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城的应用给社会生产和
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给思政工作带来深刻影响。

本文基于网络社会
不应该成为思政教育的真空地带,阐述了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网络思政;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越来越广泛,网络上各种信息泛滥,比如黄色信
息污染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等等,都对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都需要网络思政工作及时有效强力介入。

一、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概括起来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政工作网络化意识薄弱且网站建设不足。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当中,
上网赫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统计,截止2020
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40岁以下网
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

根据笔者对某地区18-50岁人群的
上网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高达59%的人上网都是为了查资料或者看新闻以及看视
频或者小说,还有超过31%的人上网都是为了聊天交友以及玩游戏或者没有任何
目的性的随意浏览,关注思政教育网站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这充分说明了思政教
育网站建设的内容由于缺乏丰富性和趣味性,加上未贴近百姓生活,和网民的要
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而这样的问题大多来源于思政工作的网络化意识普遍薄弱。

(二)网络凸显了传统思想政工作的滞后性。

传统思政教育通常采取单向灌输
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在如今更显开放自由的互联网时代就显得苍白无力而落后。

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大多以组织读报学习或者观看教育影片和录像为主,而互联网
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寓教于乐而且不受时空所限,明显比已
经完全不适应以人为本持续发展观之下的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更具凝聚力。

(三)网络问题造成道德意识的弱化并加剧价值冲突。

网络社会的虚拟特性造
成其很难得到外界的有效监督,所以难免会形成社会网民的道德意识淡薄并且自
由主义思潮盛行。

而且网络无边界、也给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利用网络倾销霸权文
化更多可趁之机。

经常接触网络信息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受限制的思想文化所
影响,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移和冲突。

二、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政工作的主要对策
解决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加强研究、重视思网站建设、提
高网民辨别力以及构建完善法规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加强对网络思政工作研究上下功夫。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思政工作要形
成信息传播的多种方式和手段,就必须加强对于网络技术的作用发挥。

思政教育
相关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首先应该转变传统工作观念,树立自身正确的网络意
识加强对于网络思政工作的认识研究。

增强对网络思政工作的认识研究不能仅只
是停留于表面形式而必须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提高思政工作的网络技术含量,提高对网络群众和网络行为的深人研究,提高对网络信息和舆论的监督控制方法
研究,这样才能让思政教育通过网络平台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二)在重视思政工作网站建设上下功夫。

思政教育网站的建设目的应该是
通过传播健康的网络信息帮网络受众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政教育网站的建设应该在风格上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语
言风格,采取主客互动化的方式,采取活泼形象化的形式。

网站内容应该不但宣
传我国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还应该同时针对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政治思想
分析,给予群众工作和生活中会影响思想情绪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正确的引导。

(三)在提高网民辨别是非能力上下功夫。

互联网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充
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于社会群众网络行为的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是需要引导
初涉网络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成为遵纪守法的
现代文明网民,在网络行为过程中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

这样才能提高
网民的综合素质,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促进网络文
明建设的同时也让互联网为思政教育工作服务。

(四)在构建完善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政策法规上下功夫。

为了行之有效的实施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监控,积极抵御互联网平台可能会对国家利益造成威胁或者可能会对大多数人的意志以及心灵造成不良影响的恶劣信息侵袭,思政教育工作应该协助相关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适宜于网络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确保我国信息产业中网络文化的规范化管理和发展,让网络信息知识产权等问题能够有法可依有理可据。

综述,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具有虚拟特色的网络社会,比现实世界自由度更高的网络社会同样需要思政教育作的开展。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思政教育应该针对传统思政教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开创现代化工作方式,让思政教育成为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的主旋律和压舱石。

作者简介:段子涝,男,汉族,(1977——),河南兰考人。

讲师,工程硕士。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