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外汇风险管理第一节外汇风险概述一、外汇风险的含义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即汇率风险(Exchange Rate Risk)或汇兑风险(Exchange Risk),是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现金流量(Cash Flow)的本币价值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之所以称其为风险,是由于这种损失只是一种可能性,并非必然。
汇率变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因人因时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换言之,它有可能产生外汇收益,也可能形成外汇损失。
二、外汇风险的类型(一)交易风险交易风险(Transaction Risk)是指经济主体在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中,由于外汇汇率的波动使交易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表现在:一种流量风险⑴延期付款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⑵国际资金信贷活动中;⑶外汇银行持有的外汇买卖头寸;进出口商以外币计价进行贸易或非贸易的进出口业务时,在签订进出口合同到债权债务的最终清偿期间,由于汇率的变化使外币表示的未结算金额承担的风险。
【实例分析】某家美国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3%的年利率借入1亿日元,期限1年。
借到款项后,该公司立即按当时的汇率$1=¥100,将1亿日元兑换成100万美元。
1年后,该公司为归还贷款的本息,必须在外汇市场买入1.03亿日元,而此时如果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发生变动,该公司将面临外汇买卖风险。
假设此时的汇率已变为$1=¥90,则该公司购买1.03亿日元需支付114.44万美元,虽然该公司以日元借款的名义利率为3%,但实际利率却高达(114.44¡ª100)÷100×100%=14.44%。
(二)折算风险折算风险(Translation Risk),又称会计风险(Accounting Risk),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和外币债权、债务决算时,将必须转换成本币的各种外币计价项目加以折算时所产生的风险。
【实例分析】中国某公司持有银行往来账户余额100万美元,汇率为$1=RMB¥8.7,折成人民币为870万元。
如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汇率变为$1=RMB ¥8.3,该公司100万美元的银行往来账户余额折成人民币后就只有830万元了。
在两个折算日期之间,该公司这100万美元的价值,按人民币折算减少了40万元。
折算风险的大小涉及到折算方式,历史上西方各国曾先后出现过四种折算方法:1.流动/非流动折算法。
2.货币/非货币折算法。
3.时态法。
4.现行汇率法。
(三)经营风险经营风险(Operation Risk),又称经济风险(Economic Risk),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将来特定时期的收益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经济风险是由于汇率的变动产生的,而汇率的变动又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进而引起产销数量的变化,并由此最终带来获利状况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风险中所说的汇率变动,仅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
三、外汇风险的构成1\外汇风险的构成包括两个要素:外币和时间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结算,且存在时间间隔,就会产生外汇风险。
一般说来,未清偿的外币债权债务金额越大,间隔的时间越长,外汇风险也就越大。
2.由于外汇风险由外币和时间两个要素构成,因此防范外汇风险的基本思路:(1) 防范由外币因素所引起的风险:不以外币计价结算,彻底消除外汇风险;或使同一种外币所表示的流向相反的资金数额相等;或通过选择计价结算的外币种类,以消除或减少外汇风险。
(2) 防范由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外汇风险,其方法或把将来外币与另一货币之间的兑换提前到现在进行,彻底消除外汇风险;或根据对汇率走势的预测,适当调整将来外币收付的时间,以减少外汇风险。
第二节外汇风险管理一、外汇风险管理的原则与基本方法外汇风险管理是指外汇资产持有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规避、转移或消除外汇业务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可能的经济损失,实现在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
(一) 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1.正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2.合理承受风险3.发挥风险管理职能(二)外汇风险管理原则1.全面重视原则2.管理多样化原则3.趋利避害、收益最大化原则(三)外汇风险管理方法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风险规避型即对经营中出现的所有外汇风险头寸进行100%的套期保值,从而消除一切风险因素,使外汇风险丧失产生的必要条件。
2.风险控制型风险控制型方法是涉外企业和个人在不愿放弃可能获利机会的前提下,为了尽可能减少损失而采取的积极的风险控制方法。
3.风险中和型即通过使风险中受损机会与相应的获利机会相匹配,使损失与收益相互抵消。
4.风险集合型即通过将承受同类风险的涉外企业和个人联合起来,共同抵御。
