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漏泄同轴电缆施工工法

漏泄同轴电缆施工工法

漏泄同轴电缆施工工法一前言为了解决铁路在山区、弯道、隧道内等弱场强或无场强区段的无线列调通信工程问题,目前采用在这些区段沿铁路线一定距离架设漏缆,安装隧道中继器和中继器天线的方式使无线电信号电波沿漏缆传输并均匀向外漏泄,使这些区段内场强达到一定要求而保证无线列调通信畅通、可靠。

我们公司于1993年承担了某无线列调通信工程连江口至广州段的施工,在无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用较短的时间,质量良好地完成了该段的施工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了一支技术熟练、工艺精良的施工队伍。

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我们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400MHz漏泄电缆的施工工法。

期望本工法在今后指导同类工程施工实践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工法特点及适用范围2.1本工法有如下特点:2.1.1漏缆架设前要进行严格的单盘测试及合理的配盘。

2.1.2漏缆须架设在铁路旁距轨道线路中心3~15米范围内,其高度须距轨面4.5~4.8米。

2.1.3漏缆的漏泄槽应朝铁路一侧。

2.1.4漏缆接续按漏缆的型号不同须配用不同的连接器件,为控制电缆的耦合损耗,还须根据不同类型的电缆,确定其连接器的安装位置。

2.2本工法适用于山区、隧道传输信号,整个铁路系统及地下铁路,厂矿等漏泄电缆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工程的施工,同时也适用于从事漏缆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

三工艺原理本工法是无线列调通信系统中的部分设备——漏泄电缆的施工工艺,其原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3.1漏缆既是无线信号电波的传输线,又可视为无线信号的天线。

调度、车站值班员、机车司机互相通话,一般情况下,是靠车站电台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信号电波,在铁路沿线的空间产生一定的场强,并通过机车电台的天线耦合接收来实现的。

而在弯道、山区、隧道内无线电波被阻挡、反射、吸收,使得该区段通信困难或无法通信。

漏缆沿铁路架设,通过中继器和中继器天线,将车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电波接收,经中继器放大加强,沿漏缆传输并均匀向外漏泄信号电波,使这些弱场强和无场强区段的铁路沿线具有一定大小的场强分布,以便在这些区段运行的机车电台能正常接收信号。

同样,机车电台发射的信号电波也通过漏缆耦合,传输到中继器放大加强后送到中继器天线发射,被车站电台接收,从而实现调度、车站、机车的通信。

因此,漏缆起到了传输、漏泄(天线)两方面的作用,成为山区、弯道、隧道内等弱场强或无场强区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设备之一。

3.2采用分级补偿的原则,从而使列车收到平稳的电平信号,同时与采用单一的漏缆相比,能延长通信距离。

下面举一例说明:3.2.1漏缆特性型号 耦合损耗 传输损耗 149 80 dB/Km 25 dB/Km 148 70 dB/Km 27 dB/Km 147 65 dB/Km 36 dB/Km3.2.2中继段的漏缆配置方法:在电波信号正向传输方向上,漏缆的配置顺序原则是中继段漏缆配置图1耦合损耗由大到小,传输损耗由小到大,以确保机车接收电平的曲线斜率最大限度最小,呈Ⅰ 型 中继器 Ⅱ 型中继器DCXLCX400m 400m 400m 147型 148型 149型 正向传播方向A B C D54 ABCDdB 04008001200 中继段(m )44 34 锯齿波形,也保证了无线信号在整个漏泄系统中的传输。

3.2.3中继区段各点电平计算A 点 134 dB (设定)(标准电平) B 点 134-25×400÷1000=124(dB )C 点 124-27×400÷1000=113.2(dB )D 点 113.2-36×400÷1000=98.8(dB ) 3.2.4机车电台天线在中继段内各点收到的电平计算 A 点 134-80=54 (dB )B 点 124-80(70)=44(54)(dB )C 点 113.2-70(65)=43.2(48.2)(dB )D 点 98.8-65=33.8(dB )机车电台接收电平曲线图2从以上可以看到在中继段内漏缆采用这样的配置,当信号强时用耦合损耗大的漏缆实际收到的信号就弱,当经过一定距离的传输,信号减弱时,用耦合损耗小的漏缆,实际接收到的信号就强,而且正向传输方向漏缆传输损耗由小到大,形成三个阶梯,在B 、C 两点可以看出能量得到补偿,这种分级补偿的办法可保证信号能量尽可能送到远端,而且保证整个中继段内的场强基本一致,因此,用这种方式配置电缆能使电缆达到最大的使用长度。

