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 必修二第三单元 测试题

语文 必修二第三单元 测试题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游目骋怀(畅怀)极视听之娱(穷尽)
B.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方其破荆州(正当)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七月既望(农历十五)
D.有怠而欲出者(懈怠)无物以相之(帮助)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也常在于险远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六王毕,四海一
C.侣鱼虾而友麋鹿始舍于其址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瑰怪 其文慢灭 幽暗昏惑仆碑
B.沦涟 露湿清皋 曩昔天机 清妙
C.肴核 杯盘狼藉 正襟危坐匏樽
D.虚诞 若合一契 一觞一咏静躁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有碑仆道,其文漫灭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险与远,则至者少
C.泣孤舟之嫠妇 D.侣鱼虾而友麋鹿
1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国无主,其能久乎?
14、下列各句中“以”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举匏樽以相属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
D.羡长江之无穷
17、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18、下列句中的“赋”与《赤壁赋》中的“赋”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是(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2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B.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9、下列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2分)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30、请简要概括本段中王安石关于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的条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2分)
(6)《水经注》“ 乌林———赤壁”河段中记载“ 江水又东径下乌林南”,郦道元即说,“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水经注》又载,江水又东径陆口、蒲圻洲、蒲圻县等地后,“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百人山,马征麟《长江图说》指出,即今武汉市西南长江左岸的纱帽山。和百人山隔江相对的“ 赤壁”,便是《云麓漫钞》中最终确定的今武昌西南长江右岸的赤矶山了。当地村民至今仍能在附近山上、田内、江边拾到箭、镞等战争遗物。而盛弘之《荆州记》中说:“ 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乌林,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可见,“赤壁与乌林相对”于长江断面上,不符合此次战役的逻辑。
3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为不在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A.足以极视听之娱。 译:足以用来极尽视听的乐趣。
B.凌万顷之茫然。 译: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因为他探索思索得深入并且无处不在地实践。
D. 其孰能讥之乎? 译: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
10、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
赤壁今何在
(1)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 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和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今武汉市蔡甸东临障山、汉川县西赤壁山、黄州市西北赤鼻山、赤壁市西赤壁山( 又名石头口)和武汉市武昌西南赤矶山,都被认为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山。赵、王二人文后点评:前二说,混赤壁与乌林为一地,又皆远离长江,且在江北;黄州说也把赤壁置于樊口对岸的江北,皆与“ 赤壁之战”形势不合。赵、王明确肯定赤壁山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7)但郦、盛二人的记述,何以屡遭否定?关键是,长江“ 乌林———赤矶山”河段,长度已达260里,超出南朝时100里。南朝以前,该河段属顺直分汊河型,隋唐后演变为弯曲分汊河型。洲湾弯道的形成,使长江河道延长近100里。由此,赵、王二人引用《水经注》关于乌林、赤壁的记载后即说:“据此则赤壁、乌林相去二百余里。”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虽认同郦、盛二人的结论,但不解长江长度之变化,而据乌林以东160里,定赤壁于今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虽较为接近史实,但也是错误的。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5、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7.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而今安在哉B.死生亦大矣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或取诸怀抱
23.“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
A.“蒲圻赤壁”位于长江北岸,其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大战”形势不符。
B.赵彦卫以石头口起初没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为“赤壁”。
C.孙、刘联军分三个阶段击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存在上下游距离。
D.从双方大本营的位置,可见“赤壁”在蒲圻也与当时兵力强弱形势不符。
24.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对古代某一地名的确定,既要依据相关的典籍,还应辅以必要的实物加以佐证,如出土的文物、发现的遗迹等。
B.《水经注》与《荆州记》的相互印证说明: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才能在历史地理学方面得出正确结论。
C.从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间,在长江河道不断延长的影响下,乌林与赤壁两地间的距离也增加了至少40里。
2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群贤必至,少长咸集④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序”是一种文体,它是附着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何可胜道也哉
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此余之所得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儿已薄禄相
11.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 B.而今安在哉? C.有碑仆道 D.侣鱼虾而友麋鹿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4)另据《三国志》载,其时曹操数十万大军已沿江东下,双方兵力悬殊,孙、刘联军只能在重兵保卫大本营夏口的前提下,派出适量人马至夏口的前哨及数十里之内的大、小军山一带游弋设防,再远之处就属分散兵力,更不用说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蒲圻赤壁山了。
(5)主张“赤壁”于今武昌西南一带的,主要是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郦为江南诸水作注时曾参阅大量南方文献)与南朝盛弘之经数年实地查勘和访问而成的《荆州记》。
D.如果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能够了解到古今长江河段长度的变化情况,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5——27题:(8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赋。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25、请补写出《兰亭集序》空缺的句子。(2分)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