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种部队的单兵装备编者按:
美国的特种部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组织完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一支特种部队。
在近2多年里,这支部队凭借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出没于世界各地。
本刊已对其选拔与训练作过报道,现将对其武器装备作系列介绍。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美国特种部队的单兵装备也在不断更新。
目前,一名美国特种队员的单兵装备包括战斗装备、服装及日用品三大类,共有40余件,总重量约70千克。
其中战斗装备主要包括:①“柯尔特”MOD733型5.56毫米突击步枪;②M9多功能刺刀;③手榴弹2枚;④防毒面具;⑤钢盔;⑥防弹背心;⑦急救包;⑧夜视眼镜;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部分特种队员装备); 10.便携式电台(部分特种队员装备);11.排雷服(部分特种队员装备); 12.化妆油; 13.水壶和饮用水。
服装主要包括:①睡袋;②迷彩服;③战斗靴和防寒靴;④内衣裤;⑤防寒手套。
日用品主要包括:①口粮(标准为两天);②雨衣;③洗漱用品;④保健手册。
这里将着重介绍:美国特种部队常使用的M9多功能刺刀;防毒面具;夜视眼镜;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便携式电台等单兵装备。
M9多功能刺刀这种刺刀附有刀鞘,可同随身携带的“阿尔特”MOD733型突击步枪及其他M16型步枪配套使用,其特点是钢质好、锋利、韧性强。
即使从1.5米高处垂直落在水泥地上时,刀刃不卷;刀身被外力轻微扭弯后,仍可恢复原状。
此刀重0.82千克,全长31厘米,刀背呈锯齿形。
刀鞘与刀背合起来,可作钢剪使用。
M40型防毒面具M40型防毒面具是美国部分特种队员刚换上了新式防毒面。
较原来M17型防毒面具的不同点在于:①防毒性比M17型提高3~5倍,因为M40型防毒面具的用料已由硅橡胶取代了异丁橡胶,其密封性能大大提高;②增加了可进行内部通话联络的语音增音器及保护眼睛免受激光伤害的眼罩。
但这种新式防毒面具的不足之处在于,其防激光眼罩虽能保护自己的眼睛不受对方激光瞄准具所发出的激光之害,但自己无法使用激光瞄准具或激光测距等来进行观察。
夜视眼镜美国特种队员配备的夜视眼镜品种不一,其中新式被动红外热成像夜视镜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一般为0.4~1千克),具有识别伪装,穿透云、烟、雾的功能,可以观测到400~800米远的人影,1500~4000米远的步兵队形、坦克和步战车等目标;与头盔、射击、测距、指挥器材组合,可形成保护、观测、瞄准、射击一体化。
如AN/PVS 5.7夜视眼镜(仅重170克),可与AN/PAQ 4红外指示器和夜间瞄准器配套使用。
安装在手枪、步枪等轻装武器上后,经校正使其发出红外光束与枪膛轴线平行,射手便可通过夜视眼镜看到目标上的瞄准器发出的红外光点,当光点照到目标时,便可扣动扳机,瞄准射击。
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打得最热闹时,我们常常在电视画面中看这样一幅令人迷惑不解的画面:一名全副武装的美国士兵低着头逍遥自在地摆弄着一个形似游戏机的玩意。
其实,这是美国首次在战争中动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微型接收机。
所谓“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自70年初以来专为美军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全球军用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控制和地面用户三部分组成。
空间部分是均匀分布在距地面约2000公里远的6个倾角55°,周期(即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12小时。
各卫星上安装有高精确度的原子钟,3万年才误差1秒,有可用1575.42兆赫和1227.6兆赫频率传输导航信号连续发射L波段的载皮发射机,以保证地面作战部队无论何地都能接收到4颗GPS卫星所发出的电波。
