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
开放型作文教学的内涵,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没有
内容可写,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东西苍白无力、面目可憎,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作文素材的积累,这是写作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作文素材的来源:
1.1 生活体验
,永远是写作的第一源泉。
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成文章之后,那一定有很多值得肯定的东西。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将生活中有趣的点滴小事、耐人琢磨的一番话记录下来,形成文字,以备写作之用。
1.2 名著作品
,就是一笔财富。
学生喜爱作家及作品,在他们的作文中会不觉地提到,比如张爱玲的独特的人生体验,三毛的浪迹天涯,海明威的“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再比如林黛玉身上的悲剧意识,简爱身上的平等意识,窦娥身上的抗争意识,这些内容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准大有裨益。
所以在高中生刚入校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应给学生明确高中生必读的二十大篇目,并相
应地制定读书计划,写读书笔记,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3 报刊、杂志
,作为高中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可能的”。
各种报刊信息量大,既能给学生提供写作的事例材料,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质量高的杂志,像《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等,这些杂志也为广大学生所喜爱,新的一期一到,大家争相传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
2.我的地盘我做主
,提倡给学生营造一个宽舒的写作环境,倡
导几个方面的自由:
2.1 写作时间的自由
置题目、要求,不强行规定学生当堂完成,可以延续到课下,随时写好随时交上,让学生有一个思考酝酿和灵感生成的过程。
2.2 文体的自由
,允许学生写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可以写寓言、书信、日记,甚至新概念作文,使学生能尽显才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3 语言表达上的自由
,不应说成人腔,可以借助其他途
径提升作文语言。
高中,学生仅在课本上学习的古诗词就有几百首,把这些内容恰当地引入到作文
中,会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读起来给人一种厚重感。
,用“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来比喻人要有骨气,用“樱桃好吃树难栽”来比喻成绩来之不易,用“鸡蛋碰石头”来比喻不自量力,这些语言的运用给文章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4 情感上的自由
,一种心灵的释放,引导学生把自己的
情感表达出来,一任他们的思绪飞扬,高尚也好卑微也好,快乐也好悲伤也好,都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智慧和个性,反对无病呻吟、空话套话,写灵性作文。
2.5 评价上的自由
,可以采取学生自我批改、四人小组互批、教师批改三者的结合。
,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也可
以鼓励学生投稿发表,当学生的文章变为铅字时,那种喜悦是无以
言表的。
生的兴趣,调动其写作积极性。
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先生小学时代的两本作文中留有老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
”这些富有鼓舞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的茅盾以极大的鼓励。
3.实施开放型作文教学必备的两个条件:
3.1 编定写作教材
,都缺少一本系统的、科学的写作教材,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开设写作课。
许多教师只是将写作当成了写作练习课,布置一个题目,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写。
这种缺乏系统的、欠科学的写作训练,从小学一直持续到高中,极大地破坏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中小学生们编定一本系统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符合能力培养目标的写作教材,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3.2 作文的命题
们应多让学生关注一下自我,让学生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如
果做到了这一点,那我们的学生才可能在自己的路上散步。
,“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真正让学生不畏“写”,敢于“写”,应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顺应学生心理,实施开放型作文教学,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能写出求真文章、灵性文章,作文教学改革就会豁然开朗,走入一片新天地。