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第10章-时间序列分析

统计学-第10章-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例10.1 某工厂第三季度各月计划完成情况如表10.1所示。 表10.1 某工厂第三季度各月计划完成情况
数据 计划数 a / 件 实际数 b / 件 计划完成情况 c / %
七月 500.00 500.00 100.00
八月 600.00 612.00 102.00
九月 800.00 832.00 104.00
/12:09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时期序列与时点序列的区别。
其一,时期序列中的各个数数值可以相加,各个数数值的和表示了在 所对应的时期之内事物及其现象的发展总量。而时点序列中各个数数值 相加通常没有明确的意义;
其二,时期序列中各项数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时点序列中各数数值与其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12:09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2.累计法 累计法又称为方程式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最初水平出发,每
期按照平均发展速度固定发展,将各期推算的递增的水平加总,恰好等 于各期实际水平的总和。即
SS2SN Yt 0
Y0
(10.18)
累计法不仅考虑了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而且还考虑了中间水平的的 数值水平。
ft(10.4)
t0
采用式(10.3)和式(10.4),由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基本
思想是假定数据在相邻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动是均匀的,呈直线发展的, 时间间隔越大,这一假定性就越大,准确程度也就越差。为此,时点序 列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12:09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为了剔除季节变动影响,满足经济管理需要,在政府统计工作中经常
使用年距增长量、年距发展速度和年距增长速度等,具有年距特征的统 计指标。有
年距增长量=本期发展水平 — 上年同期发展水平 年距发展速度(%)=(本期发展水平/上年同期发展水平)×100%
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 100%
/12:09
当我们分析以各期累计数值为目标的实际问题时,应采用累计法。
运用累计法得到的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最末水平一般不等于实际的 最末水平数值。
/12:09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 之比,表明事物及其现象的数量特征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总的变动情况。
S t,k


Yt Yk
(10.11)
环比发展速度是时刻的报告期水平同前一期水平之比,反映事物及其
现象的数量特征的逐期发展变动情况。
St

Yt Y t 1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对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合计 1900.00 1944.00 102.30
要求 试计算该工厂第三季度计划完成程度。 (1)在各月的计划数和实际数数据都具备时,直接采用式(10.5)计 算。 (2)在拥有各月的计划数和计划完成情况数据,缺少母项数据时,则 可根据式(10.5)间接地获得各月的实际数数据,再计算出该工厂第三 季度计划完成程度。 (3)在拥有各月的实际数和计划完成情况数据,缺少子项计划数数据 时,仍然可以根据式(10.5)间接地获得各月的计划数数据,再计算出 该工厂第三季度计划完成程度。
/12:09
(10.12)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2.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Growth Rate)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说明事物及其
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相对程度,也称为增长率。
由于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所以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 度减去1,当发展速度大于1 时,增长速度为正值,表明事物及其现象 某一数量特征的增长程度;当发展速度小于1 时,增长速度为负值,表 明某一数量特征降低的程度。
在进行两项发展水平的比较时,一般把所研究的那个时间的发展水平 叫报告期水平或计算期水平,用Y1 表示,把用来作为比较基础的发展水 平叫基期水平,用Y0表示。
/12:09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2.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Average Development Level)使指时间序列中的发
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速度也分为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 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累计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之比,反映某一数量特征 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总的增长程度。
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之比,反映某一数量特征的逐 期增长程度。
/12:09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同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之 差,说明报告期比某一固定时期增加或减少的总量数量。
(10.6)
逐期增长量Yt是,k 时Y刻t 的Yk报告期水平同前一时期时刻水平之差,说明报告
期比前一期增加或减少的总量。
(10.7)
逐期增长量Y与t 累Y计t 增Y长t1量之间的关系为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对应的累
1.61
1.84
1.89
1.94
要求 试计算该商店第二季度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
(1)计算子项——该商店第二季度月平均零售总额。采用式
(10.1),有
a1.0 61.2 51.3 21.2 1万元 3
(2)计算母项——该商店第二季度月平均库存额。采用式(10.3)计
算。有
6.76.96.57.1
展水平的平均数,一般又称为序时平均数。 按照时间序列是时期序列,还是时点序列,序列中各项数据的时期长
度是否一致,有以下4种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 (1)时期序列,各项时期数据的时期长度一致,其计算公式为
YY0YN 1 1YNN11t N0Yt
(10.1)
在时点序列情况下,采用逐日登记方式采集数据时,称之为连续性的
时点序列,一般也采用式(10.1)。
(2)时期序列,各项时期数据的时期长度不一致,其计算公式为
/12:09
N
Y
Y0 f0 Y1 f1 YN fN f0 f2 fN

Yt ft
t0 N
fi
t0
(10.2)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3)时点序列,各项时点数据的间隔时间长度一致,其计算公式为
S

N
SN,0

N
YN Y0
(10.17)
水平法的思想是从最初水平出发,每一期都按照平均发展速度匀速递
增,到最末一期正好达到实际的最末水平。因此,水平法的着眼点是最 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符合经济管理中许多情况下人们对平均发展速度的
理解和要求。例如在研究社会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时,如计算一定时间 内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的水平时,就要使用水平法来计算这一段时间内国 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但是水平法忽略了对于中间水平的考察, 一般需要计算分段的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加以补充。
/12:09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例10.2 某商店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及有关资料如表10.2所示。 表10.2 某商店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情况
月份
4月
5月
6月
7月
零售总额 /万元
10.6
12.5
13.2
14.2
月初库存额 /万元
6.5
6.7
6.9
7.1
商品流转次数 /次
(10.9)
由于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所以上式又可写成:
Y YN,0
N
(10.10)
/12:09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10.1.4 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1.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Development Rate)是时间序列中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 之比,说明某一数量特征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程度的高低变化。 发展速度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3.由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相对数和平均数时间序列,需先分别计算出分子、分母两个绝对数时
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分子和分母的对比,进而求出相对数 和平均数时间序列的平均发展水平。
由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基本公式为
ca
(10.5)
b
/12:09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按照时间序列中依次排列的观测值的属性不同,可以将时间序列分为 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三种。
其中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具体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两种。
时期序列是由时期绝对数数据所构成的时间序列,其中的每个数值反 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时点序列是由时点绝对数数据所构成的时间序列,其中的每个数值反 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
《统计学教程》
第10章 时间序列分析
10.1 描述性分析
10.1.5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时间序列中的环比发展速度的动态平均数。
平均增长速度是时间序列中的环比增长速度的动态平均数。 平均增长速度不能通过环比增长速度直接计算,而必须在平均发展速
度的基础上间接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平均 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即
b
2 6.8万元
41
(3)比较子项和母项,该商店第二季度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为1.78次。
/12:09
《统计学教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