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虚湿困与湿困脾阳

阳虚湿困与湿困脾阳

阳虚湿困与湿困脾阳
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症状大致相同,但病机上稍有差异。

湿困脾阳,是因外湿影响脾阳的运化,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脾阳可以恢复。

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宜健脾为主。

结合燥湿,脾健才能正常运化。

脾主运化水湿和饮食物消化。

湿重的患者常出现水湿内停和饮食物消化吸收差而导水湿内停的症状。

即运化水湿功能下降。

(即脾阳不振)。

只有通过健脾除(利)湿,使脾胃的升清降浊的功能恢复后湿热自除的目的。

如寒湿则用温里或温中化湿的方法。

脾虚湿困患者多是由于平时饮食起居不规则引起的,脾喜燥恶湿,嗜食肥甘厚腻或生冷,饮食不规律等都可以导致脾的功能下降,不能运化水液,湿邪困脾。

病情分析:脾虚湿困多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嗜睡体倦,腹胀,便秘或腹泻,舌淡苔白,脉濡缓等,脾虚证是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不足的病证。

意见建议:可根据以上所述做出补充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如可应用参灵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日常合理饮食,忌食辛辣肥腻,生冷,注意保暖,避免寒湿等,具体应遵循临床医师的指导,以上供参考,
湿气重浊黏腻,缠绵难愈,一般难以速除。

用5苓散合7味白术饮,连续服用10剂,可收效。

用参苓白术散效果很好。

意见建议:建议平时少吃油腻的还有甜食少吃,多吃蔬菜,对你有好处,还有就是要加加强锻炼,这比你吃药有用的多!
茯苓、白术、利水渗湿健脾益气,白芍养肝生血,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四药共用可以健脾利湿养血柔肝。

意见建议:用于肝脾两虚的腹胀、胃酸、口苦、胸闷、全身酸懒沉重等症。

先天存在脾阳不足的情况,导致后天的水湿难于运化,水湿停留在体内,水为阴邪,导致脾阳更加受伤,从而导致了脾阳不足,水湿内困的局面。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症状出现的先后,是先有阳虚的表现还是现有水湿内停的表现。

一般来说,阳虚是根本原因,湿困是阳虚的结果。

在治疗上脾虚湿困的治疗原则都是一样的,运脾化湿。

不管是哪种都不建议用温阳的药物,而应该使用芳香化湿温运脾阳的药物。

1、“湿困脾阳(湿邪主),我去补肾阳”,可能的结果:主要是湿为化而补阳,导致蕴热而化热,形成湿热之势,出现湿困症状不减,甚至加重,更有一派热象。

“阳虚湿困(阳虚主),我去健脾”,主要考虑:阳虚本应温阳,兼化湿。

但温阳多结合益气理气,而健脾,也是在调节功能,间接或者直接的益气,甚至带点温阳。

所以,单独痂皮不会有大的不良后果,只是效果慢,或者不明显。

但也有可能,通过健脾,使功能恢复而很大改善。

2.大凡治法,当尊医圣之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如果真到了这个阶段,首先是病人没有及时治疗。

其次则是医生不查之过。

但万变不离其宗。

主要还是和上面一样辨证,治法相当,但绝非一样,各有侧重。

温阳为主,或者化湿为先。

同时,要注意“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3.随都会怕冷,但前者为本虚,冷上膝而过肘,腹部,腰部亦有凉感。

而后者为阳气被郁冷不过四肢末端,腹部甚至有热感。

建议,最好是请老中医看看。

一:阳虚湿困,湿困脾阳,这两类在形成后,实际上症状非常的类似。

所谓阳虚湿困,首先是是出现阳虚症状,例如,手脚凉,喜喝温水,大便稀溏,小便清,量多。

之后感受湿邪,例如淋雨,喝多了冷饮,等。

便出现湿邪困脾。

这是就会出现:精神不振,没食欲,吃饭
少,大便稀溏而粘滞,舌苔白腻,脉微弱,滑。

治疗主要是:温阳化湿。

健脾温阳,利湿治疗,可以用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治疗所谓湿困脾阳,是在脾阳不虚或者不是很虚的情况下,感受比较重的湿邪,直接出现精神不振,没食欲,吃饭少,大便稀溏而粘滞,舌苔白腻,脉滑等。

