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述香雪大道东段是郴州市新老城区间联络的一条城市主干道,它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新城区的开发,该道路处于特殊交通区位,有效地将旧城区的交通线路向外延伸,缓解了旧城区的交通压力,并通过与京珠高速公路和郴资桂高等级公路相接,加强了城市的对外联络,并促进了新城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有利于其沿线的土地利用与开发。
二、设计依据与技术标准1、设计依据(1)设计委托书及设计合同(2)《关于香雪大道东侧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的批复》(郴规审[2004]9号);(3)《香雪大道东段道路新建道路工程第三次方案深化设计》;(4)《郴州市规划局关于香雪大道东段道路规划设计与立体交叉口设计条件与要求的通知》(2008年6月19日)2、主要设计规范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7)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8)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9)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10)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11)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7)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99)1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9) 《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2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第253号)23)《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2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25)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26) 《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27)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28)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29)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2001)3、主要技术标准(1)主线香雪大道东段按城市主干道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改造按城市主干道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50公里/小时。
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标准表名称单位规范值采用值设计车速 km/h 主干路(双向六车道) 50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m 400 400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 m 100 400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 m 700 400平曲线最小长度 m 85 201.38圆曲线最小长度 m 40 61.38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45 70最大纵坡度推荐值 % 5.5 4.035最大纵坡度限制值 % 7 4.035最大超高合成坡度 % 6.5 —纵坡坡度最小长度 m 140 236.089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900 2000一般最小半径 m 1350 2000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700 15000一般最小半径 m 1050 15000竖曲线最小长度 m 40 40(2)匝道主要技术指标如表:匝道主要技术指标序号道路名称 C、D、E线 F、I线项目单位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1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 40 30 302 圆曲线不超高最小半径 M 80 65 220 2503 竖曲线凸型凹型一般最小半径 M 600 2000 500 1110.63极限最小半径 M 400 250一般最小半径 M 700 3000 400 2500极限最小半径 M 450 300最少长度一般值 M 35 88.26 30 65.32最小值 M 35 254 加速车道长度 M 180 180 50 1805 减速车道长度 M 60 60 30 606 出口直接式渐变率 ----入口 M 1/201/30 1/201/30 1/151/20 1/151/207 平行式过渡长度 M 50 50 40 503、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采用郴州城建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
