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悲剧小丑--表演型人格障碍报告

悲剧小丑--表演型人格障碍报告

悲剧小丑——表演型人格障碍报告【案例分析】【症状描述】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癔症型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并且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

这类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

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

对别人要求多,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

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成因分析】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

研究显示,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美国的统计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达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标准。

这两种心理障碍的潜在人格特质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现型”型的人格反映出来而男性更多以“反社会”型的暴力人格表达出这种潜在人格特质。

【治疗方案】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棘手的心理障碍。

即使在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临床治疗效果也很不乐观。

这种心理障碍呈现出高自杀率,在国外经常采用住院治疗。

心理疗法方面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对其成长史进行涉入分析。

但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还是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集中在改善患者的人际交往上并且教会她们如何表达她们的渴望与需要。

目前尚无较好的具体治疗方法,但应持积态度进行矫治。

一、药物治疗: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

焦虑表现明显者可选用苯二氮类抗焦虑药,伴有脑电图改变的暴发型人格障碍可予抗癫痫药,碳酸锂对有冲动或攻击行为者有效。

二、精神治疗:在精神支持性治疗基础上的行为治疗,或通过参加治疗性团体(又称治疗性社会)组织的活动以控制和改善其偏离的行为。

三、精神外科治疗:颞叶切除或立体定向手术可改善一些人格障碍的表现,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实践证明: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和锻炼,适当的劳动对具有人格障碍的人是有益的,处罚很少见效。

提高素质和改善环境是预防人格障碍的主要措施,也是十分艰巨和长期的工作。

【浅谈】其实我们对这类人并不陌生,因为有些网络名人就属于这种类型,而且很遗憾,这类人中女性多于男性。

她们表现的很幼稚,是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幼稚表现。

比如都三十多岁了,仍然在公共场合撒娇发嗲。

穿着奇装异服,怎么搭配奇怪怎么穿,就是期望引起他人的注意。

情绪时而激情澎湃,时而痛哭流涕,令人捉摸不定。

经常不分场合不分角色含情脉脉的看着异性,用只有舞台上才能出现的形体语言和现实中的社交。

她们爱好表演,爱出风头,经常是麦霸、场霸。

但她们表演的东西,当然也很难称之为“艺术”。

甚至看完以后,大家会说:“我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但这个表演肯定不是艺术。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

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

多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

对别人要求多,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

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

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

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美国的统计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达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标准。

可以说这两种心理障碍的潜在人格特质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现型”人格反映出来而男性更多以“反社会”型的暴力人格表达出这种潜在人格特质。

在现实生活中,有表演型人格的人也是很多的,也就是他们够不上判断为“人格障碍”的标准,但却有不同程度这类人格特征的表现。

一样女多于男,所以下边用“她们”这个代词来指代这类人。

其实她们很需要别人关爱,而且因为她们的“幼稚”表现,也容易引起对方的疼爱和娇宠。

可是她们却难以知足,对男朋友往往会过度的吃醋和撒娇,喜怒无常和过分要求做这做那,恋爱关系自然难以持续。

这种对爱的渴望和对爱的无限索取的倾向,让她们更容易受伤。

她们常常绘声绘色的讲述自己“悲惨”、“委屈”的情感经历,一面对男人恨之入骨,却又真的离不开男人。

如果恋爱关系发展到婚姻,高兴时千娇百媚风情万种,但一旦怀疑对方出轨,那就是痛哭流涕不依不饶。

尤其是在吃醋方面,她们可谓集古今之大成。

所以她们执着而热烈的爱,正是她们失去爱的原因。

又因为她们挫折后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怨天尤人,很容易选择自杀之类的极端手段期冀对方的回头。

但往往越是如此,越是事与愿违。

所以经常被亲友们说成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其实她们真的很可怜,但别人却也无法真正的帮到她们。

因为对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节表演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又称歇斯底里人格,或戏剧型人格。

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缺乏深刻感,生活如同在演戏,希望成为众人的注意对象。

1.人格特征(1)情绪外露,喜怒哀乐皆形于色,表情丰富、生动、矫揉造**发脾气。

(2)自我中心,爱交际、好表现,对别人要求甚多,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依赖性强,喜欢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

