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25项反措细则
7
液氨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液氨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8
氨区必须设置泄露应急处置设备,必须设置安全清洗器。
生产阶段
1
氨区应挂有“严禁烟火”等警示牌,进入制氨站前应交出身上所有火种,严禁在氨区吸烟。
2
应严格落实氨区出入制度
3
在氨区作业应使用铜制工具。
4
在氨区动火,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动火前必须确认现场氨气浓度在合格范围内。(氨含量)应用两台仪表测量氨气含量。
严格执行《液氨的安全使用规程》
制氨设备的
液氨设备的布置应便于操作、通风排毒和事故处理,同时必须留有足够宽度的操作面和安全疏散通道。
在正常运行中会产生火花的氨压缩机启动控制设备、氨泵等动力的启动控制设备不应布置在氨压缩机房中。库房温度遥测、记录仪表等不宜布置在氨压缩机房中。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在氨区或氨系统附近进行明火作业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火作业的地点所测量空气含氨量应在允许范围内,并经批准后才能进行明火作业,氨区内严禁明火采暖。
氨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氨区严禁存放其它物品。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确保消防水泵两路相互独立的电源,强化人员的消防培训。
应及时处理油系统固定灭火系统缺陷
基建阶段
油罐区一切电气设施应选用防爆型
油罐区电力线路应使用电缆或暗线
油管道要保证机组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自由膨胀。
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应立即停机处理。
氢冷系统和制氢设备中的氢气纯度和含氧量必须符合《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在氢站或氢气系统附近进行明火作业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火作业的地点所测量空气含氢量应在允许范围内,并经批准后才能进行明火作业。
制氢场所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按时检查和试验。
密封油系统平衡阀、压差阀必须保证动作灵活、可靠,密封瓦间隙必须调整合格。
空、氢侧备用密封油泵应定期进行联动试验。
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特别是氢气系统的动火作业管理;氢气系统动火前后应置换排放合格;动火结束后,及时清理火种。
控制制氢设备、系统和空气中的含氢、含氧量。
3.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防止超压超温/防止设备大面积腐蚀
[]
5. 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
8. 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
16. 防止开关事故
20. 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
21.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
24. 防止交通事故
25. 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油系统应尽量避免使用法兰连接,禁止使用铸铁阀门。
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垫、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和非耐油石棉垫。
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准有明火,必须明火作业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附近的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的保温坚固完整,并包好铁皮。
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在拆下的油管上进时焊接时,必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
5
第一次卸氨前必须对气氨管路和液氨管路用氮气吹扫进行空气置换
6
氨区进行卸氨操作时,必须确认氨车水平停放并固定接地,安全熄火,且在氨车前后设置安全标示,卸料操作,应有专门安全人员现场监督,卸氨操作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汽轮机、发电机两端应设防腐油箱,油系统严禁带压堵漏。
控制制氢设备、系统和空气中的含氢、含氧量;确保密封油系统完好运行。
加强电缆火灾防护系统的维护管理和消缺工作。
任何电线、电缆敷设时不能接触油管道防止漏电打火。
液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油罐区应设有环形消防通道
20
机动车、电瓶车不应随意进入油区
21
动火前,油气含量应小于0.2%
22
进入油罐内使用的防爆灯不应超过12V
23
24
油罐区内的泡沫灭火系统每半年试验一次
25
油区露天消防设施保温应完整
9
应及时消除漏粉缺陷
10
应及时处理固定灭火系统缺陷
基建阶段
1
氨区应布置于厂区边缘
2
储氨罐周围处应有专用围墙
加强电缆异动、运行管理和监视。
穿墙(或地板、铁板)等油管道应有套管,不允许在套管内有焊缝,加强对材质和焊缝的检查监督。
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特别是加强油系统、氢气系统、制粉系统、输煤系统的动火作业管理;油系统动火前要吹扫;氢气系统动火前后应置换排放合格;制粉系统、输煤系统动火工作前,清理积煤积粉,动火结束后,及时清理火种。
油管道法兰、阀门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应及时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下部蒸汽管、阀保温层。
油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如敷设有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这些热体保温必须齐全,保温外面应包铁皮。
检修时如发现保温材料内有渗油时,应消除漏油点,并更换保温材料。
事故排油阀应设两个钢质截止阀,其操作手轮应设在距油箱
3
氨区地坪应平整
4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应根据液氨及其相邻的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合理布置。
5
液氨的生产使用区,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
液氨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其厂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火灾危险性乙类建筑的有关规定。
制氨场所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按时检查和试验。
进入氨区,要严格执行我厂《氨区出入管理规定》严禁携带手机、打火机,严禁穿带铁掌的鞋。
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特别是氨系统的动火作业管理;(氨区动火必须办理一类动火工作票),氨系统动火前后应置换排放合格;动火结束后,及时清理火种。
采取可靠措施,杜绝因电缆着火造成两台及以上机组停运。
电缆应做防火措施,电缆沟井应设火灾防护系统,并进行分区;电缆孔洞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防止火灾扩大,杜绝火灾二次危害。
保安电源、直流电源、润滑油泵、消防水泵、事故照明、盘车油系统、点火枪下部、制粉系统等易燃易爆附近电缆应做采取防火阻燃措施,制定定期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