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问”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让“问”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让“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摘要]:课堂有效提问是一门集设疑、激趣、引思为一体的教学艺术。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把他们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之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英语课堂”提问”教学存在各种偏差,本文围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探究课堂”提问”教学的策略.[关键词]:课堂提问激发思维教学艺术课堂提问被视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师生双边交流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从教师角度看,提问是教师输出信息、传递信息和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课堂“提问”教学或不在意、或不在乎,甚至不懈之,从而大量采用“地毯式轰炸”、“全方位出击”“高密度教学”,这迫使学生接受大容量、高节奏、重负荷的课堂,其结果是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牺牲了学生的积极情感,破坏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教学目标过多过杂,教学重点无从把握,教学方法满堂输送的状态,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值得我们深思。

一、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如此。

课堂“提问”教学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往往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缺乏必要的思考和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教学偏差。

1、教师对“提问”教学的理念偏差有的教师认为,课堂45分钟是教师发挥才能的舞台,每一分钟都很宝贵,不能花在那些无谓的“提问”上,偏爱于“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主动“提问”,会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的教师认为,“提问”教学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还会影响教师的“学术”权威。

如此等等的理念,使得现在的课堂教学还是被“不提问”“少提问”“师问生答”等陈旧教学方法所垄断,使课堂提问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和作用。

这样长期以往,致使学生不积极思考,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形成课堂气氛死板,学生上课不敢主动发言的格局。

2、教师对“提问”教学的内容偏差目前的英语课堂“提问”内容,反映出诸如提问的实效过低、提问的难度过大、提问的作用过小的现象。

“实效过低”特征表现为提问内容与教学目标关联不密切,所提问题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与课文内容无实质联系,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难度过大”特征表现为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原因是教师以自己的角度凭空设想问题,它的评判使学生造成了认知的困难。

“作用过小”特征表现为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类型单一,回答时只需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或检索性确认,学生的回答被限定在待定的范围内,往往只需在“yes”,或“no”中选择。

这些提问内容上的偏差,使得看似热闹的“提问”失去了原有的效果,丧失了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对“提问”教学的行为偏差一些教师喜欢采用“直接告诉式”教学法,把语言现象作为一种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不是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会、分析和解决。

学生只是无奈被动的接受,这样容易产生教师反复讲、学生反复忘的后果,课堂的有效性随之下降。

这与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堂上师生之间语言交流最主要的表现方法是“提问-回答”,其可分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三种形式。

不管哪种形式,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都必须在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评价反馈。

为了切实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务必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提问”的目标性,注重“提问”的艺术性,突出“提问”的主体性。

(一)、明确“提问”教学的目标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提问”教学的目标,我想主要是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和促进学生发展。

1、利用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

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

教师要善于提一些学生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而又与课文关系十分密切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如在讲授《go for it》九年级(上)unit 7section a 3a时,在课文学习之后,巧妙的通过二个开放式的提问:1.what wouldyou like to do in your free time ? 2.would you like to go traveling?3.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why?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其见,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2、利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初中英语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这一规律。

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如在讲到《go for it 》九年级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导入第一课时,采用先让学生听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问:do you like this piece of music? 然后陈述自己的观点,i like music that is gentle.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论,在很浓的学习兴趣中转入正题。

3、利用提问,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让“提问”时机适合,难度适中,内容适宜,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有所收获。

如教《 go for it 》八年级unit 9,可问“who is li yundi?” , “when was he born?” ,“when did he begin to learn the accordion?”等简易的问题。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加以综述。

如教《go for it 》九年级unit 8,可提:“what is a volunteer?”,“what kind of volunteer work you can do?”等概括性的问题。

对基础好的学生,可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回答。

如:“what will the life be like in 50 years?”,“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bird ?”,等(二)、注重“提问”教学的艺术性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项艺术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走进时,它马上会飞走;当你抓住它并把它关起来时,以后就别想再听优美的歌喉。

”因此,教师提问时,要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1、提问表述要清楚明了性。

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陈述应该严密、详细和清楚, 为学生思考指出明确的焦点和方向, 避免模棱两可。

清楚的发问会提高准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

如问学生:what are the important inventions in china ? 或问学生: what does school start? 学生都会感到茫然,中国的重要发明有很多,到底是问哪一个时期的发明呢?还有第二句学校开学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到底是问哪半年呢?因此不妨把上面两句改为:what are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the ancient china ? 和 what does the new school year start ?2、提问角度要有时代性。

提问设计要根据学生兴趣切入问题,做到“点面结合”: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面”,又要抓住热点、关注焦点、把握兴奋点,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思有所得。

如:“who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popular movie star at the moment?”,“how do you like your school rules or family rules?”,“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school uniform?”3、提问言语要有鼓励性。

为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上课时可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设计各种擂台赛、抢答和必答。

可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学生在回答时,即使只有微小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以肯定或表扬。

如:very good,excellent,well done,good job,think for a moment,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等等。

同时,教师应尽量用“may i ask you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o would like to have a try?”等较委婉的语言提问。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堂上师生之间语言交流最主要的表现方法是“提问-回答”,其可分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三种形式。

不管哪种形式,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都必须在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评价反馈。

为了切实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务必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提问”的目标性,注重“提问”的艺术性,突出“提问”的主体(三)、要突出“提问”教学的主体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学生回答,师生通过互换角色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