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文献综述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文献综述

浙江ⅩⅩ学院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613工作室指导教师徐老师二级学院信息学院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04信息2班学号04042008年1月5日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文献综述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一些大型企业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本文在阅读一些小型企业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所写的一篇综述。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工资管理;设计1.引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必将成为企业提高工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手段,也是未来企业工资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

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并已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企业的工资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和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2.国内外研究现状管理信息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发展时期。

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

他们在数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经验,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规范。

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及与其相应的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均非常成熟。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国性的,覆盖了全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国外公司的人事部或劳工部一般均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负责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或劳工管理。

所以,国外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己非常普及。

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多数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无论是基于工业经济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是面向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专家系统(ES)或决策支持系统(SS),其处理对象和服务对象,自身的系统结构,处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T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于企业工资管理,如何提高工资部门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重点关心的问题。

目前,国内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基本成熟,主要原因在于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本身具有业务清晰、数据处理规范等许多优点,为其实现计算机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优越条件。

加上近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国内各企业的高度重视,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基本上已进入了普及应用的阶段。

国内近90%以上的应用计算机及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司和单位均开发并运行了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其他没有和正准备开发计算机应用或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司和单位,也把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其应用与开发的首要目标。

加上国家劳动主管部门及国内计算机应用开发商的共同努力,国内目前己有多种通用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供企业单位选择使用,而且还有多种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通用工具供企业开发自己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择用。

应该说,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期。

3.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黎红曾在《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将信息系统的发展里程分为三个阶段:3.1 面向事务处理阶段面向事务处理阶段也就是部门内的信息集成的阶段。

在开始阶段, 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 使员工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典型例子是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

接下来, 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在业务处理自动化的基础上, 对业务数据进行事后分析, 向个别的部门提供一些管理和决策的信息。

1996 年, 我国所提出的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财务软件就属于此思想的信息系统产品。

3.2 面向系统阶段面向系统阶段也是企业内过程集成的阶段, 此时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信息处理的实时程度, 为企业提供战术决策的相关信息。

MRPⅡ、ERP 等管理软件属于面向系统阶段的信息系统产品。

3.3 面向决策阶段面向决策阶段也是企业间的过程集成阶段, 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的相关信息。

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CRM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等都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实体实现集成的途径。

这种划分把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全部都表现出来了,也把各个阶段信息系统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4.企业信息化卫少军和徐钊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信息系统开发模式》一文中提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和企业信息化的三个阶段:4.1 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1)重视程度差别较大。

(2)行业、区域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一致。

(3)信息化建设模式各异,效果不一。

(4)信息化建设中重复建设严重。

4.2 企业信息化的三个阶段(1)信息化的认知阶段从认知阶段来讲,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设备和软件时却却所适从.这就造成他们很难选择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进而提出一整套对应其业务特点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2)信息化实施阶段企业信息化经常存在的情况是,企业从硬件设备的采购、应用软件的开发直到系统的集成建设都要面对不同的厂商;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不够;一旦出现问题,供应商之间经常互相推委。

这导致很多企业希望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加他们的竞争力,但面对信息化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却无所适从。

(3)后期运营维护阶段从信息化系统的维护、运营阶段看,由于企业的业务运营分秒不停,这也就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必须得到长期可靠的运营保证。

因此不同的企业根据其自身能力和业务特点,也许需要随时能够接通电话支持,也许需要维修工程师随时到达现场解决问题;但目前国内IT产业的状况还远未达到这样的水平,多数厂商还只能提供如一年上门、三年保修这样的服务。

除了对少数大客户外,用户的个性化维修服务要求尚不能满足。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缺乏针对客户需求的IT方案和服务,才造成了企业信息化步履维艰。

5.工资管理系统需要具有的特点对于小型企业,功能上的实用、够用,是企业选择软件产品的重要条件,这里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软件的管理方式要符合企业原用的管理习惯。

在我国,大量小型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各个行业间,更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即使是同行业间,其管理方式亦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对于一个可普遍使用的工资管理系统,一方面应即有通用性,更需要有效高的灵活性。

如,允许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取舍多种计工薪方式;或根据实际制订薪资条目及条目间的逻辑关系等。

小型企业信息化人才比较缺乏,对于这些企业,CIO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概念。

同时,为节省运营成本,小型企业在用人上往往会采取从紧方式。

对于进入小型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容易使用、高效实用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薪资数据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的基础数据。

同时,计件工资数据自然关联到企业的产量、成本以及质量等商业机密。

所以,对于实行计件(计时)工资混合制的小型企业,其对工资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会较一般的企业为高。

小型企业是我国最活跃的经济体,属于成长性群体。

其群体中的大量的优秀企业,会迅速成长为中型,甚至大型企业。

提供一个高可扩展性的工资管理系统,将有利于保障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的投入,以及应用上的延续性。

当前不乏优秀的企业信息化产品,但其高昂的应用代价,使大量的小型企业望而却步。

对于这些企业所需的工资管理系统,一方面要求软件系统本身价廉物美,另一方面也要求其相应的硬件投入要相对较低。

同时,在应用过程性,尽量降低维护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技术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等。

通过工资数据的有机管理,可以从中挖掘出产品、产量、产品质量以及员工技能水平等信息。

为小型企业建立一套基于Delphi的工资管理系统,符合广大小型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现实需求。

6.相关技术系统设计中用到的控件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但有些模块如输入模块、报表模块,虽然设计的窗体比较多,但设计思路基本相同,在设计时,将最复杂的窗体设计出来,其它窗体按着此思路进行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elphi应用平台虽然也有自己的数据管理系统,但它的数据管理能力远远落后于其数据应用能力,往往容易出现数据滞后于应用程序的现象,而SQL SERVER具有很强的数据管理能力,而且跟现有的WINDOW系列操作系统完兼容,所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上选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

如何使Delphi开发的应用软件能够访问SQL SERVER,如何将从SQL SERVER中读取或写入、更新数据,是系统设计的一个难点,可以使用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DBC) ,通过Delphi自带的BDE功能访问ODBC数据源,但ODBC连接一般是在操作系统的控制面版中进行手动连接的,而且一般用户也不懂如何建立ODBC连接,所以在系统中必须设计出一个独立的模块供用户进行ODBC连接,此中涉及到注册表的修改和如何将ODBC连接信息保存到系统配置文件中的技术,设计时用到了写注册表的OLE命令如:WriteString( ′Database′, ls_database) ; / /数据库WriteString( ′Descrip tion′, ls_desc) ; / /数据源描述WriteString( ′Driver′, ′E: \Windows\SYSTEM \ sqlsrv32.dll′) ;/ /驱动程序DLL文件Writestring( ′LastUser′, ls_login_id) ;WriteString( ′Server′, ls_server_ip) ; / /用户名称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Username′, edit4. Text)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Password′, edit6. Text)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Server′, edit5. Text)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Logmode′, s)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ODBCmode′, sl) ;上述是有关设计系统时所需要的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