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40分) 1.水审、火审主要存在于()。
A.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形式证据制度
D.神示证据制度
2.下列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有()。
A.证明对象
B.证明标准
C.犯罪的概念
D.推定
3.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
A.优势证据
B.排除合理怀疑
C.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D.合理根据
4.欧洲中世纪盛行的证据制度是()
A.纠问式
B.弹劾式
C.法定证据制度
D.形式证据制度
5.从证据分类上说,凡是证明被告人有罪并应从重处罚的证据,都是()。
A.原始证据
B.有罪证据
D.间接证据
6.我国古代刑讯的施用对象是()
A.法官
B.被告人
C.控告人
D.证人
7.下列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中,不存在回避问题的有() A.翻译人
B.鉴定人
C.书记员
D.证人
8.属于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有()
A.排除违法性的事实
B.量刑情节
C.证据事实
D.程序事实
9.口供的收集方法主要是()。
A.鉴定
B.检验
C.辨认
D.讯问
10.下列证据中不可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有()
A.证人证言
B.物证
D.勘验、检查笔录
11.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到场。
A.法定代理人
B.担保人
C.老师
D.代理人
12.可能成为传来证据的有()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原始证据
D.证人证言
13.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是直接证据
B.都是原始证据
C.都是本证
D.都是言词证据
14.我国刑事诉讼中对公诉案件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是() A.被害人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
15.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的根据。
A.立案
B.侦查
D.定案
16.收集证据的主体有()。
A.被告人
B.辩护律师
C.公安机关
D.自诉人
17.英美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
A.盖然性优势
B.排除合理怀疑
C.合理根据
D.内心确信
1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特点有() A.直接性
B.稳定性
C.客观性
D.复杂性
19.在()中,被告方承担证明责任。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经济诉讼
20.可能成为间接证据的有()
A.口供
B.物证
D.被害人陈述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论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2.论述诉讼证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论述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4.论述我国诉讼法对证明标准的规定与特点。
5.试论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三、案例分析(20分)
甲、乙、丙三人于1997年1月5日共同盗窃塑料薄膜,价值5000元。
案发后乙、丙二人逃跑,甲归案并如实陈述了三人共同盗窃的犯罪事实。
乙的妻子和丙的姐姐分别向公安机关陈述了甲、乙、丙三人于1月5日晚到乙、丙两家窝藏赃物的经过和赃物的外部特征。
根据乙妻、丙姐的陈述,公安机关查获了赃物,所获赃物同失主的陈述和被告甲的供述相互印证。
问:(1)指出本案证据分别属于哪些法定证据种类?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根据本案中所获得的证据,对被告人能否定罪?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题2分,共40分)
1 D
2 ABD
3 C
4 CD
5 BC
6 BCD
7 ABC
8 ABD
10 B
11 A
12 ABD
13 D
14 BC
15 D
16 BCD
17 A
18 D
19 C
20 BCD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论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包括实体要件事实和程序要件事实。
1.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
一般的犯罪行为构成要件有四个: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更具体形象来说,可以概括为"七何":何人、何时、何地、何法、何因、何果、何事。
即何人因何因在何时、何地,用何法做何事,产生何果。
2.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事实,分为法定情节事实和酌定情节事实,具体包括:
(1)从重处罚的事实
(2)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事实
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
4.刑事诉讼程序事实
2.论述诉讼证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诉讼证据,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
此概念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从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方面看,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性);
第二,从证明关系看,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凭证,是用来认定案情的手段(关联性);
第三,从表现形式看,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诉讼证据是客观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合法性)。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有:
1.客观性: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
客观性是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
2.关联性: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
3.合法性:也称证据的许可性,指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
即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3.论述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1)共同点:在证据分类上同属人证。
(2)不同点:
第一,主体不同。
鉴定人是不知道案件真实情况且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证人只需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无需具备专门知识。
第二,属性不同。
鉴定结论具有可替代性;证人证言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三,内容及形成时间不同。
鉴定结论是对专门问题的判断结论,形成于案发后;证人证言是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形成于案发过程中。
4.论述我国诉讼法对证明标准的规定与特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1条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三大诉讼的证明标准是统一的,即一元化。
5.试论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运用间接证据,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必须审查每个间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
(2)必须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的内在联系,防止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的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和运用。
(3)必须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是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
(4)所有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这种结论必须具有肯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
三、案例分析(20分)
甲、乙、丙三人于1997年1月5日共同盗窃塑料薄膜,价值5000元。
案发后乙、丙二人逃跑,甲归案并如实陈述了三人共同盗窃的犯罪事实。
乙的妻子和丙的姐姐分别向公安机关陈述了甲、乙、丙三人于1月5日晚到乙、丙两家窝藏赃物的经过和赃物的外部特征。
根据乙妻、丙姐的陈述,公安机关查获了赃物,所获赃物同失主的陈述和被告甲的供述相互印证。
问:
(1)指出本案证据分别属于哪些法定证据种类?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根据本案中所获得的证据,对被告人能否定罪?
(1)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甲的供述
证人证言:乙妻、丙姐的陈述
物证:赃物
被害人陈述:失主陈述
直接证据:甲的供述;乙妻、丙姐的陈述
间接证据:失主陈述;赃物
(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
可以定罪,达到证明标准(分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