二、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企业对本身持有的或可能要持有的受险部分,根据其具体的业务特点和企业本身的资力状况及外汇银行的态度等方面情况来综合考虑应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企业不仅要对未来的汇率变动趋势进行预测,还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避险措施。
(一)交易风险管理1.贸易策略法(1)币种选择法:币种选择法是指企业通过选择进出口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货币来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
①本币计价法:②出口选用硬币计价结算,进口时选用软币计价结算。
③选用一篮子货币计价结算:所谓一篮子货币是指由多种货币分别按一定的比重所构成的一组货币。
因此一篮子货币的币值比较稳定。
(2) 货币保值法:货币保值法是指企业在进出口贸易合同中通过订立适当的保值条款,以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
①黄金保值条款②硬币保值条款③一篮子货币保值条款●黄金保值条款●例:英国1967年11月18日宣布一英镑含金量从2.48828克贬为2.13281克,如在£下跌前,美国某出口商与英国进口商签定了一个价值100万英镑的贸易合同,并规定用黄金保值,那么签合同时, 100万英镑相当于248.828万克黄金,£贬值后,仍要支付相当于248.828万克黄金的英镑,即116.67万英镑。
货币保值条款●日本某出口商向美国出口一笔价值1亿美元的货物,以美元支付,两年后结算货款。
日本出口商为避免两年后结算时美元贬值造成损失。
提出在合同中列入外汇保值条款。
以瑞士法郎为保值货币,并约定美元与瑞郎的固定比价为1 USD=2 SF。
若两年后美元稳定或升值,则美国进口商仍可支付1亿美元;若两年后美元贬值了,即1 USD=1.8 SF,则日本出口商则可根据外汇保值条款要求对方支付相当于2亿瑞郎的美元,以保证其实际的美元收入不变,也就是说美元进口商这时应向日本出口商支付:2亿瑞郎÷1.8=1.11亿美元。
结论:可见虽然美元贬值了,但日本出口商却因外汇保值多得到1100万美元而避免了贬值的损失。
(3)价格调整法:价格调整法是指当出口用软币计价结算、进口用硬币计价结算时,企业通过调整商品的价格来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
①加价保值:为出口商所用,实际上是出口商将用软币计价结算所带来的汇价损失摊入出口商品价格中,以转嫁外汇风险加价后的单价=原单价×(1﹢货币的预期贬值率)②压价保值:为进口商所用,实际上是进口商将用硬币计价结算所带来的汇价损失从进口商品价格中剔除,以转嫁外汇风险压价后的单价=原单价×(1﹣货币的预期升值率)【实例分析】某英国出口商出口以软货币美元计价,如果按签订合同时1英镑=1.8500美元汇率来计算,其价值100万英镑的货物的美元报价应为185万美元。
考虑到6个月后美元对英镑要贬值,英国出口商要做一笔卖出美元的远期外汇交易予以防范。
当时6个月的远期汇率中美元对英镑的贴水为0.0060,贴水率为0.3243%(即0.0060/1.8500)。
到期收汇时,按远期汇率交割,其185万美元仅能兑换到99.68万英镑,亏损0.32万英镑。
有鉴于此,英国出口商应将美元贴水率计入美元报价,则美元报价应为185×(1﹢0.3243%)=185.6(万美元)。
按照这个报价,到期英国出口商就可兑换到100万英镑而不至于亏损。
(4) 期限调整法:进出口商根据对计价结算货币汇率走势的预测,将贸易合同中所规定的货款收付日期提前或延期,防范外汇风险或获取汇率变动的收益。
(5)对销贸易法:进出口商利用易货贸易、配对、签订清算协定和转手贸易等进出口相结合的方式来防范外汇风险。
①易货贸易②配对③签订清算协定④转手贸易(6)国内转嫁法:进出口商向国内交易对象转嫁外汇风险的方法即为国内转嫁法。
外贸企业进口原材料卖给国内制造商,以及向国内制造商购买出口商品时,以外币计价,将外汇风险转嫁给国内制造商;进口商也可通过提高国内售价的方式,将外汇风险转嫁给国内的用户和消费者。
2.金融市场交易法金融市场交易法是指进出口商利用金融市场,尤其是利用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交易,来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
(1)即期外汇交易法(2)远期外汇交易法(3)掉期交易法(4)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法(5)国际信贷法(6)投资法(BSI)(7)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法(8)投保汇率变动险法(5)国际信贷法①出口信贷②福费廷(Forfeiting):又称包买票据或买单信贷,是指出口商将经过进口商承兑的,并由进口商的往来银行担保的,期限在半年以上的远期票据,无追索权地向进口商所在地的包买商(通常为银行或银行的附属机构)进行贴现,提前取得现款的融资方式。
③保付代理(Factoring):简称保理,是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的形式出售商品,在货物装运后立即将发票、汇票、提单等有关单据,卖断给保理机构,收进全部或一部分货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
由于出口商提前拿到大部分货款,可以减轻外汇风险。
(6)投资法(B S I)例:我国某企业3个月后将有一笔10万元港币的货款需要支付,为防范外汇风险,该企业即可在现汇市场以人民币购买10万元港币,假设当时的汇率为HK$1=RMB¥1.0645/65,即该企业用10.665万元人民币,购得了10万元港币的现汇,但由于付款日是在3个月后,所以该企业即可将这10万元港币在货币市场投资3个月,3个月后该企业再以投资到期的10万元港币支付货款。
在上例中,第一,(Borrow)该企业即可先借入10.665万元人民币,期限3个月;第二,(Spot rate)买10万元港币的现汇;第三,(Invest)再将10万元港币投资3个月,3个月后投资到期、支付货款,并偿还其从银行的贷款。
该方法将借款(Borrow)、现汇交易(Spot)、投资(1nvest)三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简称BSI法。
(二)折算风险的管理实行资产负债表保值,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1.弄清资产负债表中各账户、各科目上各种外币的规模,并明确综合折算风险头寸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