的能量公式:ω=△h·P(水容量) 电的能量公式: ω=△V·q(电荷量) ③在临床上对疾病诊断假说的提出有一定 的指导作用。 ④类比方法是医学研究中模拟实验的逻辑 基础。 3. 使用类比方法必须遵循原则 ① 尽量扩大类比的范围。已知相同或相似 的属性越多,得出来的结论就越可靠。10:9要 比10:7可靠。 ② 要类比两个或两个对象的本质属性,否 则就是犯“表面类比”的错误。
③ 要注意寻找有点无结论相矛盾的属性。 也就是说,与甲对象相类比的乙对象,不能有 与被推出的属性不相容的属性。如果乙对象有 与推出属性不相容的属性,无论甲、乙对象之 间有多少相同属性,结论也不能成立。
4. 类比方法的局限性。 结论具有较大的或然性。因为客观事物之 间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相似性 是类比方法的客观基础,而差异点则对类比方 法起限制作用。如果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正好是 它们二者的差异性时,结论必然是错误的。因 此,在使用类比方法的,一定要注意同其它方
动物
例如:生 物 植物
微生物(不可遗漏)
又如:脊椎动物亚门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圆口纲(不可遗漏)
④分类必须逐级进行。否则,就是犯“跳 级分类”的错误。
动物界 植物界
如:自然界 矿物界
微生物界
应该是: 自然界
无机界
无机化合物 矿物界 地质界
有机界
动物界 植物界 微生物界
注意:实际上,分类也是随着人们对于自 然界的各种对象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而更加准 确的。有时人们还没有认识某些事物,就进行 分类,待认识清楚后又可将其归处于某一类或 另行划分类别。
②比较的种类:
a. 性质比较。即事物之间各种属性的比较。 b. 量的比较。即事物之间数量上的比较。 c. 状态比较。即事物之间各处于什么状态。
d. 结构比较。即事物之间在空间构成上的比较。 e. 功能比较。即事物之间在作用和能力上的比较。 f. 历史比较。即事物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或两种
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历史阶段的比较。 g. 理论与实践的比较。即新的实践所获取的科学
事实与原有理论的比较。
3. 比较应遵循的原则。 ①应在同一关系上进行比较。也就是说比
较必须使两类事物有某种联系或种属关系。即 必须具有可比性。
② 必须坚持在同一标准条件下进行比较。
也就是说必须保证两类对象(或两组对象)之 间,除被试因素不同外,其它条件必须相同。
③ 应抓住被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进行比较。 4. 比较方法的局限性: 我们只能对事物之间已知的某些属性作比 较,不可能把 未知的属性作比较,因此,根
法相结合;同时,类比的结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 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物之间看出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②从表面 现象上极为相似的事物之间看出它们在本质上 的差异点,则是比较方法特点。
2. 比较方法所适用的范围和种类 ①范围:比较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比
较;也可以在同类对象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以 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进行比较; 又可以对一个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之间进行比 较。
第四章 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研究中的思维方法有:
比较、分类和类比
科学思 维方法
逻辑思 维方法
完全
归纳
简单枚举法
不完全 三段论
科学归纳法法
5 种
直言推理
演绎 模态推理 关系推理 复合判断推进
分析与综合
联言 选言 假言 二维Fra bibliotek非逻辑思 形象思维、联想思维、发散式思维
维方法 灵感思维、直觉思维、收敛式思维
第一节 科学研究中的逻辑思维方法
4. 分类在科研究中的作用。 ① 分类是整理文献资料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② 对于多门自然科学的分类,有利于科研人 员确定自己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进行分门别 类的研究,使人们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去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使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③ 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内部规律性的联 系,为人们有目的地去探索新事物提供向导。 (三)类比方法 1. 类比及其公式 类比是在比较和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两个或 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方面相同或相似,从而
据已知的属性进行比较得出来的结论,难免具 有或然性,所以运用比较方法时,应该与其它 方法相结合而进行。 (二)分类方法
1. 分类是指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事物之 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别为不同种类 或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逻辑方法。
在分类方法中,通过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 共同点和差异点。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合为较
一、比较、分类和类比 (一)比较方法
1. 比较及其客观基础和特点 比较是区分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点 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 在可比较的条件下,任何两个相同或相似 的事物之间,总有其不同之处;任何两个不同 的事物之间,总有其相同的地方。事物之间存 在的这种相同点和差异点则是比较方法的客观 基础。 所以,怎样①从表面现象上差异极大的事
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 因此特性则是划分事物的根据,共性则是归合 事物的依据。
2. 分类的划分方法 ①客观分类法(又叫本质分类法),即按 照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进行分类。 ②主观分类法(又叫人为分类法),即按 照人们的主观意图进行的分类。 3. 分类应遵循的原则 ①每次分类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否则, 就是犯“分类重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