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导型教学设计方案
掌握三角形面积 公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口答面积公式 说出平行四 一、创设情境 边形面积公 式 3 1.谁能利用公式 计算下面图形的 面积? 并说出图形的面 积 1 为新课的学习奠 定基础,通过创设 情境解决问题,又 引出问题,自然过 渡到下一个层次 的学习。
出示三角形彩纸
问学生有什么办 法知道它的面 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想到的办法。
学生讨论思考
出示 ppt 课件演 示数格子的方法
说说自己的想法
1 学生提出 二、操作探究、发现 可以把它转 规律 化成已学过 的图形
6
请你们拿出学 具,小组合作动 手操作。 教师巡视
1 操作完后 小组 学生代表汇报。 学 生边说边演示, 学生动手操作,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
授导型教学设计方案
教 学 设 计 表
学科 数学 章节名称 授课年级 五年级 学校:榆树市第四小学 教师姓名:刘淑莲 三角形的面积 计划 学时 1
“三角形的面积” 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 “图形 的面积”中的第五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三角形 学习内容分析 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几何内容的课,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内 容―——求梯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过三角形, 但只是直观的认识, 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推导三 学习者分析 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所在。 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设计 时,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的方式,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推断等探究活动中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知识与技能: 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 教学目标 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 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三角形的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让学生感受成功, 建立自信,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索中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1、呈现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材。2、通过拼一拼,自主探索,推导三角 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解决措施:用 ppt 文件直观的呈现实际问题,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三角形的面
1.师:拼成的图 形和原来三角形 有什么关系? 1.发现拼成平 行四边形和 三角形的关 系 2. 出示课件,让 学生清楚地看到 这一转化过程 三、引导探究,形成 共识 10
1. 操作几次,再 观察, 学生回答老 师提出的问题。
2 学生发现三角 形和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底和高的 关系 锻炼学生将自己 思维和整个操作 过程用语言表达 . 3 学生回答. 3.师:说一说每 4 ppt 演示 出来的能力。
积公式。
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实实在在的孩子,我 们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 通过拼一拼,自主学习,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三角形的 面积公式的推导。再展开讨论,教师指导,达到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 依据的理论 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3.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学生独立完成, 再 交流
巩固,通过练习来 完成,
疏理知识,形成知 识网络。
学生试着用三角 形面积知识去解 释以下的一些生 活情景。 知识学习由课堂 延伸到课外。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务
完 成 教 学 目 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索、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教 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强求方法的统一,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获 取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等一系列活动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个完 教 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同它等底 学 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这样得出的结论在学生的头脑中印象最深。公 反 式中的除以 2 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要借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去突破这一难点, 思 此时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题性。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 与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本课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与他 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学会新的知识和本领。 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得个性得以彰显。
3、 PPT 演示练习 题 六、运用 1、 现在要将这些 练习 2 知识拿来运用。 2、PPT 演示 七、总结,并引出新 的问题 总结 2 师:同学们,说 一说这节课的收 获。 八、利用公式,解决 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和生活的联 系 2 1、 根据所学的 知识小组讨 论说明。 2、 PPT 演示 学生总结
பைடு நூலகம்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 推导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 理解等底等高的 平行四边形和三 角形的关系。 形、教科书 PPT 演示 PPT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通过拼图、看书、 讨论,再看 PPT, 加深对推导三角 形的面积公式的 理解。 利用三角形的面 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科书 PPT 演示 PPT 加深对三角形面 积的理解。培养学 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可续页) 所用时 间
2. 自主总结三 角形面积公式
一组两个完全一 样的三角形与拼 成的平行四边形 的关系? 4、PPT 演示
四、讨论总结,形成 Ppt 演示公式 公式 的形成及字 母公式
讨论:三角形的 5 面积为什么要除 以 2?
生讨论后作答
在讨论交流中加 深对公式的理解。
1、教科书 26 页 题,.在小组里通 过合作探究,来 解决问题,把发 现的问题提出来 和同学一起讨 五、实践应用,巩固 小组合作学 认识 习,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论。 10 2. 教师的指导 下,用投影仪出 示。验证学生的 发现。 1.学生合作学习。 2.汇报自己的发 现。 3.总结发言。 培养学生观察能 力,和自己发现规 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