3.3不同种型号及相同型号漏缆间的接续,须采用相应的连接器件。

如相同型号漏缆接续采用固定连接器件接于槽孔节距中间,保持槽节距一致以获得连续的辐射场强,不同型号漏缆接续时采用L 27Q 型连接器件及调相电缆接于槽节之间,用调相电缆连接进行调相,以消除辐射场强的突跳,还有不同阻抗的电缆接续采用NQ 型连接器件,以得到阻抗匹配的效果等等。

因此,正确使用连接器和按规定的步骤安装是十分重要的。

1 2 3400m 400m 400m LCX-149 LCX-148 LCX-1471200m1 2 3400m 400m 400m LCX-149 LCX-148 LCX-1471200+a(m)am四施工工艺4.1漏缆架设施工工艺4.1.1漏缆架设必须遵照以下原则:架设漏缆的杆路必须按规定的位置即离线路中心3~10米,杆距30米;漏缆的架设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即架设高度离轨面4.5~4.9米,泄漏槽隙朝向铁路一侧。

4.1.2杆路施工:按设计要求及上述原则定位杆位,加固杆路及架设吊索。

4.1.3漏缆配置:4.1.3.1确认电缆的型号并做单盘测试和充气试验。

4.1.3.2根据中继段长度等分配置漏缆。

即将中继段分成三等分配置三种型号的漏缆,若遇有特殊情况无法等分时,可把等分后多余长度增加在传输损耗最小的漏缆中,如下图:4.1.3.3根据中继器正向传输方向顺序配置漏缆,即先配置耦合损耗大的(传输损耗小的)漏缆,最后配置耦合损耗小的(传输损耗大的)漏缆。

中继段正好等分图3 中继段正好等分后有a(m)余量图4 4.1.4漏缆布放及吊挂,漏缆的布放和一般架空电缆相似,但必须注意如下几点:4.1.4.1按配盘表布放及吊挂,吊挂垂度为0.15~0.2米。

4.1.4.2漏缆弯曲半径不小于2米,不能受冲击。

4.1.4.3漏缆吊挂时采用吊挂夹夹住漏缆自承索和吊索,每隔3~5米设一吊挂夹固定。

15米设一防火吊夹。

4.1.4.4漏缆引入中继房或引上天线采用馈缆(SDY-50-9-4),可埋设引入或吊挂引入。

4.1.4.5隧道内吊挂漏缆不在挂吊索,采用吊夹直接夹漏缆自承索吊挂,吊夹间距5米,每15米设一防火吊夹,采用专用膨胀螺丝固定在隧道壁上,距轨面高度为4.5~4.9米。

4.2漏缆连接器件安装工艺(漏缆接续工艺)漏缆连接器件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L 27Q 型连接器,适用于不同型号漏缆间的接续,即调相头和终端负载接头;NQ 型连接器,适用于漏缆与馈缆间的接续,阻抗变换接头;LGQ 型固定连接器变换接头。

4.2.1L 27Q 型连接器的安装工艺 调相接头剖示图L 27Q-K339A 剖示图54.2.1.1L 27Q-K339A 插座安装 1)开剥电缆。

清洁电缆外部,剖去承力索约200mm ,剥去漏缆外护套、外导体、绝缘套管及螺旋绝缘,露出内导体铜管约17mm 。

要求:a.切口与漏缆轴心垂直,外护套端头倒角为2×450,内导体铜管不带毛刺,铜管内壁除氧化膜并将漏缆头部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碎屑和颗粒清除干净;b.接头必须设在槽距中部。

电缆外护套第一道沟第二道沟 带孔绝缘子 小螺母带接触头外壳蜜封圈 带密封绝缘子外壳组件 带孔绝缘子插孔内导体气门嘴内导体芯子接触套 压环扁螺母 垫圈 密封圈尾螺母2)将连接器插座套在电缆上。

