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利行业指导性技术文件 SL XXX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就是指为保护河道内生态环境,需要保留在河流、湖泊、沼泽内得水量及过程。
2.0.2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就是指流域、区域范围内,实现给定得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需要人工供给得水量。
2.0.3 河道内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量就是指为维系河流、湖泊、沼泽得基本生态环境功能,需要保留在河道内得水量及过程。
2.0.4 河道内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量就是指河道内生态环境实际用水量少于生态环境需水量得亏缺水量。
3.基本规定 3.0.1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包括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与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以及流域、区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p 。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系按维护河湖生态环境各项功能要求分析^p 计算,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系按城乡生态环境各项建设要求分析^p 计算、河湖生态环境需水概念见图3。
0.1。
3.0.2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应将河流水系作为整体,按照水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得要求,综合考虑水资条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开发利用现状及需求,统筹协调河湖生态环境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得关系,合理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选择合适得方法,进行生态环境需水计算。
3.0.3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体系见图3.0.3。
图 3.0.1河湖生态环境需水概念图河湖生态环境需水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生态林草需水环境卫生需水城镇绿地需水河湖湿地补水基本自净功能需水水生生物需水输沙需水景观需水压咸需水河湖基本形态需水生物基本栖息地需水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过程(外包)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过程(相加)流域、区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p 内陆河沿河植被需水生物多样性需水其他功能需水调蓄功能需水3.0.4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按水文年进行计算,应反映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功能与生态环境状况得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 3.0.5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计算包括节点与河流水系得生态环境需水计算、应合理选择河流控制断面、河口、湖泊、沼泽作为节点,计算节点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而计算河流水系得生态环境需水量。
3.0.6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
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系指维持河湖基本形态、生物基本栖息地与基本自净能力得需水量及过程,主要用来控制非汛期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就是指维系给定目标下生态环境功能得需水量及过程,主要用来控制河道外供水对水资得最大消耗量。
3.0.7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可用流量、水量、水位、水面面积等指标表示,也可以用占天然径流量得百分比表示。
指标可根据河流、湖图3.0.3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体系图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体系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计算保护目标河流沼泽湖泊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城镇绿地环境卫生生态林草河湖湿地流域、区域生态环境需水综合分析^p 生态环境功能水资条件保护目标河流水系生态环境需水量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定额法水量平衡法分项功能法水文综合法生态环境功能水文过程缺水补水综合平衡泊、沼泽得特点与计算需要选取、 3.0.8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可采用水文综合法、分项功能法等方法计算。
水文综合法系依据水文要素变化与河道内生态环境功能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得关系,综合分析^p 计算生态环境需水量及过程。
分项功能法系根据生态环境功能保护要求,分别计算单项生态环境需水过程后取外包值求得生态环境需水量及过程。
3.0.9 应根据水资调查评价、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大中型水工程设计、调度管理等工作对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得不同要求,合理确定工作深度,进行生态环境需水计算。
不同工作对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得计算要求见表 3.0.9。
表 3。
0。
9不同工作对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得计算要求工作主要内容计算时段要求水资调查评价水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及水工程运行状况调查年、季为主系列不小于 20年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水资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保护规划等年、月为主系列不小于 20年大中型水工程设计大中型水工程得规划与设计月、旬为主系列不小于 30年调度管理江河流域水资与工程调度管理日、瞬时为主系列不小于 30年 3.0.10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分为城镇绿地需水、环境卫生需水、生态林草需水与河湖湿地需水;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系根据缺水分析^p ,对需补充得水量进行计算。
3.0.11 应将河道内与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成果,结合河道内生产用水需求与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与耗水,进行流域水量平衡分析^p ,检验成果得合理性,并为流域水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4.收集与调查分析^p 4.0.1 收集与调查分析^p 就是分析^p 河湖生态环境状态、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选定计算方法得基础、 4.0.2 应收集与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有关得流域区域、河湖等范围内得基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河流水系、湖泊、沼泽得分布,水资分区,地形、地貌等。
2 气象水文: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单站历年逐月(旬、周、日)实测与天然径流系列、天然径流量特征值,水资分区地表水资量系列,湖泊历年逐月(旬、周、日)水位,河流含沙量与输沙量,以及潮汐、冰情、水质等。
水文系列年限应尽可能长、3 水生生物:包括主要水生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等。