三、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一)、气候条件概况该地区属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日照充足,春季低温多雨,夏季高温酷热,暴雨集中,秋冬干旱少雨,各项水文气象资料如下:最高月平均气温33.6℃最低月平均气温 3.9℃平均相对程度 79%平均降水量 1545mm年平均风速 1.34m/9风荷载 0.3KN/㎡夏季主导风向南风冬季主导风向北风最大积雪厚度 15cm年平均气压 993.4毫巴(二)、自然地理概况香雪大道东段道路位于郴州市老城区与东部新城区之间,其起点为京珠高速处的锁石南路路口,东止于郴州大道与新湾大道(规划路)交叉口处,其中段与规划南北走向的云松路(1813线的联系线)连接,并与南边现有的郴资大道大致平行,相距约200~400米,路线起点至中段为山坡,中段至终点为农田,路线的北面及南面均为低山丘陵地形,而郴州市则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东岭山脉北麓,南与广东韶关清远比邻,东界江西赣州,北接衡阳、株洲,西邻永州,地理坐标,东经112°14′至114°14′,北纬24°54′至26°51′,面积1.94万平方公里,郴州市城区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呈箕形倾斜,属低山丘陵地形,城区地质构造属华南褶皱体系,区域构造稳定,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三)、水文地质概况香雪大道东段道路用地范围内地质现场踏勘评价良好,具体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如下:场地A、B线K0+000~K0+500段位于风化残丘,其前进方向及其于各线主要处于坡积、冲积扇地貌上,场地内第四系堆积物覆盖厚度较大,基岩为石灰系灰岩,依据岩土成因类型,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4层,按各要土层的成分及形成顺序根据《公路土工实验规程》JTJ051-93,由上而下依次分为8层,分述如下:1、人工堆积层(Q4ml)(1)、种植土:灰黑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砾、砂及有机质、植物茎等,场地内分布较广,层厚0.3-0.5m。
2、冲积、坡积层(Q4al+pl)(2)、(含砾)低液限粘土:棕红色,灰黑色,可塑-硬塑,稍湿-湿,局部呈网纹结构,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捻面稍有光泽,局部含砾约25%,成分多为石英,粒径多为3-8mm,局部夹卵石、漂石,成分多为强风化或弱风化花岗岩,亚圆形,层厚多为1.5-2.0m,局部达到6-8m,全场分布不均。
推荐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200Kpa(3)、漂石质土:杂色、中密,稍湿-湿,漂石含量多为35-40%,卵石含量多为25%左右,成分多为强风化花岗岩,亚圆形,漂石最大粒径达50cm,砾、粒及粘土充填。
推荐地承载力标准值fk=250Kpa(4)、粘土质砾:灰黑色、浅黄色、中密、湿、砾含量约60%左右,中粗砂及粘性土充填,局部夹卵石,成分多为强风化花岗岩,场地内分布范围较少,层厚不稳定,或杂夹于漂石质土内。
推荐地承载力标准值fk=220Kpa(5)、(含砾)低液限粘土:灰黑色,硬塑,湿,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捻面稍有光泽,局部砾含量达25~30%,成分多为适应,粒径多为3-8cm,夹卵石,成分多为强风化花岗岩,层厚不均匀。
推荐地承载力标准值fk=200Kpa3、残积层(Q4el)(6)、(含砾)低液限粉土:黄褐色。
紫色夹灰白色等,中密,湿-饱和,具纹层理结构,干强度低-中等,韧性低,摇震反应慢,捻面粗糙或稍有光泽,部分孔内含砾达25%,此层埋深较深,场地内分布较广,厚度不均,根据已有钻孔揭露情况,厚度最厚达30m。
推荐地承载力标准值fk=180Kpa4、基岩(C)(7)、强风化灰岩:灰黑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或块状结构,溶沟溶槽发育,局部发育有小型溶洞,软-流塑状绽性土充填,大部分地段含炭质,其中A、B线K0+600~K1+000地段内岩石以含白云质为主,多呈灰白色,岩心多呈碎块状、断柱状,层厚0-2.5m。
推荐地承载力标准值fk=300Kpa(8)、弱风化灰岩:灰黑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或块状结构,溶隙较发育,少数溶隙内见微溶孔,大部分地段含炭质,呈灰黑色,其中A、B线K0+600地段内岩石以含白云质为主,呈灰白色,岩质硬,完整程度好,岩心多呈柱状、长柱状,最大揭露厚度14.2m,取岩样6组,基岩天然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8.8Kpa。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岩溶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冲积、坡积层内,含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为在岩面附近,底下径流条件较好。
其动态受气候、季节性影响较小。
根据水样分析结果,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岩土工程评价(一)、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位于风化残丘及山前坡积、冲积扇上,地势由山脚往冲积扇前沿逐级降低,最大高差约40米,场地范围内第四系堆积层覆盖厚度较大基岩为石炭系灰岩,未发现有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址现象存在,可以认为场地相对稳定,根据当地时间经验和钻探感应,基岩面以下1-3m多呈饱和状,落钻,基岩顶部的强风化1-2m范围内,溶沟、溶槽发育,对特殊承重构造需进行压浆处理措施。
拟建场区按湖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其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10011-2001)土的类型划分标准,人工堆积层,种植土属软弱土,含励低液限粘土,漂石质、粘土质砾,低液限粉土属于中硬土,基岩属坚硬土,场地复杂程度登记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
(二)、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评价人工堆积层(种植土)属于新近堆积,土质松散,工程力学性质较差,坡积、冲积层土的压缩系数范围值为0.24-0.49Mpa,属于中等压缩性,工程力学性质一般,其中漂石质土、粘土质砾,粗粒至巨粒组成分含量较高,工程力学性质较好,残积层层位相对稳定,中密、压缩性中等,工程力学性质一般,但基岩岩面以上约1-4m,多呈松散状,饱和,工程力学性质较差,基岩中强风化层溶沟、溶槽及小型溶发育,软-流塑状粘性土充填,含水量较丰富,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基岩中的弱风化层眼质坚硬,完整、强度高,工程力学性质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