各卫星可调制3种伪随机噪声吗:P码(精码)、G/A码(粗码,或称S码)及Y码(加密的P码)。
P码和Y码仅限于美国及其盟国军事部门或授权的民用部门使用。
P码一次定位精度为±10米,多次定位可达亚米级甚至厘米以内;。
C码可供民用,一次定位精度±25米,多次定位可达8米。
控制部分是分别位于大西洋阿森松岛、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太平洋的关岛、夏威夷和夸贾林岛等5个固定地面站。
总站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
地面用户部分是用来接收卫星信息,可进行计算处理,以便确定自己在位置的GPS接收机。
现有接收机分6类,即单兵单通背负式,地面车载式,直升机用双通道式,战斗机、轰炸机和核潜艇用5通道式等。
最小的接收机,形似游戏机,如香烟盒大,重1.5公斤,使用十分灵活方便。
全球定位系统的特
点是:可在全球范围24小时连续定位,并向各类作战部队或其他用户连续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号。
美国三角洲部队
美国陆军上校贝克卫斯曾在1962年至1963年于英
国空降特勤队中服役,当他回到美国陆军后一直企求成
立一个单位,其组织、构想和功能要与空降特勤队同样。
在长达数年的无数次尝试后,他终于成功了,这个新部
队一一名为第一特种部队作战分遣队(缩写为Delta)
一一在1997年11月19 日获正式认可。
三角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影响到美国利益的
恐怖活动,按照当时随处发生的这些意外而言是非常适
时的需求,诸如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人质事件。
在其正式成立后,三角洲部队开始着手挑选与训练
其人员。
并顺利地完成数个其它不同单位的任务。
随后
在1979年11月4日,伊朗的"学生"们闯入美国驻德黑
兰的大使馆,挟持所有的工作人员为人质,从那时起三
角洲部队逐渐地深入参与计划---一人质救援行动,最
终以1980年4月24至25日的实际行动达到最高潮。
组织
按照空降特勤队的模式,三角洲部队又被划分为数个中队,依次再划分
出小队。
每小队人数为16人,可以一队16人来行动,亦可分二组8人,或
四组4人,或八组2人。
在其早期的阶段只有一个中队(A中队)但很快就一分为二,于1979年初成立了B中队。
在伊朗的溃败导致美国特种部队内部相当深刻的反省。
虽然这次失败的
主因并非是贝克卫斯上校和三角洲部队的缘故。
但在技术层面来说,决定使
用美国海军的塞考斯基RH-53直升机来取代惯用的HH-53是必要的,这是因
为前苏联方面的威胁。
RH-53的尾柱可以折叠,使该直升机可收藏至甲板下;HH-53并无此种能力。
前苏联正从空中及使用卫星监视尼米兹号一一8架大型直升机位于飞行甲板上的图像已足够让机灵的前苏联观察家猜出正在进行的
事情一一而且他们可能会警告伊朗人。
这个长途行动的其它技术困难,则因
卡特政府从华盛顿断然决定取消整个任务,而变得更复杂。
三角洲部队在十年之后又返回沙漠,为美国特种部
队突击伊拉克内部作先锋。
萨达姆²候塞因所拥有的
SS-1"飞毛腿"导弹的数量远较西方情报机构所了解的
多,而且以色列境内如下雨般的导弹也不容许再继续下
去。
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威胁将以同样的方式报复一一以
色列甚至秘密地发射一枚核子弹头洲际弹道导弹至地
中海以为最后警告。
特种作战指挥部的总司令史汀纳将
军和联合特种作战指挥部的指挥官少将唐吟,告诉参谋
长联席会议说,他们的精锐小组能较卫星找到更多的"
飞毛腿"导弹。
三角洲部队作为联合行动的一部分飞入伊拉克境
内,其伙伴还有英国的空降特勤队。
从第20特战中队的MH-53"低铺三型"直升机上下机后,他们查出海珊之导弹,并将之标示出来以待空袭。
在1991年2月27日。
地面战争的最后一天,三角洲部队发现了已准备好作为最后的弹幕射向以色列的一整排26枚"飞毛腿"。
它们立刻就被摧毁。
施瓦茨柯普夫将军寄了一封个人的恭贺函,感谢他们致力于维持以色列于战局之外。
整个任务完成了,其代价是3名三角洲部队士兵:贺雷、克拉克、罗占古斯,他们是因塞考斯基的UH-60黑鹰式运输直升机载着他们撞上一个沙丘而机毁人亡的。
挑选与训练
三角洲部队仍将恢复反恐怖分子的本分,而非海湾战争的工作。
位于北卡罗来那州布拉格堡的广大训练地区中包括一架波音727机以供练习突击救援人质。
这里也有著名的内搏战斗之屋一一其另一称呼"鬼屋"更为出名。
三角洲部队仍维持两支100人的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