(3)女性患者往往卖弄风情,但却没有真正爱情。

部分患者在实际生活中表现阴冷或缺少性【和谐吗】高潮。

(4)表面上聪明伶俐,但思维肤浅,缺乏深思熟虑,感情胜过理智,凭印象办事。

不习惯于逻辑思维,常有自欺或欺人之言。

易接受暗示,用幻想或想象补充事实,凭猜测和预感作出判断,言语内容不完全真实可靠。

与强迫性人格相反,不注意事实真相与细节,因而知识相对贫乏,显得天真幼稚。

总之,戏剧型人格的人行为、处事表现肤浅、做作,他们总想博得别人的注意、赞许,如果别人忽略他们,便会感到不舒服,并会为此不借使出种种过分的花招。

戏剧性人格有的时候还挺逗人喜爱,但因为这种人的情绪多变、不真实,所以只能博得他人一时欢喜,昨日的好朋友今天便可反目为仇,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是不太好的。

这种人通常抱怨自己身体不好,如虚弱、头痛,有时甚至有人格解体的主观感觉。

过度紧张时,可能表现出暂时性的精神病症状。

2.自我疗法(1)情绪调整法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应听听别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他们对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态度如何。

可从自己的亲朋好友调查、询问,他们可能对你有以下的看法:对并不十分好笑的事哈哈大笑。

说话时手舞足蹈,欠稳当。

动不动泪流满面,以表达激动。

故意做作以惹人注意,自鸣得意,其实别人很反感。

通过反省,患者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较为公允的评价,对表现过分的地方加以调节,然后在相关行为中注意,让好友对一天的表现作一评价,一周后或一个月后作个总结,看看由于自我的约束,过分的表现是否有所收敛,体会一下内心的感受。

可对前面夸张的情绪表现作如下修正:经常说些俏皮话,讲些幽默故事逗人发笑。

说话时注意自己的举止,防止过分动作的出现。

在激动时,以适当的言语代替眼泪。

学会踏实些,以自己的成熟获得别人的尊重。

这样反复提醒自己,督促自己,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过分的情绪表现,并请亲朋好友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评价,并要观察他人的言行和情绪表现,使自己的情绪反映更自然些,得体些,从而变得越来越自然。

【心理医生提示】如果日常的行为中有符合下列状态中的三项,那么医生就会判断患者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幼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以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给他人难堪或表示强烈不满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以往心理学界认为表演型(癔症型)人格与癔症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但临床观察发现,癔症病人的病前表现为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仅有20%,一些明显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病人可终生不发生癔症,因此表明表演型人格虽与癔症有关,但并非必然联系。

故现在普遍倾向于使用“表演型”而回避“癔症型”对此种人格障碍进行表述,以达到区分“癔症人格”与“癔症”之目的。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外在表现一般有以下五个方面:引人注意,惰绪带有戏剧化色彩。

喜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

他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

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

他们经常沉溺于幻想,把想像当成现实,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的时候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惰感易变化。

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

对于轻微的刺激即产生情绪激动的反应,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

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以戏弄他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

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馅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

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高度的自我中心。

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的时候才符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不遗余力地攻击他人。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成因表演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期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癔症型人格特征。

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由于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具有人格发育不成熟的特点,患者的自我心理矫正有相当的困难,因此主要以外在治疗为主。

目前治疗表演型人格障碍主要有认知领悟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两种方法。

由于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心理防御机制发育不成熟,削弱了疏导焦虑、控制冲动或发展。

在认知领悟疗法操作过程中,引入其成长经历所致影响,帮助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对矛盾冲突情景进行剖析,使其重新认识和探索自我,随着其对己、对人和对环境产生理性的认识和领悟,个性趋于成熟和发展,逐渐以成熟而建设性的态度取代幼稚原始的反应方式。

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持强烈要求备受关注的自我中心之态度,因而不能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致使他们生活中的应激较多,常有不合理的情绪爆发以及混乱的行为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