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护理常规
• 治疗方案:
• 治疗:颅内动脉瘤应手术治疗。采取保守 治疗约70%病人会死于动脉瘤再出血。 • 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 以下。
干预措施:
1、体位与活动 (1)安静休息:绝对卧床4-6周,减少探视,最好保持环境 安静和避光。 (2)病情允许时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 (3)加强安全意识:意识障碍或年老体弱者,嘱家人24小 时陪护并做好交接,作,防止坠床,跌倒及烫伤等意外发生。 2、饮食 以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易 消化的食物为主,保持大便畅通,便秘患者使用轻泻剂,忌 高压大量灌肠。 3、心理护理 (1)合理安排病房,为患者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2)主动详细的介绍病区环境及主管医护人员,让患者尽 快熟悉环境。 (3)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等,消 除顾虑。 (4)帮助患者得到更多的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4、避免做颅内压增高的动作:用力、咳嗽、打喷嚏、屏气、 排便等,避免情绪激动
术后干预措施: 1、体位与活动 (1)血液动力学稳定者取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 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注意头颈不要过伸或过屈,以免影响颈静 脉回流。 (2)术后第一天鼓励清醒患者床上活动。 (3)术后病情许可者,协助其下床活动,可先扶坐椅子、床边移步, 上卫生间:体力允许者扶其病区走动,若出现头晕、头昏、心悸、出 冷汗等应立即停止,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4)对于肢体活动障碍者,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尽早行康复功能 锻炼,进行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 2、饮食护理 (1)手术当天禁食,第二天起可酌情给予流质,以后逐渐过渡到 半流质、普食。 (2)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昏迷或吞咽难者,术后给予管饲饮食,暂时不能进食者或入 量不足者,按医嘱给予补液,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4、呼吸道管理 (1)氧气吸入,根据病情选择吸氧方式以及氧气流量。 (2)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有效的咳嗽、咳痰 (3)年老体弱无力咳嗽咳痰、昏迷、舌根后坠者,床边备口咽通 气道及负每日进行可耐受的活动以不出现心悸、 气短、乏力等症状为宜。 2、注意切口愈合情况:拆线后如愈合良好,一至两周可以洗 头,但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抓破切口。 3、加强营养,多摄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易消化 的食物,忌油腻、辛辣刺激食物。 4、树立恢复疾病的信心,避免因为精神因素引起疾病的变化。 5、宣教正确服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 切忌自行停药,减量和停药需根据医嘱执行。 6、对于去骨瓣患者,术后注意局部保护,外出戴帽子,尽量 少去公共场所,以防意外事件发生,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者, 出院三个月前来医院行颅骨修补术。 7、定期门诊随访:定期做CT或DSA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8、指导患者家属,如出现病情加重,及时来医院检查。
5、对症处理 (1)对烦躁者可给予轻度镇静药物。 (2)对有疼痛症状者,可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如散利痛,但禁止 使用吗啡、哌替啶。 (3)对癫痫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如安定、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 (4)其他如呕吐、频繁咳嗽、高热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及时给予镇吐、 镇咳、降温等对症处理。 6、行DSA检查 7、动脉瘤破裂出血者为防止血管痉挛的发生,常规持续静脉使用钙 离子吉抗剂尼莫地平。尼莫地平需要静脉推注泵控制滴速,用量为 3-5ML每小时,速度根据病情或者血压做调整:同时还有注意有无 低血压的发生,如有应告知医生减少用量或者停药。 8、脑室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护理 见脑脊液穿刺引流术护理常规。 9、做好术前宣教 根据治疗方法决定,如果选择脑血管栓塞术,则 术前准备同DSA:如选择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术前宣教如下: (1)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床上翻身,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常规备皮﹙理全发﹚备血、皮试。 (3)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10小时。 (4)简单告诉病人手术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教会患者如何 应对,提高安全感。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常规转监护室治疗。 10、手术当天:遵医嘱给药,准备好患者资料﹙CT片、病历﹚带入 手术室
7、导尿管护理 保持通畅,观察尿液及性质,准确记录 尿量,做好会阴护理。间断夹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康复功能锻炼 对于肢体偏瘫或言语障碍者应早尽进 行康复功能锻练,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 9、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出血:术后24-48小时易发生颅内出血。嘱患者 不要用力咳嗽和用力排便,一旦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头 痛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减慢等征象, 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再次手术准备。 (2)脑水肿:术后3-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见颅内压增 高护理常规。 (3)应急性溃疡:术后患者胃内容物呈咖啡色,伴呃逆 腹胀、黑便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遵医嘱 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使用制酸及胃粘膜保护剂等。
• 概述: •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 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因。 • 病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80%发生于脑 底动脉 • 环前半部。临床上以自发脑出血、脑血管痉孪、 动眼神经麻痹等局灶 • 症状为特点。动脉瘤的破裂常是产生严重症状甚 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5、切口疼痛护理 (1)术后常规在患者枕后铺清洁治疗巾,观察伤口敷料情况以及 切口愈合情况,有无血液及脑脊液漏情况。 (2)避免切口长时间受压。 (3)切口感染者,协助做好分泌物培养,加强换药。 (4)术后10-14天伤口愈合好医生给予拆线,拆线后仍需注意无 脑脊液漏。 (5)有效控制疼痛,保证充足睡眠,禁忌使用吗啡、哌替啶等抑制 呼吸的药物 6、硬膜外引流的管理 (1)妥善固定: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情况,防扭转及反折。 (2)保证有效引流。 (3)观察引流的色、质、量并记录 (4)引流液若鲜红、粘稠要考虑活动性出血,若呈淡血性水样液, 应考虑为脑脊液,注意有无低颅压性头痛。 (5)一般术后72小时内拔出引流管,拔管后注意患者有无疼痛、 呕吐及意识改变等情况,有无脑脊液漏,如有应及时通知医生。
动脉瘤护理常规
科 室:神经外科 授课人:李洪芹 时 间:2014-03-01
• 动脉瘤护理常规 • 一、护理问题/关键点 • 1.颅内压增高 2.再出血 3.脑血管痉挛 4.脑积水 5.脑室穿刺脑脊液外流 6.呼吸 道管理 7.切口疼痛 8.硬膜外引流管 9. 感染 10.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11. 教育需求
• 病情及主要症状 • (1)小而未破的动脉瘤大多数无症状及体征,少数者可出现头痛, 单侧眼眶或球后痛伴动脉神经麻痹、头晕等症状 • (2)动脉瘤破裂出血大多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 •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剧烈,呈胀痛或爆裂样疼痛,难以忍 受,呈局限性或者全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者进行性加重,多样恶心、 呕吐;可有意识障碍或烦躁、谵妄幻觉等精神障碍 • 2)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ng征Brudzinski征阳性 • (3)再出血症状:一般再发病24小时内再出血的可能性最大;临床表 现为:在病情平稳或好转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加深、抽搐、原有症状加重和体征加重或重复出现 • (4)脑血管痉挛症状:血管痉挛一般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5天开始, 5-14天为高峰期,2-4周后逐渐减少。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局灶性 神经功能损害体征 • (5)脑积水症状:急性硬阻性脑积水多发生在出血后一周内;轻者表 现为嗜睡,精神运动障碍迟缓和近记忆力下降,重者表现为头痛,呕 吐和意识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