但手脚凉等阳虚症状没有或者轻微。

治疗主要是:祛湿醒脾。

湿困脾阳病证名。

指水湿影响脾阳运化功能。

与脾虚湿困的病机稍有差异,但主要症状大致相同。

症见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大便溏泄、头重如裹、身重或肿、舌肿苔腻,脉濡缓,治宜温中化湿。

方如胃苓汤。

相关文献
•湿困脾阳摘要:湿困脾阳病证名。

指水湿影响脾阳运化功能。

与脾虚湿困的病机稍有差异,但主要症状大致相同。

症见脘•脾气不舒摘要:证名。

指脾胃出现消化机能障碍。

多由肝失疏泄或湿困脾阳所致,亦有因饮食壅滞而造成者。

主要症状有脘腹•逐湿运脾治疗脂肪肝摘要:尝温补、逐水之剂不效,自揣脾土恶湿,水留则湿著,用苍术燥脾胜湿,连服三月而愈。

从中获得启发,症
•中药材常见配方及功效苍术常用药对三则摘要:燥湿走表,表湿用苍术,厚朴行气走里,里湿用厚朴;表里俱湿,肢体重着,胸腹满闷,苔白厚腻,二味同
•湿伤脾阳摘要:》:“湿入中焦……有伤脾阳,有伤脾阴,……伤脾胃之阳者十常八、九。

”治宜温中健脾,辅以燥湿之法。

•脾阳摘要:阳虚,可见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溏泄、四肢不温,或痰湿内生,或水湿停滞等一系列症状。

作者:
•寒湿困脾摘要:湿,遂使寒湿内侵;或脾阳素虚而寒湿内生,影响脾运所致。

症见脘腹胀满、头重困倦、不思饮食、泛恶欲
•自拟止泻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体会摘要:足之阴液。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本方意在祛除风、寒、湿等邪;振奋脾阳,益气健脾,使脾胃消化功能
•李水银:“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在杂病治疗中的应用摘要:,GPT正常。

本例是阳黄患者,证属湿热蕴结,湿重于热。

湿困脾阳,浊邪不化,脾胃运化功能不正常发挥
•逐湿运脾治疗脂肪肝
•余曾于1962年患急性黄疸型肝炎,谷丙转氨酶高达500u,住院期间,除服清热解毒方外,连续用葡萄糖加胰岛素冲击疗法,遂致湿困脾阳,健运失司。

证见身面虚浮,胁痛绵绵,痰多白沫,清晨须咯去盈碗后方能纳谷,精神萎顿,体重由65kg阡陡增至82.5kg。

院外会诊拟为:“脂肪肝”,疗养数月,竟无寸效,多次复查BSP试验,均高出10%,用护肝保肝,症情有增无减。

自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肝无功,转以治脾,自疏方逐湿运脾饮,凡一月,浮肿先退,痰沫既消,胃纳大增,脸色红润,复查BSP已低于5%。

“逐湿运脾饮”即五苓散加苍术,是仿许叔微《本事方》而制,许氏述其少年时曾患悬饮,备尝温补、逐水之剂不效,自揣脾土恶湿,水留则湿著,用苍术燥脾胜湿,连服三月而愈。

从中获得启发,症因土壅侮木起,疏土则木茂矣,一月后改以苍术研末,每次吞服9g,体气健复,至今三十余年从未再发。

后用此法治脂肪肝多例,亦验。

并将单味苍术制成“健脾片”,施于临床治疗脾气阜敦,肝气受制者,功胜保肝护肝之品,实践证明,古人所谓“健脾不如运脾,运脾莫过苍术”,洵不诬也。

人生一小天地,呼吸升降,象法天地。

脾胃中土主分清泌别,饮食入胃,精气输归行春夏之令,滋养五脏;升已而降,行秋冬之令,传化糟粕。

譬之天地之气,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二气协和风调雨顺,若仅有地气上升,必令天气窒塞,仅有天气下降,必致地气淖泽,升降失职,乖舛立至。

肝与春令生发之气相应,辨虚实发病传变
规律,肝木为水土所湮,生机匮乏。

苍术入脾胃,善解湿郁,升则健脾,降则和胃,大气一转,云翳蔽日可豁然开朗。

来自众多的报道,脂肪肝因肝炎后长期应用高糖、高能量饮食,体重过度增加是一大致病根源,与中医土壅木萎的病机是相符的,逐湿运脾饮、运脾片制方之旨均立足于兹,所以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