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案 琵琶行2

导学案 琵琶行2

导学案:琵琶行(第二课时)
【课前回顾】
课文结构: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①邀见歌女②演奏名曲③听者陶醉
3)歌女倾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新课探究】
(四)第三段: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结构上有何作用?
这两句写琵琶女弹完一曲后的神态和动作,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转入琵琶女“自言”凄凉身世的情境。

2、理清层次(提示以琵琶女命运转折为界):
先追忆往昔繁华岁月,青春年少,貌美艺佳,倾国倾城,风光无限;继言时光流转,人事皆非,少年不再,容颜衰老,以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复言“商人重利轻别离”,只好在这秋江冷月之中独守空船,而每当“夜深忽梦少年事”,总是不知不觉地泪水纵横,梦断妆残。

(五)第四段:诗人自叙迁谪意
1、诗人的身世有何曲折,为什么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提示: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沦落”之情。


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

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因直言进柬而遭贬谪热爱之情。

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以琵琶声为联系物,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

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赏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听琵琶声叹息是因为琵琶女声情并茂的弹奏技艺打动了诗人。

“又闻此语重唧唧”是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以后更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

琵琶女的遭遇又使诗人想到了自己,从而很自然地揭示了彼此产生感情共鸣的思想基础,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进而自叙了贬居江州的凄苦生活和郁闷心情,交代了产生感慨的原因是由于彼此有着共同的遭遇。

“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

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3、诗人为什么要“为君翻作《琵琶行》”呢?
因为诗人通过琵琶的乐声沟通了与琵琶女的情感,同命相怜,要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写出来,这既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尊重,也是自己感情寄托的需要。

4、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态度不同,尽管他们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却是相通的。

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

第二,彼此都怀才不遇。

(名艺人—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遭遇(年长色衰嫁商人—才华横溢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独倾)。

第四,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弹出幽愁暗恨—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

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后,洒下了同情之泪。

(六)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1、默读、探讨: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调子如何?理由是什么?
调子悲凉,与《霓裳》、《绿腰》不同,从“满座重闻皆掩泣”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可看出。

2、“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

”诗人白居易三闻琵琶,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三、小结
1、人物形象总结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

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
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

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

2、整合小结,拓展主题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夯实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C )
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
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A.曲罢悯然钿头云篦连篇累牍口诵心惟
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4、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C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7、白居易,字___乐天__,晚年号__香山居士__。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___现实主义诗人。

他倡导“___古文_”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

著有《白氏长庆集》。

《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主人忘归客不发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_”作侧面描写。

8、《琵琶行》中的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