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
2、XY理论
X理论 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逃避。 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和惩罚办法, 迫使他们工作并实现组织目标。 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2、XY理论
Y理论 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如果员工对某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 自我管控,以完成任务。 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 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4、期望理论
——维克多•弗隆姆 观点: 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这种行为可 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 吸引力。
个人努力
个人绩效
组织奖励
个人目标
4、期望理论
报酬与奖赏对员工有着强烈的影响作用。 员工的自我利益是组织激励的基础,只有在员工对 自我利益的追求和实现过程中,组织能够保证对个 体提供的奖赏与其需要一致时,员工才会获取最大 的满足感。
三、激励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X-Y理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ERG理论尊重需要:自尊、
自主、成就感;地 位、认可、关注。
社会需要:友谊、爱情、
归属、接纳。
安全需要:避免身体、感情免受伤害。
生理需要:食物、水、住所、性及其他需要。
5、公平理论
亚当斯 每个人关心的不是他们得到的绝对薪酬,而是他们与 别人相比的相对薪酬,一旦认为不公平,他们就会采 取相应的行动。
察觉得到的比率比较 A所得/A付出<B所得/B付出 A所得/A付出=B所得/B付出
员工的评价 不公平——薪酬过低 公平——薪酬相等
A所得/A付出>B所得/B付出
7、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
1、成就需要 2、权力需要 3、合群需要
激励理论整合
高成就需要
公平性比较 机会 能力 绩效评估标准
个人努力
个人绩效
组织奖励
个人目标
客观的绩效评 估系统
强化
主导需要
目标引导行为
3、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 影响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有两类:保健性因素,激励 性因素。
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 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4、期望理论
理论: 人们对于个人努力和工作业绩有不同的预期, 这种预期对个人具有吸引力时,人们才会采取行动。
努力——绩效 绩效——奖赏 吸引力:奖赏是否具有吸引力,取决于个人的目标 是否实现。
不公平——薪酬过高
5、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在预测员工缺勤和流动行为时最为有效, 对于预测员工的生产效率差异上效力差一些。
6、ERG理论
克莱顿、爱尔德弗 生存(existence) 相互关系(relatendess) 成长(growth) 多种需要可以并存;如果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那么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会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