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师培训记录

幼儿园教师培训记录

未意识到的需要(他明的需要):儿童的许多需要处在潜隐的状态。儿童的需要还包含从人类发展的类经验中推导和认同的需要。幼儿未意识到的需要和意识到的需要之间应该是同质的,应该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上,超越了儿童内在的需要,反而会阻碍那些真正适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需要的满足,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改善的需要:人的生命生长,无论是身体的,还是精神的,都内涵着人的“改善”的需要,也就是“成长需要”。个体是在对人类经验的吮吸中成长的,这种需要反映了人的超自然本性。
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但不得进行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十七条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第十八条 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流行。
第十九条 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订幼儿园的发展规划。
幼儿园的设置应当与当地居民人口相适应。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幼儿园的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幼儿园设置的布局方案。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园。
需要与兴趣:兴趣是与需要有关,但兴趣并不是需要本身,需要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但需要并不都表现为兴趣。兴趣是由一个客体或一组客体引起的关注和行动的愿望。兴趣属于感性心理水平,表现为人的自发、自觉、直观的态度,兴趣可发展为爱好。
教育机构的责任并不是仅仅通过发展和强化儿童的兴趣,而且还要权衡儿童时期即时的兴趣与即时的和长期的需要的关系,适度培养儿童对知识、技能等事物的兴趣。
(二)课程价值追求的历史回溯
1.最早提出 斯宾塞19世纪
为我们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评判一门教育科目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
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儿童借掌握这种或那种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的思想——就是这个应该构成这类课程的核心、心脏和最后目的。
2.杜威 对于教育来说,教育的内在价值指教育对人的知识、品德、个性方面发展的价值;而工具价值是指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价值。
时间
2013.11-2013.12
地点
办公室




一、儿童的幸福:学前教育课程的终极价值
(一)什么是课程的价值
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现实关系,表示客体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
教育的价值:以教育的功能属性满足人的需要的不同各类与不同层次的总合。
课程的价值:就是课程对人和社会的意义。
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为。
第十四条 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应当符合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
第十五条 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为主的幼儿园,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
第十六条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4.李特 只有文化课程,才能使学生的身体内流着新文化的血液,流着人的活生生的生命血液,从而富于人性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民族意识,以真正的文化价值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使教育成为真正的灵魂塑造。
(三)儿童的幸福:学前教育课程的终极价值
完满生活 内在价值 陶冶人格 灵魂塑造===儿童的幸福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足其他需要的前提和基础。
第六条 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第三章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第十三条 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课程中的各科都有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决定某一科目的价值的唯一标准是看它对于经验里各种直接的内在价值有多大贡献。
3.斯普朗格 教育的任务在于传递文化,体验文化的价值,并培养能创造文化价值的人格。教育的目的是人格的陶冶,而陶冶的最高理想是最高的人格价值。
教育不在于使人单纯获得死的知识,而是使人通过文化价值的攫取,获得人生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达到灵与肉“全面唤醒”的高度,成为多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幼儿:确定学前教育课程取向的主体。
教育的最现实的表现是个体对于教育活动的参与,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体都有其特定的需要。
儿童个体的需要,是教育一种内在需要。
儿童的需要与类的需要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是,儿童越年幼,其自身的需要就越根本,甚至是唯一的需要,而尽可能少的强加类的需要。
人是生命体、情绪体、感觉体、认知体、精神体、是身、心、灵的复合完整体。
蒙台梭利: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创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儿童拥有创造的需要,对儿童来说,投入自己的创造活动,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拥有童年创造幸福的儿童,是其生命成长历程中不断感受幸福的基础和前提。
二、儿童的需要:把握学前课程价值的根本
意识到的需要:儿童清晰意识到的需要,是幼儿生命活动中自主、自决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意识到的需要并非都是有益于其生命成长的需要。
第二十条 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一条 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托克逊县城镇中心双语幼儿园教师培训记录
培训题目
为了儿童的幸福——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托克逊县城镇中心双语幼儿园教师培训记录
培训题目
幼儿园管理条例
时间
2013.09-2013.10
地点
一楼多功能室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招收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
第三条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应当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