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线性规划

第二章 线性规划


0
2
x1
x2
4
(4)无可行解(约束条件有矛盾) 如:
0 x1 x2
结论: ①约束集合一定是凸条边形(二维); ②若有最优解,则一定可在多边形顶点获得。
§3单纯形法
单纯形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问题的标准,从可行域中某个基本可行 解(一个顶点)开始,转换到另一个基本可行解(顶点);并且使目标 函数达到最大值时,问题就得到了最优解。即 初始顶点(可行域一顶点)…
那么,约束方程 即 --------有无穷解
令则 那么,约束方程组的解 ,将其称为问题的基本解。 注意:基本解不一定是可行解,若,则称为问题的基本可行解,对应于 基本可行解的基矩阵,称为可行基。
4、最优解:对应于某一可行基,使目标函数获得最优值的基本可行 解,称为最优解。最优解所对应的基矩阵称为最优基。
最优解,最优值 2、两阶段法 前面介绍了大M法,但在电子计算机求解含有人工变量的线性规划 问题时,只能用很大的数代替M,这就可能造成计算上的错误。故再介 绍两阶段法。 第一阶段:不考虑原问题是否存在基可行解;给原问题加入人工变 量,并构成仅含人工变量的目标函数和要求实现最小化,然后用单纯形 法求解上述模型,若得到,这说明原问题存在基可行解,可以进行第二 阶段计算。否则,原问题无可行解,应停止计算。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计算得到的最终表,除去人工变量,将目标 函数行的系数换为原问题的目标函数系数,作为第二阶段计算的初始 表。 例6 试用两阶段法求解。
如果为最优解,则最优值为 判断定理:(对标准型maxZ来讲) (1)若所有,则为最优解。 (2)若所有,且有某个,则LP问题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3)若有某个,则不是最优解。 (4)当时,若有一个,且对一切都有,则有无界解(或无最优解)。
3、基变换:确定新的基矩阵的过程
(1)换入变量的确定 选择中的最大者所对应的变量作为换入变量,即
为(-M)(M为任意大的正数),这样目标函数实现最大化时,必需把
人工变量换出。 例5 试用大M法求解 解:化为标准型
CB XB b
3 -1 -1 0 0 -M -M x1 x2 x3 x4 x5 x6 x7
0 x4 11
1 -2 1 1 0 0 0
11
-M x6 3
-4 1 2 0 -1 1 0
3/2
单纯形法计算中用规划确定换出变量时,有时存在两个以上相同的 最小比值,这样在下一次迭代中就有一个或几个基变量等于零,这就出 现了退化解,当出现退化时,进行多次迭代,而基从,又返回到,即出 现计算过程的循环,使永远达不到最优解。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介绍勃 兰特规则:
(1)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最大检验数时,选取中下标最小的非基
0 x4 12
3 0 0 1 -2
4
-1 x2 1
0 1 0 0 -1
-
-1 x3 1
-2 0 1 0 0
-
1
-1
3 x1 4
1 0 0 1/3 -2/3
-
-1 x2 1
0 1 0 0 -1
1
-1 x3 1
0 0 1 2/3 -4/3
-
-1/3 -1/3 原问题的最优解为:,最优值为
二、退化(极少出现)
§1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及解的性质
一、数学模型(一般形式)
例1 已知某市有三种不同体系的建筑应予修建,其耗用资源数量及 可用的资源限量如下表,问不同体系的面积应各建多少,才能使提供的 住宅面积总数达到最大?
造价
钢材
水源
砖(块/m2) 人工(工
(元/m2) (kg/m2) (kg/m2)
日/m2)
砖混结 构 大板结 构 大模结 构 资源限 量
解:第一阶段:
CB XB b
00 000 1 1 x1 x2 x3 x4 x5 x6 x7
0 x4 11
1 -2 1 1 0 0 0
11
1 x6 3
-4 1 2 0 -1 1 0
3/2
1 x7 1
-2 0 [1] 0 0 0 1
1
6 -1 -3 1
0 x4 10
3 -2 0 0 0 0 -1
-
1 x6 1
举例说明:
约束矩阵 若取基矩阵 则非基矩阵 基变量,非基变量
∴基本解为 是基本可行解 若取基矩阵 则
-----基本可行解 注意:基本可行解与可行域的顶点坐标是一一对应的。
§2 图解法---主要解决二维线性规划问题
一、按约束条件,绘出解的可行域图形
(20,24) 0
90
40 50
100 x1
40 x2
二、标准型
(一)问题的标准形式:
其中 注意:任何一个一般型都可转化为一个标准型。
(二)标准型的表示方法:
1、和式形式:
2、矩阵形式:
其中 -------价格系数向量 -------资源向量(限定系数向量) -----------约束条件系数矩阵 --------决策变量
3、向量形式:
其中 为约束条件系数矩阵A的第j列。
