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的特征、分类和进化
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特征
脊索动物门包括原索和脊椎动物,现存种类约4万多种,具有共同的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
脊索:纵贯于身体背部具有弹性的棒状支持结构,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
脊索由内部富有液泡的细胞组成,外包有脊索鞘。
脊索有一定的硬度,是由于液泡的膨压造成。
头索动物终生具脊索,尾索动物仅见于幼体,高等脊椎动物在胚胎中有脊索,后被脊柱代替。
背神经管:在发生上,神经管是由胚胎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拢形成的。
神经管在成体仍保留,脑部的空腔为脑室,脊髓部的空腔为中央管。
无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在腹侧,实心。
咽囊鳃裂:鳃裂是咽部两侧一系列与外界直接或间接相通的裂缝,水栖脊椎动物终生存在,陆栖类型普遍具鳃囊,但仅在胚胎时期或某些种类的幼体时期咽囊打穿成鳃裂。
心脏: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
肛后尾
具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咽下腺:咽腹面,能结合碘。
低等脊索动物称为内柱或咽下腺,脊椎动物称为甲状腺。
第二节脊索动物分类
无颌类与有颌类
鱼形类与四足类
无羊膜类与有羊膜类
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
第三节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环节动物假说:被摒弃了。
Garstang&Berrill:认为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的共同祖先类似于现代半索动物的羽鳃类。
棘皮动物说:认为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来自共同的祖先。
棘皮动物的发育过程属于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脊索动物相近。
从幼体看,棘皮动物的幼体短腕幼虫和半索动物的柱头幼虫相近。
从生化资料看,两类动物肌肉都含有肌酸和精氨酸,说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较近(无脊椎动物只有精氨酸,脊索动物仅有肌酸)。
棘皮动物假说赞同者较多,假想的祖先称为原始无头类(脊索、背神经管、鳃裂),然
后进化为两个侧枝(头索、尾索)和一个主干(原始有头类)。
原始有头类在水中的一阶段进化为一支无颌类(化石种类中的甲胄鱼,现存的原口类为仅存种),一支有颌类(鱼类)。
第二阶段登陆进化为两栖类和爬行类。
第三阶段由爬行类进化为鸟类和哺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