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替加氟、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联合用药在直肠癌化疗中的应用观察论文

替加氟、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联合用药在直肠癌化疗中的应用观察论文

DOI:10.13699/j.‘-nki.1001-6821.2015.05.008.
DOI:10.3969/j.issn.1001—6821.2013.1 1.004.
【9】吴玲.奥沙利铂、替加氟、亚叶酸钙三药联用在直肠癌化疗中的临床 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3):2034—2036. 110】刘涛,陈建光,张胜斌+等.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亚叶酸钙用于结 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
h VS.(8.19
4-2.50)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常规组(4.35%VS.
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羊水污染发生 率分别为(184.9 4-51.8)ml、8.70%、4.35%,而常规组分别为(190.1 4-52.1)ml、10.87%、6.52%,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初产妇宫口开大时应用间苯三酚可缩短产程,改善母婴预后。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2.21.006. [3】
田彬.替吉奥化疗同步i维适形放疗治疗复发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 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f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11):812—
814.
【8】杨兰,邓颖.胡洪林,等.XELOX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 直肠癌疗效比较[J】.武警医学,2014,25(3):221-223,227.
(3)不良反应。
因此药物化疗仍是一种理想方案。 在药物化疗中,FOLFOX4化疗方案是经典的、 被证实有效的,已经广泛应用于癌症化疗中[7-8]o其 中奥沙利铂(L-OHP)因其有一个l,2一二氨环烷 己烷(DACH)基团,当DACH被活化后能够快速 地、牢固地结合肿瘤细胞DNA,有效抑制DNA复制, 具有强的肿瘤细胞毒性作用邵]。L—OHP和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联用可以达到协同治疗效果。随着当前耐 药性的报道越来越多,若长期只应用经典FOLFOX4 化疗方案治疗相关癌症病人,其化疗效果将会逐渐 降低。本研究旨在寻找有效的化疗用药方案,以经 典的FOLFOX4化疗方案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实 行替加氟、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化疗方案。替加氟 属于氟尿嘧啶衍生物,它在人体肝脏内内活化成为 氟尿嘧啶,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它可以有效地干 扰以及阻断肿瘤细胞RNA、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过 程,作用机制与氟尿嘧啶相似,但其具有吸收良好、 作用持久、毒性偏低等特点,化疗指数为氟尿嘧啶 的2倍,但毒性是其1/7~1/4【9。1 01。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近期疗效、血液系统毒性反应以及不良反 应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明替加氟、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联合用药化疗方 案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在直肠癌化疗中,替加氟、奥沙利 铂和亚叶酸钙联合用药方案化疗效果有效、安全, 与经典的FOLFOX4化疗方案相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年第22卷第2期IMHGN,January
2016,V01.22
No.2
替加氟、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联合用药在 直肠癌化疗中的应用观察
林海晨李拮 472000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林海晨),磁共振室(李晶)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6.02.031
2014.20(8):674—675.678.
DOI:10.3969/j.issn.1001-6821.2014.08.006.
【6】齐增平,王玉强,乔钦增.康莱特联合伊利替康与5一氟尿嘧啶,甲酰 四氢叶酸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2):
1780一1781.
(收稿日期:2015—08—29)
参考文献
[1】周建红,李桂生,李高峰,等.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 癌二线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
555—557.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64.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本文数 据,计量资料以(i±s)形式表示,采用f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 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00 h,dl;
mg/m2替加氟,静脉注射dl~d5;200 mg/m2亚叶 酸钙,静滴2 h,dl—d5,每4周1次,共6疗程。 1.5观察指标(1)近期疗效㈣:共分为CR、PR、 SD和PD四个等级,其中完全缓解(CR)即直肠 癌病灶完全消失或者维持时间达到4周;部分缓解 (PR)即直肠癌病灶大部分消失或者病人肿瘤乘积
233
万方数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年第22卷第2期IMHGN,January
2016,V01.22
No.2
缩小50%时间达到4周;病情稳定(sD)即直肠癌 病灶部分消失,病灶缩小未达PR等级,病灶增大未 达PD等级;疾病进展(PD)即直肠癌病灶没有消 失,且病人肿瘤垂直乘积增大达到25%,或者出现 新病灶;总有效率=CR+PR。(2)血液系统毒性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为27
2=o.093,
例,对照组2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P>0.05)。见表3。 3讨论
在各种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直肠癌十分常见, 其好发于齿状线到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15-6]。 在发病早期,直肠癌病人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并不 会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特征,容易被病人及医生忽视, 往往被发现时已经处于晚期,此时伴有乏力、消瘦、 贫血等。外科手术是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 部分病人生命特征不适合或者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
例正常足月初产妇,按照入院单双日分为常规组和间苯三酚组,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处理;间苯三 酚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在初产妇宫口开大2~3 cm时,给予问苯三酚静脉推注;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 间苯三酚组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2.62 4-0.41)h VS.(4.30 4-1.14)h,(6.90 4-1.81)
嘱服药,无法判断临床疗效狡(5)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4方法化疗前,两组均给予5-H'13受体拮抗剂 作为止吐药物。对照组FOLFOX4方案治疗:85 奥沙利铂,静滴2
2 h,dl;400
mg/m2
mg/m2亚叶酸钙,静滴
h,dl和d2;400 mg/m2氟尿嘧啶静脉注射,600
mg/m2氟尿嘧啶持续静滴22 h,dl和d2,每2周1 次,共6疗程。观察组替加氟、奥沙利铂和亚叶酸 钙联合治疗:135 mg/m2奥沙利铂,静滴2
【关键词】
初产妇;间苯三酚;产程;宫口
【2J余雄,段新星.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体会雎】.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18(21):3102—3104.
2016,V01.22
No.2
f7】张秦,朱有才,鲍晋,等.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 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8(5):
345—347.
P>0.05
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40.o%,对照组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爿2=o.017,

o观察组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总例数为9例,对照组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319,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为27例,对照组2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93,P>0.05)。结论在直肠 癌化疗中,替加氟、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联合用药方案化疗效果有效、安全,与经典的FOLFOX4化疗方 案相似。
表1两组近期疗效对比胁(%)】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CR
PR
SD
PD
总有效
18(40.0) 17(38.6)
45
7(15.6) 5(11.4)
11(24.4) 12(27.3)
19(42.2)8(17.8) 20(45.5) 7(15.9)

表2两组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情况的对比(/7)
组别 观察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白细胞减少
【摘要】
目的探讨替加氟、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联合用药在直肠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病人89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 和观察组(n=45)。对照组FOLFOX4方案治疗,观察组替加氟、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联合治疗,对比两 组直肠癌化疗效果。结果
确诊;(2)经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手段证实无法行手术 切除者;(3)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认知和辨别能 力正常;(4)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5)知情并签署
同意书。
1.3排除标准(1)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病灶、完 全性肠梗阻;(2)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异 常者;(3)预计生存期低于3个月者;(4)没有依据医
2199—22()0. DOI:10.37601cma.i.issn.1008—6706.2015.13.039.
【4】赵运平,谭智明.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5,8(11):101—104. 【5】韩江琼,陈云兰,秦锴,等.5一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 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l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对比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
2=0.017,
40.0%,对照组3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
P>0.05)。见表1。
2.2两组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情况对比观察组血液 系统毒性反应总例数为9例,对照组11例,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z 2=0.319,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2 3
血小板减少
5 6
中性粒细胞减少
2 2
毒性反应总例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