变量为换入变量,即; (2)当按规则计算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最小比值时,选取下标
最小的基变量为换出变量。
三、单纯形法小结
类型
Max
min
检验数
判别
一切,最优
一切,最优
确定进基变量
确定出基变量
有唯一最优解
一切
一切
则 注意:松驰变量、剩余变量的价值系数取为0,而人工变量的价值系数 取值为大M。
2、检验 基本可行解 对应的目标函数值
对任意可行解 变化为 即 将其代入目标函数得:
非基变量价值系数 基变量价值系数
当时,的最大值是 即为最优解。 这里,我们称每个为检验数。 当 检验数
第个基变量的价格系数 第个非基变量的价格系数
(三)一般型化为标准型的方法
1、 引进新的目标函数, 则可化为
2、不等式约束
① 引进新的非负决策变量, 使得
称为松弛变量,在目标函数中,其价格系数为0。 ② 引进新的非负决策变量,使得 称为剩余变量,在目标函数中,其价格系数为0。 3、若,即
可变为 4、若某个变量无非负限制,称为自由变量。 令
例3 将下列问题化为标准型 解:标准型为
3.4
–1.2
0 0 1 -3.12 1.16 1 0 0 0.4 -0.2 0 1 0 -0.12 0.16
-1.36 -0.52
90 40 30
30.77 20 100
§4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
一、人工变量法
1、大M法
在一个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中加入人工变量后,要求人工变量
对结目标函数值不受影响,为此我们假定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
例:(按上例) 解:
7 12 0 0 0
0 360 0 200 0 300
0 240 0 50 12 30
0 84 7 20 12 24
最优解为 最优值为
9 4 10 0 4 5 01 0 3 [10] 0 0 1
7 12
7.8 0 1 0 -0.4 [2.5] 0 0 1 -0.5 0.3 1 0 0 0.1
②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可以用一组线性等式或不等 式来表示。
③都有一个要求达到的目标,它可用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称为目 标函数)来表示;按问题的不同,要求目标函数实现最大化或最小化。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数学模型称为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其一般形 式为: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可行解:满足约束条件的一组决策变量,称为可行解。 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小)值的可行解,称为最优解。 最优值:目标函数的最大(小)值,称为最优值。
二、单纯形表:(将上述过程列成表格,便于理解)
对每一个可行基,作一个单纯形表,包括①基可行解②检验数③和 主元素。
…… …… 10 … 0 … 0 1 …0 …
0 0…0 …
列中填入基变量,这里是 列中填入基变量的价值系数,与基变量一一对应,这里是 列中填入约束方程组右端的常数; 行中填入各变量的价值系数 列的数字是在确定换入变量后,按规则计算出来的比值; 行为检验数行,对应各非基变量的检验数。
0 [1] 0 0 -1 1 -2
1
0 x3 1
-2 0 1 0 0 0 1
-
0 -1
13
0 x4 12 0 x2 1 0 x3 1
[3] 0 0 1 -2 2 -5 0 1 0 0 -1 1 -2 -2 0 1 0 0 0 1
0
01 1
最优解为 第二阶段:
CB XB b
3 -1 -1 0 0 x1 x2 x3 x4 x5
≤ ≤≤ ≤
一、单纯形法的求解步骤
(1)寻找初始可行基,并计算初始基本可行解; (2)检验基本可行解是否最优; (3)寻找更好的可得基; (4)重复(2),(3)。
1、初始可行基的确定 i)若A中含有阶单位矩阵,则取。此时, 是可行基
ii)若中不含有m阶单位矩阵,就采用人造基的方法。即增加人工变 量把原问题化为含有的等价问题。(下一节重点讲) 例: 因为系数数阵A中不含有单位矩阵,需增加人工变量化为
(2)换出变量的确定:用最小比值规则(θ规则)

则取为换出变量 当时, 则取为换出变量,称为主元素 (3)新基矩阵的确定
如: 解: 取初始基矩阵 那么 基可行解 检验数: 不是最优解,换入变量为
换出变量为(基变量中的第3个变量),主元素为 增广矩阵变换:
新的基矩阵 新基可行解 检验数:
不是最优解。
105
12
110
210
137
30
190
122
25
180
11000万元 2000万千克 15000万块 14700万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