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使学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
初步掌握以下知识: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法律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我国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
识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
提高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的能力。
因为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由此切入后续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比较和分头能力。
这是学习法律常识应强调培养的能力。
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就是线,就是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的界定。
线内属于合法,线外属于违法。
不能实施违法行为。
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能力。
如,引导学生认识;有法是这样,无法会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
其中包括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等能力。
通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以下觉悟:1)热爱法律。
法不光是“治人”的,而且是“护民”的;法既约束人的行为,又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它是护民治国的法宝。
2)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我国法律代表人民的利益,守法即维护人民的利益,违法即损害人民的利益。
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无规矩不成方贺,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规定。
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3课时。
第一课时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三节课的时间,学习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本课的课题、框题和目题,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认识其知识框架。
(请一位同学读,然后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生活。
(板书)(副板书)一、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板书)导入新课情形(一)先请两位同学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方、圆图形。
(让同学们评议画的是否标准,说明用规、尺才能画的标准。
由此,提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情形(二)请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一个表演,请同学观察、比较表演中的两个场面,指出两个场面说明什么道理。
(同学们坐在原位不动,待教师说完表演词,即可自我表演。
)场面(一)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同学们自己到我这里取电影票。
”(学生立即拥向讲台,教师被重重包围。
)场面(二)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每行的第一位同学到我这里取全组的电影票,然后按座位顺序发给生一个同学。
”(学生取票自我良好。
)(设计此表演目的:让学生亲自体会有无要求即行为规范大不一样。
说明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引导学生走进本框题内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说明这个道理的现象,请同学们列举一下。
(教师归纳。
)上学上课:遵守时间,听铃作息。
交通行驶:红灯停、绿灯行,靠右侧行驶。
上公共汽车:先下后上。
体育比赛:赛场规则等等。
这些现象提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这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板书)1)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板书)2)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
(板书)道德准则是人们心中的准则;纪律、规章是人们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准则;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
它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即每个公民必须遵守;它具有权威性,使任何人都不可违反。
由于法律准则的这些特点,因此它具有不同于道德准则、纪律、规章等的规范作用。
3)法律对人们言规范作用的表现。
(板书)指引作用→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评价作用→判定,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正当、有效、合法。
预测作用→人们应该如何做,某种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 教育作用→宣传教育群众,惩戒违法行为.强制作用→制裁、惩罚犯罪、强迫罪犯接受改造。
法律不仅规范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而且还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2。
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和协高人际关系的规范。
(板书)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走出家门后例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那么,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如此场所范围?人们之间又会形成什么关系或角色?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乘车——乘客——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
去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
去公园——游客——购票入园,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去影剧院——观众——不能大声喧哗、随意走动,礼貌鼓掌。
(提示:教师写板书时把“场所、”“角色”、“行为规则”分别对齐。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法律确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
法律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确认。
它使公共生活准则具有必须遵循的权威性。
第二,指引教育。
它使人们自学地去遵循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第三,制裁。
法律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使人们不论自学与否,都要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法律还协调、规范人际关系。
这是因为,法律维护社会生活的准则,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例如:上学是适龄学习者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当自己享受教育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这一权利,不容许侵犯他人的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还要覆行守纪的义务。
所以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学会依法行已,依法办事;还要学会依法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在我国维护社会生活准则的法律有民事的、刑事的、行政方面的很法律法规,我们只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
(板书)它包括五章45条。
[1][2][3]下一页下次课,我们就《条例》的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
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一个新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明确了一个新道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
巩固新课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教材(第22页的案例)。
阅后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课后练习预习下一框题的内容。
搜集见闻中有关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和行为,并能表述出来。
(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报刊、书籍中的案例资料。
要求必须真实。
)第二课时二、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板书)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抢答(说出全称):在我国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法律中,关于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表态。
)回答正确,(每人发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为学习资料,保存好。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交流上节课留给大家的题目:谈自我见闻中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
(设计此题目的目的有二,(1)让学生活动起来,引导他们关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让较多学生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安全涉及的方面、范围。
)(教师归纳。
)同学们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涉及了学校等单位的秩序,影剧院、公园等公共场所的秩序,出行乘车等公共交通秩序,等等诸多方面。
这些方面,在我们的教材中都分别做了评析。
我们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达到要领明确,依法处罚的认识。
请大家看书第23页最后一自然段至第26页第1自然段。
维护公共秩序(板书)1)公共秩序的含义。
(板书)主要包括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秩序等。
2)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板书)请同学们看投影:(投影一)维护公共秩序,处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违反《条例》的表现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违反《条例》的表现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结伙斗殴等流氓行为,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行为,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拒绝或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2。
保障公共安全(板书)1)公共安全的含义。
(板书)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
2)法律严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板书)请同学们看投影:(投影二)维护公共安全,处罚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违反《条例》的表现违反《条例》应受到的处罚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或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行为。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其他管制刀具的15日以下拘留、200地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未经批准,安装、使用电网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故意损毁、移动覆盖物、标志、防围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明确了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实际行动中要做到自觉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同妨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巩固新课现在同学们看书第25而“议一议”题目。
在交通工具上,乘客应如何把守法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展开讨论发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在公共电汽车上,主动买票,爱护车内设施,礼让他人,照顾老幼病残孕者,这就是把守法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了,体现出同学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我们再讨论第26页“议一议”。
“如果路遇同学与别人发生纠纷,你该怎么办?”(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正确。
遇到同学、朋友与别人发生纠纷,应该一不参与;二要规劝;三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就近求助学校、居委会、派出所等来解决。
通过两个问题讨论,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经过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觉着应战,表现出同学们的智慧和胆识。
祝大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课后作业自学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目的:看原文,原原本本学法律。
)第三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护公共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这节课我们学习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板书)同学们先自学第一目题的内容,找出:(1)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
(2)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应包括哪些方面。
(设计自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的比较清楚准确。
下面我们把要点记下不来。
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维护(板书)1)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
(板书)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公用设施的管理,对文物的管理,对公共环境的管理,对毒品的管理等。
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是在维护社会秩序,其管理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秩序。
这就是说,国家机关的正常的管理活动和必要的管理秩序,就是社会管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