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沙尘暴形成原因的探究

沙尘暴形成原因的探究

沙尘暴形成原因的探究

耿东水 河北定兴中学

【设计思路】

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有用的地理”,同时加强学生保护环境观念的树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安排此探究活动。

【活动环节】

确定课题→提出设想→搜集、处理材料→形成结论→拓展应用

【活动简案】

1. 确定探究活动内容:沙尘暴形成原因的探究

2. 提出设想:

①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

②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3.搜集、处理材料:

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主要搜集反映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资料,第二组搜集我国西北地区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人类活动,第三组搜集我国西北地区天气与气候相关资料,第四组搜集沙尘暴造成的主要危害。

课前四个组需将材料分析整理,形成初步结论。

4.课上展示:

由代表展示主要资料,并阐述初步结论。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5.拓展应用:

例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1:2010年4月10日中午前后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材料2: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3)指出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1)①干旱、半干旱(缺水);②沙漠(荒漠、黄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2)冷锋锋面附近气温、气压差大,风力强劲;吹扬沙尘并随锋面移动。 (3)春季。①多大风天气;②气温回升快;③降水稀少。

例2. (2006年全国文综)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盆地。(4分)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______平原。(6分)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7分)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14分)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5分)

参考答案:(1)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2)准噶尔盆地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3)干旱、半干旱(缺水) 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 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 (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

疏松(和植被稀松),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等) 12(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