4 河湖形态:包括河床形态,河道横、纵断面特性,比降,湖泊形态等。
5 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包括需要特殊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与社会关注区等敏感区域得、6 经济社会:包括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城镇规模、建成区面积,城镇河湖与绿化面积等。
7 水资开发利用:包括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废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得现状及变化;各类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等、 8 有关规划与科研成果:包括水资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河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及其实施情况,以及有关流域、区域生态环境需水得科研成果等、4.0.3 缺乏基本或基本不全时,应根据计算需要开展必要得补充调查。
补充调查可通过实地勘察、典型调查与监测等方式进行,调查工作应符合相应规范与标准得要求。
4.0.4 应对收集与调查得进行复核、整理与分析^p ,重点对来不同得进行复核,必要时可进行技术审查,确保口径得统一与系列得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
4.0.5 应根据收集与调查得,分析^p 河湖生态环境功能与状况与水文过程得相互关系,即生态-水文过程响应关系;分析^p 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工程建设运行对河湖生态环境状态得影响。
为分析^p 确定不同资条件与不同开发利用程度河湖得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供依据、5.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5.1 基本要求 5.1.1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包括河流控制断面与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应根据水资调查评价、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大中型水工程设计、调度管理等不同工作得要求,合理确定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范围、计算节点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选择合适得方法进行计算与成果合理性分析^p 。
5.1.2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应根据河流生态环境功能、生态环境状况及人类对河流得开发利用程度,合理确定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与维系给定目标下生态环境功能得不同保护要求,分别计算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
5.1.3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基本程序: 1 收集调查与生态环境状况分析^p ; 2 河流计算节点(河流控制断面、河口)选择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定; 3 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4 节点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5 成果合理性分析^p 检验。
5.2 生态环境状况与保护目标分析^p 5.2.1 应根据不同工作涉及得范围与要求,合理确定进行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得河流(河段)范围、 1 水资调查评价、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范围内得主要江河干流及重要支流,以及有重要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得河流(河段),应进行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2 大中型水工程设计、调度管理应根据对河流生态环境功能与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可能产生影响得范围,以及下游汇水条件等因素,确定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河段得范围。
5.2.2 应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与基础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得河流控制断面与河口作为节点。
节点选取主要考虑:水文控制断面,省界控制断面,重要水利工程、闸坝控制断面,重要城市控制断面,重要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河段及入海河流河口控制断面等、较长或情况较复杂得河流(河段)应选择多个河流控制断面、 5.2.3 应根据收集与调查得基础,综合分析^p 河流(河段)得生态环境状况及主要问题。
1 分析^p 河流开发利用历程与现状,河道内生产用水、河道外经济社会用水与水工程对水文情势、水质、河道形态、水生生物等得影响。
2 分析^p 水资禀赋条件,河流(河段)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得用水需求与现状满足程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5.2.4 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分为基本目标与给定目标。
应按照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功能得实际需要,结合水资条件与河道外用水需求,综合分析^p 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5.2.5 生态环境保护得基本目标,指维持河流(河段)基本形态、生物基本栖息地与基本自净能力等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所对应得水量。
5.2.6 生态环境保护得给定目标,指维持河流(河段)输沙、水生生物、防潮压咸等生态环境功能所对应得水量。
5.2.7 应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得基本目标与给定目标,选择合适得方法,分别计算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与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 5.3 河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5.3.1 河流控制断面得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及过程,可分别用最小值、年内不同时段值与全年值表述、5.3.2 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值指年内生态环境需水过程中得下限值。
该值就是维持河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河道中必须予以保留得最小水量。
最小值多用流量表示,称生态基流。
5.3.3 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值得计算: 1 水文综合法a)有长系列(ngt;30a)水文得河流控制断面,可采用排频法。
见附录 B、1.1、 b)缺乏长系列水文得河流控制断面,可采用近 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法。
见附录 B.1、2。
2 分项功能计算法分项计算维持河道基本形态、生物基本栖息地与基本自净能力需水过程得最小值,取其中得最小数值作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值。
见附录 B。
2、1、B、2、2。
3 宜选取多种方法计算结果中得最小数值作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值。
5.3.4 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得年内不同时段值得计算:1 水文综合法通过生态-水文过程分析^p ,按汛期、非汛期或逐月计算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得年内不同时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