将连接器插座拆开,顺序为尾螺母、垫圈、密封圈、扁螺母、压环。

要求:严格按上述顺序进行,即先套尾螺母,最后套压环。

3)压接内导体芯子。

将内导体芯子插入漏缆内导体孔内,用滚压钳滚压两道槽,第一道槽落在内导体芯子的槽内,第二道槽以滚刀靠紧漏缆切划面为准进行滚压。

要求:滚压时多滚压少进刀,以利内导体铜管逐步变形,第二道槽稍比第一道槽略浅,槽深适中,以使铜管及芯子接触良好、牢固为宜。

4)在漏缆外导体铝皮与绝缘套管间插进接触套。

先把漏缆外护套端头圆周纵向划开,长为20mm,间隔为15mm。

要求:不要将漏缆外导体铝皮弄断或损伤。

5)装上带孔绝缘子,旋进连接器的插孔内导体,务必旋紧,推进压环和扁螺母。

6)套上装有密封绝缘子的外壳组件,将垫圈、密封圈依次推入外壳内,在推入的同时,加涂硅橡胶。

顺序为:首先推进一个垫圈,再涂一层硅橡胶,把第一密封圈小心均匀地推入外壳内;再推第二垫圈、再涂一层硅橡胶,再把第二密封圈推进;再推第三垫圈;旋进尾螺母,并用月牙形扳手把尾螺母旋紧。

7)旋进内导体上的小螺母。

8)装上带有接触头的外壳并旋紧。

9)加盖防尘罩。

10)重复步骤1)至9),完成另一漏缆调相插座的安装。

11)用开路短路法测试连接器的电气特性(方法见附注1)。

Q—75J—186 插头安装工艺。

如图6示:4.2.1.2L271)开剥电缆。

取一段调相电缆(SYKY—75—12),估计长度见附注2,用刀片剥去电缆外护套14~15mm,露出外导体编织层。

2)连接器LQ—75J—186 调相插头拆开,按压紧螺套、橡皮圈、压环、电缆夹的顺序27套在电缆上。

3)松开外导体编织层,露出内导体绝缘层,并在离护套切口20mm处切去绝缘层,露出内导体约12mm ,用锉刀将其端口倒角0.8×450后用细砂纸擦净内导体表面。

4)把套管插入电缆绝缘层与编制层之间。

5)用剪刀修去伸出套管边缘的编制层铜丝,套上小绝缘子。

6)套上外壳,然后对焊接的插孔旋上插针(一般情况下只套上外壳)。

7)把电缆夹推到位,并注意套管弹片的弹力,若无弹力,可稍加调整,使之达到一定强度的弹力。

8)将压环推到电缆夹上,再把橡皮圈推到位。

9)推进压紧螺套并旋紧。

10)加盖防尘罩。

11)重复1)至10)步骤,完成本段电缆另一调相插头的安装。

12)用开路短路法测量安装好的插头的绝缘和接触是否良好。

4.2.1.3插头插座组合将安装好的插头、插座的座芯对准,把连接螺丝旋紧即可。

如图7(一端),另一端相同。

4.2.1.4检查安装质量。

采用开路短路法测量整个接头的绝缘和接触是否良好(同法检查另一端)。

4.2.1.5防护。

采用自粘胶带将接头的金属部分密绕包扎一层后,用聚乙烯塑料带密绕包扎一层(同法调相电缆 外护套外导体 电缆绝缘质 套管插孔扁螺母绝缘垫杆针小绝缘子 电缆夹压环橡皮圈 压紧螺套内导体外壳图六2L 27Q —75J —186 插头调相电缆外护套外导体 电缆绝缘质套管插孔 电缆夹压环橡皮圈 压紧螺套 内导体漏泄电缆电缆外护套 外导体 内导体第一道沟 第二道沟带孔绝缘子小螺母带接触头外壳 蜜封圈带密封绝缘子外壳组件 带孔绝缘子 插孔内导体 气门嘴 芯子 接触套 扁螺母 垫圈 密封圈 尾螺母 防护另一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